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矿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矿业
中国矿业

月刊

1004-4051

magazine@chinamining.org

010-68332570

100044

北京市西直门北大街45号时代之光名苑2号楼901

中国矿业/Journal China Mining Magaz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期刊。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矿业开发的法规及法律,反映我国矿产勘察与矿业生产建设的科研成果。读者对象矿产勘查与矿山建设方面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各级领导和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煤矿导水裂隙带影响因素敏感性及高度预测研究

    李晓斌李全生李金松刘小庆...
    193-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导水裂隙带高度是含水层修复和地表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明确其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排序,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安全高效地实现矿井水预防.本文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和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导水裂隙带高度与岩层硬度、工作面长度、采高和埋深的内在联系,得到了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并在现场得到应用.通过研究可知:导水裂隙带高度在硬岩中传导更快,而软岩可以抑制导水裂隙带高度.软岩与硬岩组合(下软上硬)导水裂隙带高度大于硬岩与软岩组合(下硬上软)导水裂隙带高度.开采方法会影响导水裂隙带高度,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大于厚煤层分层开采、单一薄煤层开采、单一中厚煤层开采.各因素影响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程度为:采高>硬岩岩性比例系数>采深>工作面长度.与"三下"规程经验公式相比,利用多因素拟合公式可以较好地实现乌兰木伦煤矿 12403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误差仅为-2.54%,研究成果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水害治理提供指导依据.

    岩性组合多因素分析导水裂隙带高度敏感性预测公式

    含添加剂双流体细水雾抑制瓦斯爆炸实验研究

    陈立伟边乐王东杰严越涵...
    202-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主要威胁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瓦斯爆炸和燃烧事故等问题,尤其是在单一煤层综放工作面低位高抽巷内易形成瓦斯积聚,在开采过程中,又会出现顶板矸石垮落、矸石和支护金属材料撞击,很容易导致瓦斯爆炸.本文探究含添加剂双流体细水雾在瓦斯爆炸抑制方面的应用效果.基于搭建的含添加剂双流体细水雾抑制管道瓦斯爆炸实验平台,对比分析了不同惰性气体与细水雾相互作用对瓦斯爆炸的抑制规律和效果,含添加剂的瓦斯抑制机理,并研究了不同添加剂浓度、不同添加剂种类对瓦斯爆炸抑制效果的影响.探究发现细水雾分别与CO2、N2、He和Ar四种惰性气体作用,均对瓦斯爆炸有着协同增益的效果.对比分析了有无添加剂的细水雾对瓦斯爆炸的抑制效果,添加剂的加入明显能够提升抑制效果;添加剂的浓度及添加剂的种类对抑制瓦斯爆炸有一定影响,很大程度地减少了瓦斯爆炸的危害.本文研究为防治煤矿瓦斯爆炸提供了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主动抑爆新技术.

    双流体细水雾高抽巷瓦斯爆炸N2

    综采工作面区域甲烷分布特征及关键监测位置研究

    张婧张桓瑞赵乾坤屈世甲...
    209-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现阶段综采工作面甲烷浓度实时监测范围未覆盖综采"三机"所在区域,且工作面人工巡检位置难以把握的问题,在对工作面区域进行网格划分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落煤点位置及风速条件,并采用现场实测与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工作面区域甲烷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从而为优化工作面甲烷传感器的布置和人工巡检策略提供借鉴.首先将工作面受限空间划分为 294个网格,然后使用FLUENT软件对工作面三维模型进行边界条件设置并开展仿真模拟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对甲烷在不同网格区域的扩散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对比现场实测结果与实验数据验证仿真实验结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煤作业进行至工作面中部时甲烷扩散范围最广,风速影响甲烷在不同区域的扩散范围,但落煤甲烷由于逆风流方向运输产生的扩散强度远小于沿风流方向扩散强度,且工作面区域甲烷浓度最大值位置仅与落煤点位置相关.综合不同落煤点位置和不同风速条件下的甲烷扩散规律,应重点在横-1区域与纵-2区域、纵-3区域的重合位置布置甲烷传感器或加强巡检频次.研究成果揭示了综采工作面区域甲烷扩散机理,对于确定工作面瓦斯监测的关键位置和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综采工作面瓦斯灾害防治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综采工作面落煤甲烷涌出扩散规律甲烷监测

    准南矿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风险评价

    马富武李杨苏怀瑞潘伟辉...
    217-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以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分析的方法不利于整体上把握矿井的风险的情况,本文以昌吉州准南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以地质构造因素、自然地质因素、勘查(采掘)工程因素三个因素为基础,选取断层、瓦斯、顶板、火烧区、地下含水体、采空区、不良钻孔封闭等 12个影响因子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造相应的判断矩阵,计算得出各层次指标权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从矿区隐蔽致灾因素对煤矿安全影响程度的大小考虑,将评语集划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较低风险五个等级,确定了模糊综合评判矩阵,以准南矿区宽沟煤矿为例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权重较高的为自然地质因素、勘查(采掘)工程因素,二级指标权重较高的为地下含水体、瓦斯、废弃老窑(井筒);准南矿区宽沟煤矿风险值介于 45~50分之间,综合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昌吉州准南矿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评价方面具有适用性和可靠性.

