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学院院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学院院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方新

双月刊

1000-3045

bulletin@cashq.ac.cn

010-68597146

100864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52号

中国科学院院刊/Journal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科院主办的科技指导类刊物,该刊作为国家科学思想库的核心媒体,重点刊登中科院院士和科学家就我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评述,探讨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介绍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进展,介绍中国科学院科研进展和重大成果。读者对象:科技决策层、管理层、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走好抢占科技制高点新征程

    侯建国
    1825-1829页

    中国科学院75周年发展史科技制高点

    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王钦敏
    1830-1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产业发展与数据资源深度融合,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不断开辟新赛道、打造新动能、构筑新优势,正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引擎。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文章论述了我国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海量数据资源高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对策建议。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数据资源高质量发展

    前沿科技的伦理风险:日益增长的威胁

    鲁晓刘慧晖李瑞潘教峰...
    1834-1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深刻影响和重塑人类生产生活,引发诸多已知和未知的伦理风险,攸关个人权益、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人类永续发展。文章凝练前沿科技伦理风险的特征,包括领域差异性、未来不确定性、社会重构性、终极挑战性。综合考虑前沿科技各领域的风险,从安全风险、生命风险、隐私风险、环境风险、道德风险、灾难风险、技术叠加风险等7个维度进行阐释,为化解前沿科技伦理风险,明确治理重点和安全护栏,有效构建前沿科技伦理治理的规则和机制,提出整体性对策建议。

    前沿科技伦理风险治理

    ESG视角下人工智能大模型风险识别与治理模型

    施锦诚王国豫王迎春
    1845-1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生态快速拓展,环境、社会和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探索构建大模型发展风险的治理框架,对于推进人工智能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基于ESG(环境—社会—治理)和人工智能治理相关理论,分析ESG视角下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效益、典型风险,进而构建人工智能大模型风险治理框架和实施策略。研究认为技术治理和制度创新双管齐下是应对大模型发展风险的必要手段。遵循"切入视角→风险识别→治理机制→治理策略"的逻辑,文章探索性地提出了大模型风险治理框架,并根据模型风险影响周期和影响范围,提出"放开、管控、试点、迭代"4类差异化策略。

    人工智能大模型环境—社会—治理风险分析治理策略

    参与式伦理规约:人工智能时代的风险挑战及其治理逻辑构建

    张成岗潘璐
    1860-1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参与式伦理规约是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旨在构建一个更全面、平衡的伦理治理方案。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引领人类社会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对伦理观念、社会治理模式及人与技术的共生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多元主体参与、交互式、开放性的参与式伦理规约是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带来挑战的重要路径。构建基于参与式伦理规约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从原则、边界、路径多方面为人工智能的持续、公正和透明发展提供了方案,以应对技术、文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伦理风险及挑战。作为一种新兴治理框架,参与式伦理规约体现了人本价值,提升了治理的效率与公正性,强化了多元主体的权利平衡与责任共担,促进了伦理规范与技术创新的协同进步,推动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在此基础上,提出立法、动态调整人工智能伦理评估体系、加强教育培训与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引入"沙盒机制"进行法规试点的建议,从而妥善应对智能社会治理的未来风险。

    新技术革命人工智能风险挑战社会治理伦理规约

    ChatGPT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伦理风险及挑战

    范静波梁慧
    1871-1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项典型运用,具有赋能教育、革新教育的潜力。它不仅能够作为学生的数字导师,还能成为教师的虚拟助手,推动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范式的变革。此外,ChatGPT在科研领域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带来教育发展机遇的同时,ChatGPT给教育公平带来了伦理风险与挑战。(1)ChatGPT可能加剧数字鸿沟,带来教育起点的不公平;(2)ChatGPT存在知识异化、算法黑箱与算法歧视、个人隐私与数据泄露等风险,损害教育过程的公平性;(3)ChatGPT可能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弱化师生关系,带来学术诚信问题,从而阻碍教育结果公平的实现;(4)ChatGPT还可能对教师职业发展构成冲击。为有效应对上述伦理风险及挑战,文章提出了推动ChatGPT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系列举措,以期有效推动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合理运用。

    自然语言教育公平现实机遇伦理风险

    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优化

    傅伯杰刘焱序赵文武冯晓明...
    1882-1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是一个维持区域内、外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复合体系,生态安全屏障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不受或少受外界干扰胁迫的状态,形成多层次和有序化的稳定格局。研究表明,2000-2020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呈上升趋势,土壤保持量、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生境质量总体稳定。对比前期3个国家公园和4大类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议到2035年在青藏高原建设13个国家公园、约200个自然保护区和约250个自然公园;围绕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程,动态调整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增长边界;在8项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实施区域中突出生态保护的主体地位,重视自然恢复措施和部分地区的草地修复,依循自然环境变化规律"让自然做功"优化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生态工程生态系统功能情景预测可持续发展

    建设现代化城市和城市科学

    汪光焘李芬刘翔高渝斐...
    1894-19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正处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引领作用。城市科学是城市研究者一直探求的重要方向,建设现代化城市需要城市科学理论指导。文章在总结城市科学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城市科学研究前沿进展,界定了中国城市科学的基本内涵,构建了以思想指导、理论循证、实践行动、数字技术4个维度为核心的发展理论框架;围绕现代化城市发展目标,结合城市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城市科学建设的基本路线图,以期完善中国城市科学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

    城市科学现代化城市数学模型基本路线图

    科技改革需要构建新范式:理论探析

    张月鸿
    1908-1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面对巨大的科技转型,不仅需要继续推进科技运行机制和组织结构的深化改革,更需要在变化的情境下重新反思当前的改革模式,探索与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相适应的科技改革新范式。文章从我国科技大转型挑战和问题导向的"修复型"改革范式的瓶颈入手分析,论证了我国科技改革亟须摆脱旧框架、建立新范式;并基于关于创造的结构动力学理论和我国1978年以来的经济改革实践,提出超越问题导向塑造新动力、面向科技转型探索新模式、突破改革瓶颈寻找新路径,以及融合构建"结构型"改革范式理论模型的设想;最后,提出以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进化岛",在实践中探索我国科技改革新范式,为科技强国建设铺就"最小阻力之路"。

    科技改革问题导向修复型结构型最小阻力之路

    构建科技改革新范式:中国科学院的实践探索

    张月鸿蒋芳王雪陈光...
    1919-1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科技转型的巨大挑战、科技强国建设的紧迫需求,以及机构发展的强大惯性,中国科学院积极探索科技改革新范式,启动了一场审慎又坚决、局部又系统、一体又多元的结构型改革。文章结合《科技改革需要构建新范式:理论探析》一文提出的"结构型"科技改革新范式理论,简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明确"抢占科技制高点"愿景目标、塑造多重结构性张力、构建双轨并行改革框架的顶层设计;进而,详细阐述了中国科学院综合运用建构、演进、涵育等多元改革模式,以重点实验室重组为重点统筹推进科研院所改革、以深化院士制度改革为契机牵引带动文化生态建设的改革实践(以下简称"双轨改革");最后,结合"J曲线"阶段理论系统总结了双轨改革的成效、问题,并提出了具体改革建议,强调中国科学院的结构型改革不仅是自身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在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使命驱动下,为国家整体科技发展和改革转型做出的先行探索。

    结构性张力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改革院士制度改革文化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