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王鼎盛 张杰

月刊

1674-7275

Physics@scichina.org

010-64015835

100717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Journal SCIENTIA SINICA Physica,Mechanica & Astronom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专业性学术刊物。《中国科学》任务是反映中国自然科学各学科中的最新科研成果,以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学》以论文形式报道中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的和有重要意义的科研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中国科学》作为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也受到高度重视。国际上最具有权威的检索刊物SCI,多年来一直收录《中国科学》的论文。1999年《中国科学》夺得国家期刊奖的第一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动量格林函数方法研究198Ce的单粒子能级结构

    仕敏刘沁雪
    15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单粒子共振态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以及Ce原子核的研究意义,其次给出了复动量格林函数(RMF-CMR-GF)方法的理论框架.重点采用此方法研究了198Ce原子核包含束缚态和共振态的单粒子能级分布,详细研究了复动量空间的单粒子共振态分布、共振态对应的能级密度分布以及坐标空间内单粒子态密度分布,并证实了与共振态相关的参数均不随复动量空间中积分路径的改变而改变.采用RMF-CMR-GF方法计算得到的共振态能级密度,是在总哈密顿量对应的能级密度中,除去背景能量对应能级密度而得到的,并且通过共振峰可直观地展示出共振态的能量和宽度,这些共振态参数更加准确.由于费米面附近的单粒子共振态对奇特现象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还计算研究了费米面附近共振态密度分布.本文较为准确地获取的共振态参数,对下一步研究奇特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单粒子能级RMF-CMR-GF方法能级密度

    基于点矩阵技术的纹层页岩微观力学性质研究

    韩磊时贤刘明倪红坚...
    158-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页岩是一种非均质多相复合体,具有多尺度特征的力学性质,组成成分高度非均质性.本文将来自渤海湾盆地湖相纹层页岩的4个岩样进行了大量压痕实验(一种点矩阵技术),得到其力学性能的空间分布,揭示了渤海湾盆地湖相纹层页岩的微观力学性质,证实了测试微尺度窗口中纹层页岩强烈的非均质性.然后,通过高斯混合建模解卷积(GMM)进行分析,将每个样品基于压痕数据聚类分成了 3个独立簇(物理相),三个不同物理相和相应的百分比通过反卷积从网络压痕数据得到.最后,利用Mori-Tanaka,Dilute以及Self-consistent方法得到样品弹性均质化后的性质,将纳米压痕的数据升级到宏观尺度.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样品中,Self-consistent求得的等效弹性模量和解卷积的结果最接近.均质化以及解卷积方法得到的样品杨氏模量范围在17.73-33.55 GPa,证明了纳米压痕技术在研究纹层页岩地层地质力学特性方面的适用性.

    网格压痕纹层页岩解卷积均质化

    一种低轨航天器与北斗卫星高精度时间传递方法及其初步试验验证

    白燕陈晓锋李玮袁海波...
    173-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轨卫星系统近年来在空间目标探测、手机移动通讯、卫星导航系统增强、载人航天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近几年取得重大突破,在空间站设计搭载的高精度时频科学实验系统,预计可以建立日稳定度和不确定度在10-17量级的空间时间频率基准.利用空间站精密时间信号向北斗卫星进行高精度时间传递,可以进一步提升北斗时间系统性能及北斗卫星自主时间维持能力.另一方面,我国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具备全球组网星间链路功能,能够实现全星座的高精度定轨和时间同步.本文基于空间站和北斗卫星现有可用资源,提出一种基于双向测量方式的低轨航天器与中高轨卫星高精度时间传递方法.根据低轨航天器运行速度快等特点,给出相对高速运动环境下双向测量链路的运动时延误差修正方法.通过进一步建立仿真模拟平台、搭建真实天地试验场景等方式,对双向时间传递性能进行验证.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双向测量方式的低轨空间站与北斗卫星时间同步精度优于0.3ns.本文可为实现天基高精度时频传递、空间站精密原子钟授时服务、提升北斗系统自主运行能力等提供理论和工程技术参考.

    低轨航天器北斗卫星时间传递双向测量运动时延

    基于"天问一号"数据的自主火星重力场构建

    张荣桥刘山洪李海涛鄢建国...
    185-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问一号"是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一次实现了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研究是"天问一号"任务设定的五大科学目标之一,本文先回顾了国内外在火星重力场方面研究的新进展.为探究"天问一号"当前轨道对火星重力场解算贡献,本文开展了仿真1年的"天问一号"任务轨道跟踪数据对基于3个月300km圆极轨道跟踪数据解算火星重力场的贡献.结果表明,加入"天问一号"数据对极轨道数据解算的火星重力场方面的改进主要表现在2-10阶次和35-45阶次,另外还发现大偏心率轨道和数据增多有助于降低火星重力场低阶次模型误差.进一步地,本文还处理了"天问一号"近4个月的实际射电跟踪数据(2022年07月至2022年11月),解算得到1个10阶次自主火星重力场模型.这对后续火星基础模型的研究,特别是自主火星重力场的构建,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火星探测"天问一号"火星重力场功率谱低阶项

    Fermi blazar的射电谱指数性质

    汪胜辉杨江河樊军辉张月莲...
    193-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Fermi/LAT4FGL-DR3中blazar为样本,绘制了其射电能谱图(logfv-logv).根据散点的分布趋势,分别用一次、二次或三次曲线对能谱进行了拟合,最后得到2347个blazar的能谱及其拟合曲线的参数.根据拟合结果给出了0.05,0.1,0.5,1.4,5,8,15,50和150 GHz等9个频率处的射电谱指数.讨论了平均谱指数随频率的变化,以及同步辐射谱曲率与射电谱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平均射电谱指数在-0.1-1的范围内变化,在1-50 GHz频率范围内,谱指数变化幅度最小(0-0.2);在同一频率处,不同子类blazar的平均谱指数不同,且有(α)v(BL)>(α)v(FSRQ),(α)v(HBL)>(α)v(FSRQ)>(α)v(LBL);随着射电辐射频率的增加,平均谱指数先减小后增加,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状;按照散点的分布趋势,射电能谱图可分成3种类型(Λ,V和S型),3种类型源的射电谱均应是小尺度和大尺度喷流辐射成分的合成,但Λ与V型源中的2种成分可能不同;各子类blazar的同步辐射谱曲率与射电谱指数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射电辐射对低同步峰频BL Lac(LBL)、平谱射电源(FSRQ)、高同步峰频BL Lac(HBL)的同步辐射谱的影响依次减弱.

    耀变体射电辐射谱指数

    热电材料之电子结构

    付晨光陈梦朝李艾燃朱铁军...
    205-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赛贝克效应和能斯特效应的固体热电材料可以实现热能与电能的直接相互转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深空探测、固态制冷和精准控温等领域.本征电子结构是决定固体材料热电转换效率的关键.近年来,能带结构调控策略的不断发展与新颖电子结构的不断发现为实现热电能量转换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带来了新的契机.

    热电材料拓扑材料电子结构赛贝克效应能斯特效应

    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