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矿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矿业
中国矿业

月刊

1004-4051

magazine@chinamining.org

010-68332570

100044

北京市西直门北大街45号时代之光名苑2号楼901

中国矿业/Journal China Mining Magaz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期刊。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矿业开发的法规及法律,反映我国矿产勘察与矿业生产建设的科研成果。读者对象矿产勘查与矿山建设方面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各级领导和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拉丁美洲主要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政策发展趋势与启示

    王靓靓张伟波于瑞黄霞...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拉丁美洲是全球战略性矿产资源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铜、锂、镍、钴、铁、铌、钽、稀土等高度富集区,是全球资源竞争的焦点之一.在资源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全球主要国家出现矿业政策调整与改革潮流,在此趋势下,拉丁美洲主要国家也加速了战略性矿产资源政策修订的步伐,矿业政策发展呈现开放与收紧并行的总体趋势.既体现在改革矿业管理体制、放开投资限制、简化审批流程等为特征的开放一面;也在强化国家层面矿产资源战略构建、实施资源国有化、加大环境监管力度、谋求社区更高利益、强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等方面收紧了监管.开放的矿业政策发展趋势为投资拉美矿业带来政策空间,国家提升资源控制力度也给矿业投资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环境与社区监管的日趋严苛对企业ESG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域内外不断涌现的各类矿业联盟给全球资源治理体系带来新的挑战.在此大变局中,迫切需要推动中拉矿业合作提质增效,建议充分利用矿业政策优化窗口期,统筹中拉矿业合作布局;积极构建中拉矿产资源合作治理体系,对冲资源联盟影响力;构建一体化产业合作模式,实现中拉互利共赢;加强海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升抗风险能力.

    矿业政策发展趋势战略性矿产矿业投资合作

    扬子北缘勉略宁地区山坪-东皇沟铅锌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模式

    游军吴琪徐涛吴鹏...
    8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扬子板块北缘碧口东段勉(县)-略(阳)-宁(强)地区新元古代发生大规模的海相火山活动,在区内形成沿北东向展布的火山机构群与广泛分布的碧口岩群(Pt3BK)双峰式火山岩,并伴随大规模的火山沉积与气液成矿作用,在区内形成一系列海相火山岩型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宁强县代家坝镇的山坪-东皇沟铅锌矿即是上述矿床的典型代表.为揭示矿床成因、建立成矿模式,本次开展了系统的矿床地质、岩石地球化学与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山坪-东皇沟铅锌矿赋存于受北西向、北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共同夹持的近似穹隆状古火山机构,主要赋矿岩石为碧口岩群大安岩组(Pt3d)爆发相细碧角斑岩,岩石属富Na低Ti的钙碱性细碧角斑岩系;矿化特征上,矿区具有上"黑矿(方铅矿+闪锌矿)"、下"黄矿(黄铁矿+黄铜矿)"、上块状矿(条带状、浸染状矿)、下脉状矿的分带特征,且发育赤铁碧玉岩、重晶石岩等喷流沉积岩.S、Pb同位素特征显示,硫、铅等成矿物质主要源于下伏富钠质细碧角斑岩.硫化物-石英脉的H-O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深源流体,包裹体成分显示成矿流体属K+-Ca2+-Cl--SO4 2-型.获得赋矿细碧角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857.2 Ma,推测成矿年龄与之相近,为新元古代中晚期.综上,认为山坪-东皇沟铅锌矿属"黑矿"VMS(Volcanic Massive Sulfide)型Zn-Pb-(Cu)矿床,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晚期扬子北缘裂解背景下,山坪-东皇沟地区双峰式火山活动第一旋回晚期的海相火山热液成矿作用,含大量H2S、CO2、CH4、Cl-、SO4 2-与Pb、Zn、Cu等物质的成矿流体,沿火山管道上涌与火山岩及部分海水发生混合形成含矿流体,在火山附近的低洼地段,沿爆发相细碧角斑岩与喷发相细碧质凝灰岩岩相界面附近富集沉淀成矿,形成似层状多金属块状Zn-Pb-(Cu)硫化物矿床.

