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王鼎盛 张杰

月刊

1674-7275

Physics@scichina.org

010-64015835

100717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Journal SCIENTIA SINICA Physica,Mechanica & Astronom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专业性学术刊物。《中国科学》任务是反映中国自然科学各学科中的最新科研成果,以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学》以论文形式报道中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的和有重要意义的科研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中国科学》作为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也受到高度重视。国际上最具有权威的检索刊物SCI,多年来一直收录《中国科学》的论文。1999年《中国科学》夺得国家期刊奖的第一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50mm白光球载日冕仪:Ⅰ.基本结构与地面观测实验

    林隽宋腾飞孙明哲张涛...
    150-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介绍一台口径为50mm、用于在浮空平台上进行观测的白光日冕仪.工作波段为5500Å,透过带宽为50 Å,为传统的Lyot式日冕仪,可观测1.08-1.50个太阳半径范围的内日冕.用鑫图的Dhyana 95V2-YNTT sCMOS相机采集观测数据.对日冕仪进行了三次地面观测实验:第一次在云南丽江高美古观测站进行,另两次在海拔4800 m左右的四川稻城无名山观测站进行,后两次实验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日冕白光观测数据.与美国高山天文台的20cm口径K-cor日冕仪在同一天之内观测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白光日冕仪的研制获得成功.同时获得的天空背景亮度表明,稻城无名山是一处较为理想的高海拔太阳观测址点.

    临近空间日冕仪天文台址球载装置望远镜系统研制光机结构设计杂散光抑制

    类星体径向和横向的Mg+吸收研究

    陈哲耕陈志福王志文庞婷婷...
    177-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球上靠近的两个高红移类星体(也称为背景类星体)与低红移类星体(也称为前景类星体)组成一对类星体对.本文利用斯隆数字巡天光谱数据,获得22对类星体对,其前景类星体的径向方向(视线方向)和横向方向(垂直视线方向)都探测到成协的Mg Ⅱλλ2796,2803吸收线,其中,横向方向的吸收线通过背景类星体光谱探测,径向方向的吸收线通过前景类星体光谱探测.这22对类星体对在前景类星体处的投影距离范围是101.7-473.9kpc.研究发现,前景类星体横向方向的Mg Ⅱλλ2796,2803吸收线由前景类星体宿主星系晕的吸收介质主导,但是径向方向的吸收线可能起源于类星体外流、宿主星系以及宿主星系晕.如果径向方向的吸收线起源于类星体宿主星系或宿主星系晕,其吸收线强度、宽度和相对类星体中心的视向速度都与横向方向的吸收线类似.但是,如果径向方向的吸收线起源于类星体外流,其吸收线强度、宽度和相对类星体中心的视向速度在较高概率上都可能与横向方向的吸收线不同.

    类星体吸收线横向径向

    低成本高质量光学旋涡生成方法:渐变宽度费马螺旋狭缝

    袁小聪
    186-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旋涡光束携带轨道角动量,因其具有这一额外的调控自由度,在许多光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如何产生低成本、高质量的旋涡光束成为研究者普遍感兴趣的问题.最近的一项研究结合传统费马螺旋狭缝和波叠加原理,提出了 一种宽度渐变的新型费马螺旋狭缝结构,用激光打印机将该结构打印在透明纸上,即可获得高质量的旋涡光束.

    光学旋涡渐变费马螺旋缝低成本高质量

    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