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王模堂

季刊

1007-3957

cdicchina@yahoo.com.cn

028-85559219

610041

四川成都市黉门街4号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ral Implantology
查看更多>>《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是我国国内唯一的口腔种植学专业杂志,专门介绍 有关口腔种植学的基础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科学研究。经国家科委审批,报国家新闻出版署备案。《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于1996年创刊,到目前已经发行20期。杂志采用大16开版式,文内采用图文混排。每期有2~3页彩图插页,每期 50页。所刊登的文章分为“基础研究,包括种植体的设计与开发,种植材料的 表面处理和分析,与种植有关的技术外蜒,与种植有关的组织学研究和生理学 研究、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生物化学研究等等。临床研究,包括各型种植体(国产和进口)的临床应用,各种种植修复体的应用(部分义齿的和全口义齿〉,新型修复材料的临床应用,各种针对牙槽骨病态的治疗,各种种植义齿 的设计和受力分析。临床报道,反映国内基层口腔医院开展口腔种植医疗的情况,显示常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文献综述,反映国外在同一学 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为国内读者在该研究领域提供借鉴,把握研究方向。学术交流,对国内学者意义的研究介绍给广大读者。学术讲座,对于口腔种植学 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的技术操作由口腔种植学的专家介绍给广大读者。 本杂志的办刊宗旨是:“为促进我国口腔种植医疗事业的发展,刊登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与种植医疗有关的生物材料学、生物力学、组织学、免疫学、 各类媒体检查学等优秀的科研论文。反映我国口腔种植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 床研究的进展,推动口腔种植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技术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上颌窦底提升支架材料的临床应用现状

    刘成武许乐瑶刘远翔陈卓凡...
    14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颌窦底提升是解决上颌后牙区剩余牙槽嵴骨高度不足最常见的手术方法,应用支架材料能够有效维持上颌底提升空间的稳定性。本文从上颌窦底提升的生物学原理出发,简述了理想支架材料应具备的性能,着重对临床现有的上颌窦底提升支架材料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最后对上颌窦底提升的支架材料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上颌窦底提升支架材料骨增量应用现状

    骨增量材料中血管新生性能的作用及认识

    廖红兵麦昱颖
    150-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增量是种植治疗中解决骨量不足状况的必要手段,骨增量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植入的骨增量材料应能发生血管新生,形成与宿主组织有效血氧交换的网络。本文就骨增量材料的血管新生作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促进骨增量材料的研发及其临床转化提供建议和参考。

    骨增量材料血管新生组织工程

    不同颌骨密度下种植体设计对其骨界面应力分布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王琦杨波刘璐李翠英...
    159-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不同骨质条件下,种植体外形设计对初始稳定性的影响,为种植体结构设计优化提供生物力学实验数据和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颌骨和种植体模型,其中种植体颌骨模型包括颈部、体部和底部模型,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骨,种植体模型分为颈部、体部、底部模型;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模型在垂直向100 N载荷作用下产生的等效应力峰值进行分析,以筛选等效应力峰值在骨屈服强度值以下的结构;进一步对这些结构设计进行正交实验,对比分析在垂直向100 N载荷作用下,各种结构组合的种植体在不同骨质类型中的等效应力峰值,从而得到各设计对初始稳定性的影响并确定最优的结构设计。结果 在颈部Ⅰ、Ⅱ型颌骨模型中,种植体颈部深度设计对初始稳定性的影响最大;在颈部Ⅲ型颌骨模型中,种植体颈部螺距设计对初始稳定性的影响最大;在体部各种颌骨模型中,种植体体部深度设计对初始稳定性影响最大;而种植体底部切割刃设计并不能增加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结论 在临床种植体选择及开发设计中,应根据不同骨质类型选择不同的设计参数,在Ⅰ、Ⅱ型骨中更注重颈部以及体部螺纹深度的选择,在Ⅲ型骨中应更注重颈部螺距以及体部深度的选择。

