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学院院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学院院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方新

双月刊

1000-3045

bulletin@cashq.ac.cn

010-68597146

100864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52号

中国科学院院刊/Journal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科院主办的科技指导类刊物,该刊作为国家科学思想库的核心媒体,重点刊登中科院院士和科学家就我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评述,探讨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介绍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进展,介绍中国科学院科研进展和重大成果。读者对象:科技决策层、管理层、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编者按

    1499页

    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交汇:共筑科技高地,引领未来发展

    白春礼
    1500-1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科技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平台和合作项目务实推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不仅为相关国家带来了切实的利益,还积极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高效发展,为解决全球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重要力量.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枢纽和节点,在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文章详尽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实践中的最新进展,剖析了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高地的具体路径与策略,旨在强化该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引领效应,为全球科技创新合作贡献新的智慧与力量.

    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路径政策

    世界湾区中的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打造引领跨越中等技术陷阱的国际科创中心

    郑永年何冬妮
    1508-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全球经济技术版图看,湾区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概念,一些世界级湾区已经或正在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枢与经济中枢,引领着国家整体跨越中等技术陷阱的方向和进程.一个区域要打造引领国家跨越中等技术陷阱的国际科创中心,需要基础研究、应用技术转化和金融支撑"三驾马车".粤港澳大湾区具有打造国际科创中心的良好基础和优势条件,尤其是凭借珠三角强大的研发制造配套能力,以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成果转化和金融支撑方面有着一定的比较优势.但要引领国家跨越中等技术陷阱,粤港澳大湾区仍面临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壮大世界一流企业、形成合理的区域劳动分工格局、协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提升科创金融支撑力及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科创规则标准对接等重大任务.

    世界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中等技术陷阱国际科创中心

    数智时代:重置教育思维

    郑泉水
    1524-1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从工业时代到数智时代的大转折中,整个教育领域急寻全新的底层逻辑来重塑.工业时代教育的重点在于人类的低阶思维的培养——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应用,但这些功能正加速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数智时代教育的重点必须转移至人类的高阶思维——想象未来、创造未来.文章通过关键案例展示过去15年清华大学钱学森班和深圳零一学院的实践和成效,展现了一种数智时代教育范式的希望之光——以创新为内生动力牵引成长的教育(简称"创生教育").创生教育的底层逻辑是内因的重要性最大,其次才是外因和基因,这从根本上颠覆了工业时代教育的重要性次序.希望文章能引起对如何进行未来教育和创新急剧变革试点的广泛讨论和大胆尝试.

    数智时代教育思维创生教育成长

    深化"四链融合"视角下的新型教育新使命新挑战:"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建设深圳理工大学

    樊建平
    1529-1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深化"四链融合"视角下,"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作为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贯通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打破了传统模式上的科、教、产之间的壁垒,使得科技与教育优势互补、科研成果快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更加贴合产业需求.深圳理工大学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孕育建设,聚焦打造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一体设计的生态闭环,探索形成了"'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办大学,学科交叉建专业、'三院一体'育人才"的办学特色,坚持选一个方向、建一个学院就要成一流学科、产一流成果、育一流人才、强一片产业,着力在细分方向上集聚拳头力量,在针尖前沿领域聚力参与国际竞争.

    新型研究型大学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融汇创新 自主培养 为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创造经验

    徐扬生
    1541-1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高校应把握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责任、战略路径选择,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成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文章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融汇创新探索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功路径及经验为案例,阐述合作办学大学在服务国家和地区战略需求、借鉴国际管理规则与标准、创建国际人才培养网络、建设良好育人环境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对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提出建议.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合作办学国际化创新发展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为例

    倪明选
    1549-1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作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是"教育、科技、人才"的天然交汇点,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过程中具有先天优势.正式设立以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主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战略需求,坚持高等教育范式改革、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探索建设世界首所融合学科大学,发展尖端科技、培养创新人才,助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和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

    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

    新质生产力与高端装备制造:问题、思考与实践

    曹健林
    1557-1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利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进行产业升级,包括发展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高端装备制造较为薄弱是我国当前产业升级的难点与痛点.文章根据全球制造业企业的分布情况,提出了4类企业的分类概念,阐明了中国缺乏第4类企业(能够在其生产的装备中集成相关最新技术成果的企业)的原因及培育发展这类企业所面临的困难.文章还将高端装备相关的技术队伍分为3类——用装备、造装备和从事基础技术研究,明确提出要做好高端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制造,必须有3支队伍的长期、稳定和密切合作.文章还介绍了季华实验室(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的若干实践结果.

    产业升级高端装备制造制造业企业技术队伍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发展现状和策略研究

    赵紫威王灿汪卫华黄庆礼...
    1564-1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材料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源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当下正面临制造业升级的内外压力,迫切需要发挥新材料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引领支撑作用.文章梳理了大湾区材料科学、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其优势、特点与问题,并围绕如何在大湾区发展材料科学、技术、产业提出了若干建议.

    新材料粤港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

    十大措施合力探索合成生物学发展"深圳模式"

    张先恩
    1574-1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生物学驱动的生物技术迭代提升和生物制造变革发展,正在绘制未来生物经济宏图.围绕这一战略目标,我国许多地区积极行动,在推动合成生物产业化进程方面创造了很多经验.其中,深圳与国家有关部门联动,采取了系列措施,初步打造了合成生物学及其产业的良好生态和创新链条.文章将这些措施归纳为三大板块、十大措施,涉及新型科研机构与创新基地建设、成果转化载体与产业落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3个方面的相关措施,其成功实施可能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深圳模式".

    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新型研发机构生物设施生物产业园人才深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