    成矿模式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铅锌矿勉略宁地区扬子北缘

    新型储能发展下钒资源需求趋势分析

    陈志勇朱清武海炜邹谢华...
    9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新型储能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其中,钒电池因其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易扩容、环保和易回收、全生命周期成本低等优势,已经发展成为新型储能"新贵",备受市场关注.了解新型储能发展下钒资源需求趋势,对我国钒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钒资源相关数据信息,梳理了全球钒资源分布特征、供需格局等开发现状,并对钒资源需求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全球钒资源丰富,以岩浆型(70%)和沉积型(30%)为主,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45.2%)、俄罗斯(26.6%)、中国(23.4%)和南非(4.0%)四国.在供需格局上,全球钒资源供需均集中在钢铁行业,生产原料主要为钒钛磁铁矿炼钢得到的钒渣(73%);需求端主要应用在钢铁冶金领域,长期占比 90%左右.新型储能的快速发展,以及钒电池技术成熟,将带动钒资源需求快速增长,钒产业转型发展态势初现.钒电池将成为钒资源需求主要增长点,消费占比不断提升,钢铁冶金领域消费占比不断下降,打破主要在钢铁行业应用的钒产业格局.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建议:一是加大钒资源勘探投入,放开钒渣进口;二是加强石煤中钒资源开发利用;三是加快推进钒资源循环利用;四是优化钒资源开发布局,加强钒资源生产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的引导.

    新型储能钒资源钒渣钒电池产业转型

    碳中和背景下四川省天然气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及未来消费预测

    李洪兵刘可吴小东韩咪...
    11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气作为低碳、高效的清洁能源,精准掌握其消费变化趋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大气治理意义重大.本文通过遴选出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人口发展、城镇化率、能源消费结构、消费水平作为天然气消费的潜在影响因素,利用ADF方法检验变量数据时序特征.运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法挖掘天然气消费的有效驱动因素,基于有效驱动因素构建C-D生产函数模型对四川省天然气消费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省天然气消费的重要有效驱动因素依次是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费结构、人口发展;②未来四川省天然气消费量呈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降低,到 2040年,四川省天然气消费量将达约 5.09×1010 m3,增长率降至 2.69%;③科学规划四川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出新能源开发利用政策可控制天然气消费增长速率,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是抑制四川省天然气消费增长的关键.研究可实现对四川省天然气消费未来变化趋势的非线性预测分析,为科学规划四川省天然气发展方案、推动成渝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消费预测ADF检验斯皮尔曼系数C-D生产函数碳中和

    建立黄河流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郭琳琳周怀龙赖天雯姜杉钰...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矿产资源丰富,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对于统筹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黄河流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内涵与必要性,梳理了黄河流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政策法规基础,对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是对矿业绿色发展所增加成本或限制矿产资源开发而造成经济损失的补偿,包含了中央对地方的纵向补偿和下游对上游的横向补偿.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是国家层面统筹协调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与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路径,是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大背景下的一项任务分支.当前,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已有一定的法律政策基础,但针对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则存在制度供给不足、范围有待细化、标准尚待明晰、方式略显单一、资金来源较为狭窄等困境问题.研究认为,建立黄河流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需要明确生态补偿的范围和标准,同步搭建实施平台、规范资金筹集、探索多元化的补偿方式等.同时,为推动黄河流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落实落地,还需要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快建构具体规定和细则、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以提供精细化的制度补给.

    黄河流域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

    自然资源领域矿山安全生产职责边界划分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李富兵李龙飞申雪李剑...
    12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摸清自然资源领域矿山安全生产职责边界及存在问题,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笔者主要通过参加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综合检查组、自然资源部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召开专家咨询会等方式,收集整理相关第一手资料,以大量实地调研和实证研究为主,首次系统开展自然资源领域矿山安全生产责任边界和职责划分研究,并对相关部委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 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矿山安全生产职责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认识:自然资源部属于对安全生产负有管理责任的主管部门,矿产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科学配置资源,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均没有明确煤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各部委"三定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理应分别是煤矿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行业主管部门,但各省(区、市)煤矿和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行业监管部门差别较大,尤其是非煤矿山,全国仅河北、山西两省的自然资源部门被指定为非煤矿山的行业主管部门,是否合适,值得商榷;应急管理部门与自然资源部门在闭库尾矿库安全隐患核查、治理验收等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主体不够明确,销号尾矿库是否纳入地质灾害范畴存在争议;历史遗留形成的无主矿山废弃矿井,监管责任主体不够明确,易造成监管缺位.据此,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强化安全生产的顶层设计,建议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各部委之间矿山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边界,明确煤矿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行业主管部门;二是强化矿产资源开采方案的宏观指导作用,科学配置资源,依法科学合理设置矿业权是自然资源部门矿产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责;三是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部门与应急管理等矿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之间工作协调联动机制.