    口腔种植有限元分析正交实验法螺纹设计初始稳定性生物力学

    3D打印个性化钛网辅助下的引导骨再生与块状自体骨移植在复杂牙槽骨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苏雅娣邹节娟王超黄元丁...
    169-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拟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比3D打印个性化钛网(3D-PITM)辅助下的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与块状自体骨移植在复杂牙槽骨缺损重建中的骨增量效果。方法 纳入2018 年5 月至2022 年1 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的39 名牙槽骨缺损种植患者,根据其骨增量术式不同分为3D-PITM+GBR组(19 名)和自体骨Onlay组(20 名)。术前拍摄CBCT影像导入Mimics-Research和3-Matic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与数字化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激光选区熔融(SLM)技术制作3D-PITM。术中固定3D-PITM或自体骨块完成相应的骨增量手术。收集患者术前、植骨术后、术后6~9 个月、种植体植入后的CBCT影像资料。基于CBCT数字影像资料,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在种植体中轴线上牙槽骨增加的高度,以及在种植体平台下方0 mm、2 mm、4 mm处牙槽骨增加的宽度,并计算其成骨率。结果 3D-PITM+GBR组在骨增量前后和种植前后的垂直骨增量[2。68 mm(0。45,4。23)、2。27 mm(0。49,3。27)]均高于块状自体骨移植[1。60 mm(0。33,1。62)、1。74 mm(0。53,1。60)]。3D-PITM+GBR组在骨增量前后牙槽嵴顶下方0 mm、2 mm、4 mm平均骨宽度增量[(1。97±0。97)mm、(2。59±1。22)mm、(2。94±1。50)mm]高于块状自体骨移植[(1。06±0。99)mm、(1。45±1。25)mm、(2。32±1。23)mm]。3D-PITM+GBR组在种植前后种植体平台下方0 mm、2 mm、4 mm平均骨宽度增量[(2。34±1。09)mm、(2。53±1。48)mm、(2。85±2。20)mm]反低于块状自体骨移植[(2。51±1。34)mm、(3。04±1。73)mm、(3。38±1。94)mm]。3D-PITM+GBR组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成骨率(66。8%,68。8%)均高于块状自体骨Onlay移植组(64。6%,62。6%)。3D-PITM用于重建复杂牙槽骨缺损能够较块状自体骨移植明显提高牙槽骨重建的高度和宽度,但植入物暴露率(21%)仍高于自体骨Onlay组(5%)。结论 3D-PITM+GBR技术可代替块状自体骨移植用于重建复杂牙槽骨缺损,获得理想的骨增量效果和稳定的骨轮廓,但钛网暴露仍是其应用的常见并发症。

    3D打印个性化钛网引导骨再生块状自体骨移植牙槽骨缺损

    人工智能在下颌磨牙区即刻种植测量分析中的可行性研究

    赵文博李昕茹苏航滕微微...
    17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并验证一种人工智能软件ITK-SNAP在识别下颌磨牙与下牙槽神经管之间关系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00 名大学生的锥形束CT(CBCT)影像资料,随机抽取30 例作为试验组,剩余70 例与试验组的30 例一并作为验证组。分别采用CBCT图像分析软件和ITK-SNAP测量下颌磨牙根尖及牙槽间隔顶到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结果 CBCT和ITK-SNAP软件测量下颌磨牙与下牙槽神经管之间的距离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r>0(相关系数r均大于0。9),相关性较高;在男性和女性中,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尖、远中根尖、牙槽间隔顶至下牙槽神经管上壁的距离均明显大于第二磨牙(P<0。05),左右两侧下颌第一磨牙各位点到下牙槽神经管上壁的距离均明显大于第二磨牙(P<0。05)。结论 人工智能软件ITK-SNAP测量下颌磨牙与下牙槽神经管之间的距离具有可行性,为下颌磨牙区即刻种植术前规划提供了参考。

    人工智能下牙槽神经管下颌磨牙图像分割即刻种植

    含钇氧化锆材料在口腔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解海林郭雪琪王丽萍
    184-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其他稳定类型的氧化锆陶瓷相比,含钇氧化锆陶瓷具有良好的机械和生物学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领域。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氧化锆陶瓷种类繁多,氧化钇稳定氧化锆陶瓷(yttrium-stabilized tetragonal zirconia polycrystal,Y-TZP)机械性能突出,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陶瓷(yttrium-partially stabilized zirconia,Y-PSZ)则具有更优的美学性能,了解不同含钇氧化锆陶瓷的理化性质,有助于医生在临床应用中作出正确选择。本文就不同含钇氧化锆陶瓷的理化性质和临床适应证进行综述,拟为含钇氧化锆陶瓷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陶瓷机械性能临床应用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的口腔种植治疗研究进展

    赵克朱洁莹顾新华
    190-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实体器官移植治疗技术的发展,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对恢复缺失牙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种植治疗可作为恢复患者口颌功能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案。然而,许多原发疾病及移植后终身的免疫抑制治疗对骨代谢的影响,增加了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的风险,同时也为骨与种植体的结合带来了潜在危害。因此,移植后全身情况的稳定、种植围手术期口腔内感染的控制、种植体负荷时间以及定期随访检查在此类患者的种植治疗中尤为重要。本文将就实体器官移植对骨及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口腔种植治疗进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实体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