    隐蔽致灾因素准南矿区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典型含钪二次资源提钪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王浚杰钟楠岚肖军辉张烨毓...
    224-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钪是一种稀散元素,在地壳中高度分散,现阶段对于钪产品的需求量较大,钪及其合金产品综合性能优越,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行业.基于CiteSpace软件,结合文献计量法,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论文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关于钪研究的外文文献数量明显多于中文文献,2010-2022年间对于钪的研究热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尤其在近五年,热度持续提升、发文量有所增加;"钪合金""赤泥"等在关键词共现研究中出现的频次较高;钪的二次回收、萃取及钪合金发展等研究领域为主要的研究热点.本文研究了从原生矿石(稀土矿等)、工业废渣(赤泥等)及工业废液(盐酸废液等)等中回收钪的方法,并且重点关注了从钒钛磁铁矿尾矿与钛白废液中提钪的研究."焙烧-浸出-萃取"是大部分提钪工艺会涉及到的过程,通过重选、磁选可以对原料进行预富集,离子交换法、沉淀法可提高钪产品纯度.未来可重点考虑从多种钪资源中协同回收钪的方法,进一步优化工艺流程,发展高效提钪技术.

    尾矿废渣废液提钪

    含泥金矿石高效选别流程研究与生产实践

    白俊智刘显华李欢刘泽洪...
    234-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金矿选矿厂处理蚀变岩型低硫化物含碲金矿石,该矿石原生矿泥含量高达 15%,且矿泥中金有富集现象,采用常规三段破碎+洗矿+两段闭路磨矿+充气式浮选机单一浮选的工艺流程进行选别,存在流程复杂、劳动生产率低、生产组织不顺畅、浮选作业波动较大、尾矿中细粒级金属流失较多、回收率偏低等问题.扩产技改时,采用粗碎+半自磨+球磨的SAB流程取代原碎磨流程,采用浮选柱粗精选、浮选机扫选的柱-机顺序浮选流程取代原单一浮选机浮选流程,后创造性的将柱-机顺序浮选流程改进为浮选柱粗精选、浮选机精扫选的柱-机双精选流程,并对调浆设备进行高效化改造,解决了原工艺流程存在的诸多弊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25%,吨矿成本降低了 20%,金回收率提高了 2.44个百分点,年创效益 1 568.1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该高效选别流程的成功实践,对同类型矿石的高效回收具备较强的借鉴意义.

    高含泥金矿石碎磨浮选柱-机联合流程高效调浆

    全国绿色勘查实施进展与成效研究

    杜轶伦李雪峰张帮禄李永胜...
    240-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工作,提出要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绿色勘查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新要求下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梳理了 2019年以来《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标准执行、绿色勘查项目实施、绿色勘查新技术方法应用等内容,分析提出绿色勘查实现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从"行政推动"到"标准引领",从"倡导引导为主"到"激励约束并举"的四大转变.绿色勘查已建成相关标准 13项,标准体系已经初步建立.绿色勘查示范项目共 95个,覆盖丘陵区、山地区、高原区、荒漠区等不同地理条件和景观,涉及 30余种矿产,成效显著.部分省份和企业重视对绿色勘查经费投入.但绿色勘查仍存在相关法律法规落地难、示范项目覆盖面不够、无预算标准和技术方法需进一步总结和推广等问题.建议加大绿色勘查宣传培训和经验做法推广力度,勘查项目全面实施绿色勘查.加快推进标准规范建设,在《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的基础上,按照不同景观区,细化绿色勘查项目准备,项目实施和项目结束后的要求,推动制定绿色勘查国标.研究提出绿色、适用、高效、经济、便捷、安全的勘查技术方法名录.

    绿色勘查生态文明资源安全预算标准高质量发展

    面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绿色勘查的钻探技术研发与应用建议

    渠洪杰谭春亮冉灵杰冯跃文...
    246-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勘查技术是支撑和保障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钻探是客观获取地下实物资料,助力找矿勘查的技术手段之一,也被认为是众多勘查手段中对环境破坏最显著的技术种类.钻探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系统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地表环境的物理扰动;二是对地表及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岩层与水体的化学元素污染;三是钻探设备运转时的噪音与尾气排放等.针对上述环境问题,基于全国近 120万口地质调查钻孔深度分布特征和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点勘查的方向,钻探技术应至少在机械设备的轻便化及模块化、钻进循环介质种类的选择与废固液无害化处理、机械设备的驱动力等方面加以改进,以期降低物理扰动、减少化学污染、控制噪音与尾气排放、提高钻进效率与自动化程度等.另外,固体矿产勘查钻探还应综合运用其他技术,如孔内成像技术等,通过采集孔壁所示的岩性、构造及其产状等原位地质信息,提高钻孔利用程度,进而提高绿色勘查水平.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绿色勘查钻探技术孔内成像环境保护

    《中国矿业》征稿简则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