    自然资源领域矿山安全生产职责边界划分

    煤炭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康汤
    135-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只注重财务指标等结果指标的考核,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考核关注较少,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真实和全面的分析.本文以平衡计分卡为视角,结合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运用绩效评价理论对煤炭企业绩效评价问题展开研究,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社会责任、学习与成长等五个层面设计关于煤炭企业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该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并确定指标标准值,借助无量纲化综合评价法对煤炭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方法计算得到的企业绩效评价最终得分是 73.15,处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财务维度和内部运营维度的权重分别是 28.08和 20.72,说明财务维度和内部流程维度对煤炭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社会责任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则是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后期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提升.

    绩效评价煤炭企业平衡计分卡层次分析法无量纲化综合评价法

    资源型城市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权衡协同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钟骁勇郭冬艳唐彦东
    143-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源型城市矿业开发利用活动频繁,难免会对耕地生态系统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作用.为探究典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耕地生态系统演变规律,本文构建了"属性-功能-价值"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框架,并以资源型城市赣州市为例,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法、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趋势、权衡协同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赣州市耕地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主要原因在于物质产出服务价值增幅大,但水源涵养服务价值和土壤保持服务价值等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表明近十年赣州市耕地生态建设成效明显;赣州市耕地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和空间异质性,其中,供给-调节支持服务价值的协同关系最为显著,高值区均位于兴国县和宁都县等赣州市北部地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龙南市等西南部和寻乌县等东南部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人均GDP、坡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高程等因素对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全面揭示了长时间序列资源型城市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规律和形成机理,可为资源型城市耕地资源保护、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权衡协同影响因素耕地资源型城市

    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制度规范体系及发展趋势研究

    孟文文李鹏李颂
    154-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后逐步进入了平稳阶段,且随着国家政策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绿色矿山建设质量、水平正在向更高层次实现发展提升.通过对绿色矿山建设制度体系进行全面整理分析,形成了涵盖国家、地方及行业层面较为完整的制度框架.同时,通过对历次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规范,以及地方、行业及企业层面技术标准体系进行汇总比较,找到具体指标侧重点和发展方向.结合近年来国家级绿色矿山、绿色发展示范区、地区绿色矿山建设基本情况,并以部分代表性省份、企业经验做法及具体指标情况为例,总结出当前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取得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质量水平逐步提升、初步形成了资源开发利用新格局的整体成效.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深入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导向,进行矿业绿色发展趋势分析,指出大力推进智能矿山建设、加大生态保护治理与修复、科学有序推进"双碳"工作是下一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主抓方向,旨在为矿业企业把握发展机遇、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有益借鉴.

    绿色矿山制度体系评价指标建设成效发展趋势

    湟水河流域废弃矿山盐渍土改良技术研究

    史立群袁二军彭红明查春雷...
    163-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湟水河流域存在盐渍土的某废弃矿山为研究对象,筛选出适宜气候条件且长势较好的 7种草本植物和 3种灌木植物,通过在矿山自建试验区,对 10种植物采用单一种植和组合种植的方式,分析土体和植物样品中K+、Ca2+、Na+、Mg2+、SO2-4、Cl-、HCO-3 和CO2-3 等 8种易溶盐离子含量和全盐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不同种植条件下对盐渍土的改良效果,从而达到对废弃矿山复垦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种植条件下,碱蓬、垂穗披碱草和草地早熟禾对矿山土体 8种易溶盐离子含量和全盐量的降低幅度相对较高;组合种植条件下,组合 4对土体 8种易溶盐离子含量和全盐量的降低幅度最高;植物根系和茎叶中 8种易溶盐离子含量和全盐量的大小顺序无明显特征,而结合植物的生物量,可判断出单一种植的碱蓬和组合种植的组合4降盐效果最好,是研究区土地盐渍化治理的优势植物或组合,可作为该废弃矿山复垦的手段之一.

    湟水河流域废弃矿山盐渍土改良植物种植易溶盐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