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学院院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学院院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方新

双月刊

1000-3045

bulletin@cashq.ac.cn

010-68597146

100864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52号

中国科学院院刊/Journal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科院主办的科技指导类刊物,该刊作为国家科学思想库的核心媒体,重点刊登中科院院士和科学家就我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评述,探讨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介绍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进展,介绍中国科学院科研进展和重大成果。读者对象:科技决策层、管理层、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健全国家公园治理体系,高质量推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建设

    黄宝荣
    219-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全国家公园治理体系,是中国高质量建设世界最大国家公园体系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多年国家公园、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和候选区调研,剖析了当前中国国家公园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逻辑下,借鉴国际上区域性、流域性公共物品和国家公园善治经验,提出建立统筹决策机制、管理执行机制、科学决策与咨询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四位一体"的中国国家公园治理体系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化中国国家公园治理体系改革的5项建议:(1)建立统筹决策机制,破解国家公园建设面临的统筹协调难题;(2)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职责明确、依法行政国家公园政府治理体系;(3)健全多方全过程参与国家公园治理的制度体系,促进共建共治共享;(4)健全科学决策与咨询机制,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5)拓宽国家公园空间治理范围,建立和谐共赢的园地关系.

    国家公园治理体系理论框架深化改革

    国家公园科学决策与咨询机制建设的问题与路径——基于治理的视角

    魏钰程多威王毅
    230-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公园是多要素、多功能和多维度的综合体,很难沿袭传统的行政管控模式,需要探索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合理高效的科学决策与咨询机制是提升治理成效的重要桥梁.我国在国家公园科学决策与咨询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由于权责界定模糊、部门化管理路径依赖、决策与咨询之间信息上通下达不够通畅、决策咨询程序规范和制度约束不足等原因,国家公园决策机制与成效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借鉴了美国和法国在政府集权管理和多元共治等不同治理体系下的国家公园决策咨询机制运行经验,分析了我国确立国家公园决策咨询机构权责边界的关键要素.根据潜在生态环境影响程度、潜在社会影响程度和决策实施的现实约束,文章提出了国家公园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等26项决策内容需赋予科学团体深度支撑决策甚至"一票否决"的权利,而中央与地方权责边界确立等19项决策内容需启动多方论证机制.文章还就决策咨询的学科统筹、联动协调、制度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国家公园治理科学决策决策咨询组织形式权责边界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的体制机制

    陈东王亚飞吴登生樊杰...
    241-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已进入立足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改革的新阶段.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家公园分队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国家公园面积和功能均占主体、包括国家公园"小群"和"大群"的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方案.国家公园群要求突出群的整体管理,然而目前青藏高原现有自然保护地在统筹管理方面仍存在问题——不仅表现在单个国家公园内部,也表现在国家公园之间,以及国家公园与其他自然保护地之间.顺应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新要求,着眼国家公园群统筹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未来应加快建立跨省域的、国家主导的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管理体制,并同步完善国家公园创建、财政资金保障等有关配套制度;应统筹生态保护和带动当地农牧民同步现代化的多元目标,要让参与管理运营的广大农牧民成为国家公园群的持续受益者和积极拥护者.

    国家公园群自然保护地制度国家主导青藏高原

    欧盟Natura2000自然保护地网络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汤凌黄宝荣靳彤胡学湉...
    250-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盟Natura 2000自然保护地网络覆盖欧盟近19%的陆地与10%的海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升区域社会经济福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全球最成功的跨国自然保护地网络.其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1)通过区域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促进成员国依法履约、推动自然保护地网络建设;(2)在欧盟决议流程基础上,建立了多元主体全过程参与的决策执行机制,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多方参与的积极性;(3)基于全域视角推动战略规划,提高了保护地网络的连通性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4)统筹区域发展目标,开发多元资金渠道,以资金申请考核制度促进保护地管理计划的科学制定与有效执行;(5)标准化记录保护地数据并公开共享,助力科学研究及管理模式创新.这些经验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合作治理路径和模式的选择、中国引领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战略和政策的制定、中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优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欧盟Natura2000自然保护地网络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地区域治理

