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矿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矿业
中国矿业

月刊

1004-4051

magazine@chinamining.org

010-68332570

100044

北京市西直门北大街45号时代之光名苑2号楼901

中国矿业/Journal China Mining Magaz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期刊。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矿业开发的法规及法律,反映我国矿产勘察与矿业生产建设的科研成果。读者对象矿产勘查与矿山建设方面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各级领导和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技术创新视角下中国关键矿产最优生产路径研究

    成金华阮晟哲宋益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确保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对于推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与巩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战略性关键矿产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技术创新对关键矿产最优生产路径的多维度影响,具体涵盖调整资源可采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降低开采成本三大方面.研究结果显示,技术创新通过拓宽可采储量边界,为关键矿产的可持续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值得注意的是,资源利用效率的过度提升,虽短期效益显著,却可能加速资源枯竭,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此外,开采成本的降低虽能刺激短期产量增长,但也可能导致某些关键矿产,如铜等的快速耗竭.结合Hotelling模型,本文深入分析了技术创新如何改变不同关键矿产的最优生产路径,为可耗竭资源的优化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本文研究不仅深化了对技术创新与关键矿产可持续生产之间关系的理解,也为国家制定科学的矿产资源战略、确保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依据.

    技术创新关键矿产最优生产路径Hotelling模型可耗竭理论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中关键金属的开发潜力与碳减排效应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何朋蔚刘振宇彭亚山左绿水...
    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关键金属需求激增.同时,汽车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对于改善此问题具有积极作用.核算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中关键金属的开发潜力和新能源汽车的碳减排潜力可为提升城市矿产循环利用效率和落实碳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海南省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居全国第二位,其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发挥着示范性作用.本文基于动态物质流模型,核算了海南省 2023-2050年新能源乘用车及其动力蓄电池中关键金属的需求量和回收量的未来发展趋势,评估了新能源乘用车使用过程中的碳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未来新能源乘用车动力蓄电池中关键金属需求量呈现快速发展模式,2023-2050年,各关键金属的累计需求量:锂 4.47万~6.74万t、镍 7.64万~11.51万t、钴 2.65万~3.99万t、锰2.43万~3.66万t;二是未来新能源乘用车动力蓄电池中关键金属回收量将快速增加,2023-2050年,各关键金属的累计回收量:锂 1.67万~2.96万t、镍 3.10万~5.51万t、钴 1.07万~1.91万t、锰 0.99万~1.75万t;三是新能源乘用车的推广使用是有效的碳减排措施,在现有政策和发展情景下,新能源乘用车在使用过程中带来的碳减排量将在 2050年达到最高值为601.03~768.65 t(消极情景)、650.32~831.79 t(保守情景)、655.35~838.19 t(积极情景).最后,本文为关键金属的回收及碳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相关建议.

    新能源汽车关键金属潜力评估碳减排动力蓄电池海南省

    全球城市矿产研究的热点与前沿趋势: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

    左绿水何朋蔚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城市矿产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采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和文献计量的方法,运用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和CiteSpace软件定量分析全球城市矿产研究的发文时间、期刊、作者、研究机构,以及高被引文献等特征,从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突现词提取和时区图谱分析,揭示城市矿产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城市矿产研究年度发文量总体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形成了以陈伟强、刘刚、GRAEDEL等学者为核心的作者群和以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耶鲁大学为核心的研究机构群,合作紧密;"城市矿产""在用存量""物质流分析""循环经济"等关键词频繁出现且中心性高,反映出资源存量研究、循环经济理念和经济可行性研究是当前的核心主题;未来城市矿产研究将在资源回收技术的创新与优化、动态监测与数据分析、循环经济模式的系统性研究,以及政策与社会因素的综合研究等议题发力.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快速了解和掌握城市矿产领域的研究状况和趋势方向,为推进城市矿产的深入研究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城市矿产WebofScienceCiteSpace软件知识图谱可视化

