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学F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学F辑
中国科学杂志社
中国科学F辑

中国科学杂志社

月刊

1674-5973

informatics@scichina.org

100717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中国科学F辑/Journal Science in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本刊力求及时报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基础及应用研究方面的原创性成果;月刊,中文版每月20日出版,英文版每月1日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基于多机制协同设计的低频超宽带吸波体

    孔祥林刘佳琪赵雷宋杭...
    2868-2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隐身目标低频超宽带电磁吸收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机制协同的设计方法,通过结合磁性材料和阻性表面的损耗特性,并联合等效电路模型和遗传算法实现快速阻抗匹配和参数优化,实现P-Ku波段低频宽带吸波体设计。本文理论分析了磁性材料降低吸波体厚度和提升低频吸波性能的机制,通过磁性材料和阻性表面协同设计,实现P-L频段内优异吸波效果。进而,通过多层阻性表面级联结构补偿S-Ku波段内的吸波性能,实现P-Ku超宽带高性能吸波体设计。设计的低频超宽带吸波体在0。3~0。33 GHz和0。33~18 GHz内分别实现至少-8 dB和-10 dB的反射损耗,厚度仅为0。027λL(λL为最低频率处的波长)。同时,该吸波体具有大角度稳定性,在TE极化波和TM极化波斜入射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吸波性能。最后,进行了加工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吸波体具有低频超宽带吸波性能以及宽角度稳定特性。

    多机制协同设计磁性材料阻性表面低频超宽带超材料吸波体

    面向6G网络的内生安全架构和关键技术思考

    吴建军孙黎王东晖严学强...
    2881-2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安全性是业界对6G网络发展的重要期望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 6G网络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并将其归纳为内生安全问题和非内生安全问题两类。前者为6G新特性(例如:以智能服务和数据服务为代表的6G新业务场景,以开放协作、法律法规遵从为代表的6G新商业生态)引入的安全问题,后者主要包括6G之外的其他领域的技术进步(例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带来的安全问题。其次,本文提出6G网络内生安全架构,通过定义可信引擎和安全能力单元两类安全组件承载6G网络所需的安全技术,支持安全的可持续演进和可灵活编排,实现安全架构和网络架构的灵活融合,力求统一解决内生和非内生的安全问题。基于所提架构,进而详细介绍6G网络安全技术。安全技术同样分为内生和非内生两类。前者主要指安全机制和通信网络不可解耦的物理层安全技术,对于这一类技术,本文在分析现有物理层安全机制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逼近一次一密"的概念,并从指标体系、实现架构、关键技术等方面做了系统阐述;后者主要指安全机制叠加于通信网络之上的安全技术,具体包括多种模式共存的信任体系及基于该信任体系的数字身份机制、应对未知威胁的主动安全防御技术、全局安全评估技术等。这些技术相互支撑,构成自感知、自运转、自演进的6G网络内生安全体系。

    6G网络安全内生安全架构逼近一次一密6G区块链数字身份多模信任主动安全防御安全评估

    大模型芯片与系统专题简介

    尹首一唐漾涂锋斌
    2905-2906页

    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