    对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的问题研究

    聂常虹赵斐杰李钏陈彤...
    262-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以下简称"四链")深度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其本质是降低创新要素跨组织边界流动时遇到的各类壁垒,提升配置效率,更好发挥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增强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文章在系统分析我国"四链"融合问题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推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化布局和系统性落实;(2)探索建设"大科技中介机构",构建符合创新规律的议事决策机制和市场化定价机制;(3)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制定,明确责权利边界;(4)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发展需求,前瞻性部署建设人才链;(5)强化财税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6)加强应用场景创新,助力提高国产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接受度.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国家创新体系

    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推动更高水平科技创新开放合作

    迟婧茹任孝平李子愚杨云...
    270-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强政府间科技合作,不断深化对外科技交流,从全球创新治理的"参与者"角色逐步向"引领者"角色转变.随着我国迈入新的发展阶段,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仍然存在资源散、协调难等问题,有些开放创新举措尚未落地落实,不利于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原因既包括全球形势变化带来的外部环境问题,又包括内部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部分是长期存在、难以突破的深层次问题,部分则是因为政策过于宏观、加之落实不到位、创新主体不敢干,出现的举措落地难、见效慢等表象问题.解决这些痼疾沉疴,要紧密围绕"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的思路,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落实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政策,坚持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持之以恒推进对外开放的战略政策,加快优化吸引海外人才的制度体系,提升全球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支持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全球化发展,发挥企业畅通"双循环"的主力军作用.

    开放合作国际科技合作开放创新科技创新

    21世纪以来美国科技政策演变特点及启示

    曹玲静张志强
    282-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以来,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强化科技战略布局和研发投入,科技强国大国间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科技政策成为决定科技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美国意识到其全球科技领导地位受到挑战,遂利用各种手段打压主要科技竞争对手国家.分析近20年来美国政府发布的科技规划、战略方针、研究报告等政策文件和联邦政府长时间序列的研发投入数据的历史演变,以期系统揭示美国科技政策的发展脉络和演变特点,寻找美国科技领导地位相对下降的定量解释依据.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美国科技全球领导地位和国家科技竞争实力的相对走弱趋势,与其科技政策惯性及相对平稳发展、重大科技计划或科技工程的战略性引领性趋弱、政府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强度逐年下降,以及基础研究重视程度下降等密切相关.美国科技政策发展的历史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科技发展不仅是长期战略性事业,也是高度竞争性事业,科技竞争力的提升是国家长期科技战略导向布局、稳定增长的研发投入力度和重大科技创新突破积累的结果.

    科技政策学美国科技政策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科技竞争新科技变革

    电力企业数字化减污降碳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陈晓红唐润成胡东滨徐雪松...
    298-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创新,数字技术对电力行业实现减污降碳目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字技术如何赋能电力企业实现减污降碳目标备受关注.文章首先梳理分析了电力企业减污降碳中数字技术应用进展;然后揭示了现有数字技术应用于电力行业减污降碳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究了物联网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兴数字技术赋能电力企业减污降碳的方法路径及相应的实现策略.

    数字化减污降碳电力行业路径策略

    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促进工业界节能减碳的分析与建议

    耿端阳许通朱庆华Steve EVANS...
    31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生产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减少能源浪费、达成生产节能对实现我国"双碳"目标至关重要.随着数字化技术进步,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可通过将不可见的能源可视化,促进企业节能.文章分析了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和瑞典应用能源管理系统的现状,总结了其特点与应用条件,与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我国在部署能源管理系统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文章还提出从"工厂、产线和设备"到"产品"角度分析能耗,构建"基于生产步骤的单位产品能耗标签"的方法论框架.探讨了政府、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在该方法论中的角色,并提出了政府支持发展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的对策,包括推动系统建设、支持合作、确定能耗基准和引导企业对标行业最优实践.

    数字化技术能源浪费能源管理能源系统碳中和

    制造业数智化融合转型发展的关键要素、机理分析及评价指标研究

    孙小强高秀云王玉梅
    323-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造业数智化融合转型已成为传统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厘清国内外学者关于制造业数智化融合转型的主要研究脉络与关键问题,提炼制造业数智化融合转型发展的目标要素、主体要素及影响因素,依据系统动力学的系统反馈原理构建制造业数智化融合转型发展的动力网络模型,分析系统各要素之间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融合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研究制造业数智化融合转型发展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制造业数智化融合转型关键要素机理分析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