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技论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技论文
中国科技论文

李志民

月刊

2095-2783

lwzxbj@cutech.edu.cn

010-62514378,62514339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中国科技论文/Journal Sciencepaper Onlin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7180,国内标准刊号:CN11-5484/N)是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学术刊物,主要报道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内具有重要意义和创新性的最新成果。由《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学报编辑部出版,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自2006年8月创刊以来,已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等国内外多家权威性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成都市主城区道路冲洗径流污染研究

    杨之倩寻亚非蒋宇康愉晨...
    77-8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城市道路冲洗径流污染程度,于2022年3-8月在成都市主城区内选取交通性路段、商业性路段、生活性路段和餐饮性路段进行冲洗水径流采样,通过对采样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探究道路类型、降雨冲刷和较高气温(>30℃)对冲洗径流污染负荷的影响,综合考虑这3个因素推导道路冲洗径流年污染排放量估算公式.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道路冲洗径流污染程度存在差异,其中,餐饮性路段严重,生活性路段和商业性路段次之,交通性路段最轻;通过相关性分析推测,路两侧餐饮经营活动的污染排放是导致不同类型道路冲洗径流污染负荷值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此外,较高气温(>30℃)会导致道路冲洗经流污染负荷升高,而降雨则反之;以成都市为例进行估算,2022年主城区道路冲洗径流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SS)和氨氮(ammonia nitrogen,NH3-N)的排放量分别为3 506、167.56、30.32、1 441、55.687 kg.

    城市道路冲洗径流年污染排放量污染负荷影响因素

    基于OpenCV图像处理的支撑剂颗粒圆度和球度检测方法

    曹磊纪国法彭超陈海建...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提出了基于OpenCV图像处理的支撑剂颗粒圆度和球度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OpenCV算法,综合考虑图像的背景颜色和图像中颗粒的多样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优化处理算法,提高检测有效性和图像处理效率.在检测过程中,新出现的影响因素还可对算法进行优化,具有很好的可调节性.将检测数据与标准模板相比较,结果证明该检测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支撑剂颗粒的圆度和球度检测提供了新路径.

    支撑剂图像处理圆度球度OpenCV

    结合经验小波变换与BP神经网络的GNSS-IR土壤湿度反演

    康铭凤刘立龙张卫平郑明明...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接收机接收到的多路径信号可用于测量土壤湿度.针对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多径干涉遥感技术(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interferometry and reflectometry,GNSS-IR)在土壤湿度反演领域精度较低的问题,实验利用美国板块边界观测(plate boundary observation,PBO)网的P040测站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该测站的2颗卫星PRN10和PRN14分别进行信噪比数据分析,将L2波段反射信号的延迟相位作为输入、PBO中 H2O的土壤湿度值作为输出,建立基于经验小波变换神经网络(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back propagation,EWT-BP)模型的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并对提出的土壤湿度反演方法进行精度评定.结果表明,EWT-BP模型反演的土壤湿度与实际土壤湿度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20和0.844,相比传统低阶多项式拟合法,R2分别提高了21.66%和28.66%,该结果验证了EWT-BP模型能够有效提升GNSS-IR土壤湿度反演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GNSS-IR土壤湿度经验小波变换(EWT)抛物线拟合反演精度

    基于MLP神经网络的中国南方地区多因子PWV预测模型

    刘俊文谢劭峰钟雁琴曾印...
    99-10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反演高精度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时需要获取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从而影响结果精度的问题,在充分探究PWV与对流层天顶湿延迟(zenith wet delay,ZWD)等诸多因子相关性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南方地区40个探空站在2015-2017年的探空数据,基于多层感知器(multi layer perceptron,MLP)神经网络及多元回归拟合算法分别建立预测PWV的MLP模型、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LR)模型与非线性回归(non-linear regression,NLR)模型.为充分探究2种建模方法对PWV精度的影响,利用2018年探空数据为参考值进行模型精度检验,并与传统PWV预测模型(PWV-SC2模型)进行精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LP模型的年均均方根误差(RMSE)、偏差(bias)和相对误差(RE)分别为0.66 mm、0.06 mm和2.18%,相比LR模型和NLR模型年均RMSE分别降低了0.11 mm(14.6%)和0.17 mm(20.5%),年均bias分别降低了0.04 mm(43.7%)和0.28 mm(82.3%),年均RE分别降低了50.7%和57.3%;相比PWV-SC2模型,年均RMSE和bias分别降低了0.17 mm(20.5%)和0.15 mm(71.4%),年均RE降低了47.7%.因此,MLP模型在中国南方地区有较好的精度及适应性,可应用于中国南方地区高精度PWV预测.

    GNSS大气可降水量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回归模型精度分析中国南方地区

    地面气象测温传感器设计及实验研究

    许广佳刘清惓杨杰薛良玉...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面气象测温传感器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测量时其辐射误差可达1 K量级.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地面测温传感器结构.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将多个气象参数下的仪器辐射误差进行量化,采用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算法对其结果进行拟合,得到辐射误差修正方程.以076B强制通风仪器的测量值作为温度基准开展场外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地面气象测温传感器经修正方程修正后的测量结果与温度基准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别为0.029 K和0.027 K,可将辐射误差保持在0.05 K以内.

    地面气象测温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辐射误差计算流体动力学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

    中国东部地区ZWD精化模型构建

    曲双宝冯威邓硕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已有天顶湿延迟(zenith wet delay,ZWD)模型的建模数据未能顾及精细的日周期变化的问题,为充分探究顾及日周期变化对建模的精度影响,根据2015-2017年ECMWF提供的第5代再分析资料(ERA5)建立未顾及日变化的CZWD_1模型和顾及日变化的CZWD_2模型,利用未参与建模的2018年ERA5再分析资料和无线电探空数据进行精度验证,并与广泛使用的GPT3模型进行精度对比.结果表明:以2018年ERA5再分析资料为参考值,CZWD_2模型表现出最优的精度,年均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值相较于GPT3和CZWD_1模型分别提高了0.90 cm(18.7%)和0.32 cm(7.6%);以2018年无线电探空数据为参考值,CZWD_2模型的年均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值相较于GPT3和CZWD_1模型分别提高了1.24 cm(21.2%)和0.47 cm(9.3%).此外,将所构建的ZWD模型应用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GNSS)水汽(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反演,CZWD_2模型表现出最优的反演精度,其RMS值相较于GPT3和CZWD_1模型分别提高了1.52 mm(27.7%)和0.38 mm(8.8%).因此,CZWD_2模型更适用于中国东部地区的GNSS水汽探测及气象研究.

    对流层天顶湿延迟CZWD_1模型CZWD_2模型GNSS-PWV

    基于时间序列的广西桉树人工林识别及时空变化分析

    黄秋霞蔡文华王嘉丽俎佳星...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效且准确地长时间监测桉树人工林面积及其时空动态变化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及维持桉树长期稳定可持续的重要前提.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以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提取广西2000-2020年桉树人工林,并分析其时空分布格局变化.结果表明:2007、2010、2015、2020年识别结果的总体精度均高于85%,分类精度较高,识别效果较好,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桉树人工林识别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2000-2020年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快速增长,2000-2015年桉树人工林面积逐年增长,2015年之后呈现平缓波动变化趋势;广西桉树人工林种植范围不断扩张,各个地级市桉树人工林面积均呈现上升趋势,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尤为显著.在地形分布方面,桉树人工林主要分布于斜坡区域.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制定合理可持续的桉树人工林种植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广西桉树林识别GoogleEarthEngine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