    最优开采路径下我国铜矿资源经济价值评估:基于需求增长和生态补偿双重视角

    张周益成金华宋益
    3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需求增长和生态补偿对矿产资源经济价值的影响不容忽视,而传统评估模型无法有效地将这些外生因素考虑进来,这可能会导致评估结果偏误.为弥补这一缺陷,本文通过耦合矿产资源开发Hotelling模型和传统折现现金流模型构建了一个动态折现现金流模型,采用该模型从需求增长和生态补偿双重视角出发对我国铜矿资源经济价值展开评估,进一步深入探索了其对经济价值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由于动态折现现金流模型遵循着资源最优开采路径,其评估价值略高于传统评估模型;生态补偿机制更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但降低了资源的经济价值;考虑需求增长后我国铜矿资源最优开采路径呈"倒U型",并提高了其经济价值;综合来看,需求增长带来的价值增加远大于生态补偿机制造成的价值减少.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矿产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还为我国铜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矿产资源经济价值评估动态折现现金流模型最优开采路径需求增长生态补偿

    基于我国战略性矿产萤石及磷矿的氟资源供应形势研究及建议

    高永璋
    4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氟在现代工业中用途广泛,重要的含氟矿物有萤石、氟磷灰石等,以往研究多关注单一萤石,缺乏对氟资源的综合讨论.本文从氟产业链角度梳理了近十年来我国在资源勘查、提取、供应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新进展.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传统的全球最大萤石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氟资源开发格局已经发生较大变化,近十年通过勘查萤石及磷矿,新增了数亿吨氟资源;与多金属矿、稀土矿、非金属矿等共伴生萤石分选技术取得突破,盘活萤石资源 1亿t以上;实现了磷矿伴生低品位氟资源的利用,已建氟硅酸法生产氟化氢产能全球最大;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萤石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供应国,2018年起已转变为萤石净进口国,氟化氢出口量是进口量的 16~25倍.综合我国氟资源供应形势认为:① 我国的氟资源供应格局已由单一萤石为主逐步变为由单一萤石、共伴生萤石及磷矿共同供应;② 我国单一萤石矿开采规模稳步提升,共伴生萤石矿回收技术及规模世界领先;③ 我国共伴生氟资源开发利用以延伸产业链为特征,技术门槛较高;④ 我国氟资源的供应特征为进口初级矿产品、加工出口初级化工产品,仍为氟资源净出口国;⑤ 建议积极调整氟资源开发结构,向产业链下游转移.本文研究为我国氟资源及战略性矿产萤石和磷矿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氟资源萤石共伴生矿磷矿氢氟酸

    "双碳"背景下镍资源产业链发展趋势研究

    陈志勇朱清邹谢华武海炜...
    5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背景下,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导致新能源产业所需的矿产资源呈爆发式增长.镍作为低碳清洁能源关键矿产之一,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了解"双碳"背景下全球镍资源产业链现状和趋势,有助于为镍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认识,为政府和企业提升镍资源产业链竞争力提供相关参考.本文从镍资源产业链出发,系统梳理了"双碳"目标对全球镍资源在资源供需形势、冶炼加工、终端消费、回收利用等各环节的具体影响.通过分析,"双碳"背景下动力电池需求增加叠加高镍化推动全球镍资源需求快速增长,全球镍资源供需呈现"二元供应-二元需求"产业格局;冶炼生产方式方面,"镍铁-高冰镍"工艺打通了硫化物型镍矿和红土型镍矿火法冶炼之间的壁垒,使得镍铁可转产高冰镍,加速红土型镍矿的开发利用.HPAL湿法冶炼因其回收率和成本优势,将成为未来红土型镍矿主流冶炼工艺;回收利用方面,世界各国出台系列政策加强镍资源回收利用,我国作为全球镍资源第一消费大国,废旧动力电池镍资源回收前景广阔.随着未来全球"双碳"目标的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推动镍需求不断扩大,这对镍产业链上游矿原料供应格局、中游冶炼技术选择,以及中间品结构产生极大的影响,供应端转向储量丰富、易开采、易选冶的矿原料,冶炼技术朝着回收率高、低原料成本和低能耗成本方向发展.

    "双碳"目标镍资源红土型镍矿产业链动力电池

    全球金矿资源分布特征、勘查开发格局及展望

    陈喜峰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金是关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储备意义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全球金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大部分查明储量和产量集中于少数国家,开展全球金矿资源分布特征和勘查开发格局研究,对有效布局境外优质金矿资源的勘查开发合作和矿业投资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全球 90%以上的金储量集中分布于澳大利亚、俄罗斯、南非等 18个国家;②北美洲和加拿大是全球大型-超大型金矿床数量最多的国家和地区;③全球大部分金查明储量和大型-超大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显生宙造山带和前寒武纪地块中;④亚洲和中国、南非、俄罗斯是全球金矿勘查开发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和国家;⑤金矿勘查投资引领全球固体矿产勘查投资走势,大型矿业公司、金矿资源大国是投资主体;⑥全球金矿勘查热点国家集中于北美洲和南美洲;⑦全球 70%的黄金年产量集中于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等 12个国家;⑧全球黄金需求仍强劲,中国和印度领跑全球,美洲和南部非洲是全球黄金净出口地,亚洲和欧洲是全球黄金净进口地;⑨全球金矿矿业并购活跃,但高度集中于澳大利亚、加拿大两国.展望未来,全球金矿勘查找矿潜力和开发潜力巨大,预测黄金产量与需求量会持续上升,中国将持续为世界最大的黄金消费国.

    金矿资源分布特征勘查开发矿业并购矿业投资

    土库曼斯坦矿产资源现状及投资环境分析

    李乐倩罗彦军唐欢何子鑫...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库曼斯坦地处中亚西南部,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国家.在大地构造上,土库曼斯坦属于卡拉库姆盆地,矿产资源丰富,其优势矿产资源以天然气、石油、钾盐等能源矿产与非金属矿产为主,与我国在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互补性.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土两国在能源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2023年1月,中国和土库曼斯坦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土库曼斯坦联合声明》,双方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带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基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土库曼斯坦矿产资源禀赋、矿业管理机构、矿业政策等情况,综合分析了其矿业开发现状及矿业投资环境,深入讨论了中资企业在土库曼斯坦开展矿业投资的挑战和机遇,为中资企业前往土库曼斯坦进行能源矿产资源领域深度合作提供信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土库曼斯坦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油气及非金属矿产资源,为中资企业提供了关键投资机会.然而,土库曼斯坦当前经济转型带来潜在风险,中资企业应做好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并做好相关的风险管理工作.中资企业应把握土库曼斯坦提升环保和技术要求的机遇,积极探索绿色能源领域的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土库曼斯坦矿产资源矿业管理矿业投资环境"一带一路"倡议

    颠覆性能源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逻辑机理与作用路径

    王家明王湘云王舒雯杜雪怡...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颠覆性能源技术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形成和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核心动力作用.同时,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国际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要实现从能源大国到能源强国的转变,以及新旧能源的有序衔接,关键在于颠覆性能源技术的培育、形成和效用发挥,但如何科学地认知颠覆性能源技术,其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逻辑机理和作用路径有待进一步探究.因此,本文从颠覆性能源技术的内涵、外延出发,梳理了颠覆性能源技术与新质生产力的相关文献,提炼了颠覆性能源技术的特性与模式,进一步结合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形成过程,从颠覆性能源技术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深度转型升级、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三方面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全过程厘清了颠覆性能源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逻辑机理,提出了颠覆性能源技术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赋能闭环.在此基础上,结合能源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进一步选取大规模绿电绿氢、CCUS、可控核聚变三类颠覆性能源技术探讨了其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作用路径,验证了二者赋能的逻辑机理.通过颠覆性能源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机制研究和实例验证探讨了二者赋能的逻辑机理与作用路径,可为颠覆性能源技术的产出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形成提供参考借鉴.

    颠覆性能源技术新质生产力绿电绿氢CCUS可控核聚变

    新时代背景下广西矿产资源储备机制优化与实现路径探索

    吴国东黄荣强吴城明费小丽...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矿产资源安全成为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储备是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储备机制对稳定矿产资源市场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和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的要求,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矿产资源储备模式,分析了矿产资源储备的背景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矿产资源储备为例,提出了矿产资源战略储备、调控储备、周转储备模式,从而补充单一的国家战略矿产资源储备.结合"净矿"出让的要求和程序,探索了调控储备、周转储备的程序.从制定矿产资源储备管理办法、构建多层次矿产资源储备体系、拓宽矿产资源储备资金渠道等方面提出了矿产资源储备机制优化建议.

    矿产资源资源储备资源安全自然资源管理广西壮族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