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矿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矿业
中国矿业

月刊

1004-4051

magazine@chinamining.org

010-68332570

100044

北京市西直门北大街45号时代之光名苑2号楼901

中国矿业/Journal China Mining Magaz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期刊。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矿业开发的法规及法律,反映我国矿产勘察与矿业生产建设的科研成果。读者对象矿产勘查与矿山建设方面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各级领导和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论稀散金属矿产与新质生产力

    王登红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稀散金属(锗、镓、铟、铊、铼、镉、硒、碲)并不被社会大众所熟悉,但在我国却属于优势矿产资源.稀散金属在传统产业中的用途比较局限,用量也不大,有的金属全世界一年也就用十几吨.但是,这 8种金属个个"身怀绝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至关重要.比如,镓在液态金属、锗和铟在电子工业、镉在军工领域、铼在战机发动机、碲和硒在光电产业、硒和铊在生物医学领域都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潜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又是国际竞争的关键环节和焦点领域,需要新质生产力来支撑.加快形成与稀散金属密切相关的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也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客观需要.稀散金属也是我国矿产资源领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稀散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与管理,理清稀散金属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内在逻辑,探索关键矿产找矿工作部署的战略构想,通过创新引领,加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步伐,加深社会各界对于稀散金属重要性的认知程度,鼓励全社会加大地质找矿投入的力度,对于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增强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稀散金属(锗、镓、铟、铊、铼、镉、硒、碲)新质生产力矿产资源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关键矿产

    中国稀散金属矿资源概况

    李德先刘家军黄凡王成辉...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稀散金属资源丰富,在全球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中国 542处矿产地(包括759个矿床/点)的稀散金属资源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目前中国已查明稀散金属资源储量102.82万t,其中,镓矿44.65万t,锗矿1.39万t,铟矿2.52万t,铊矿2.96万t,镉矿47.12万t,硒矿2.56万t,碲矿 1.53万t,铼矿 893.00 t.中国稀散金属资源具有如下特征:①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和华北地区,云南、河南、广西、内蒙古、山西、贵州、广东等是稀散金属资源较丰富的省(区);②独立矿床极少,但资源储量占到全国稀散金属资源总量的6.64%;③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但大型矿床和超大型矿床资源储量占全国稀散金属资源总量的 80%以上;④主要伴生在铅锌多金属矿、铝土矿和煤矿中,3类矿床中的稀散金属资源储量占全国稀散金属资源总量的 80%左右;⑤总体综合利用率较低.中国镓、锗、铊资源的储备充足,但硒、碲、铼、铟、镉资源相对缺乏.

    稀散金属(锗、镓、铟、铊、铼、镉、硒、碲)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储量分布特征资源保障

    中国铼资源特征及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黄凡赵云彪王岩陈子瞻...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铼(Re)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在现代国防和工业及新兴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在《中国矿产地质志·稀散金属矿卷》研编的基础上,对中国铼矿资源特征和勘查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进一步总结,认为我国铼矿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和找矿空间.近年来,铼的矿产勘查取得了重要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1年底,共获得铼查明资源储量 787.41 t.从世界上看,铼的规模生产开始于 1930年.与世界相比,中国铼工业发展并未形成规模,仍处于初级阶段,且其开发利用严重依赖寄主矿床的开发利用.借鉴国外铼资源的开发利用史,铼的应用从添加剂到催化剂到航空发动机再到量子计算,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带来对铼资源需求的增长.预测未来 10~20 a国内铼的应用将更加多元化,需求也将达到高峰期,铼资源保障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建议开展全国铼矿资源潜力评价,查明铼的可用资源量和潜力,加强铼资源综合利用和回收产业化,建立铼的战略储备机制.

    矿产资源勘查成果开发利用发展趋势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碲资源特征及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王成辉赵晨辉李德先陈炳翰...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碲(Te)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资源,在现代国防和工业及新兴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在《中国矿产地质志·稀散金属矿卷》研编的基础上,对中国碲矿资源特征和勘查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提出中国碲矿以伴生矿为主,独立碲矿床仅 1个(四川大水沟);已查明碲矿资源储量集中分布在广东、江西和甘肃,3省碲资源量占全国资源总量的 93.08%;伴生大型、超大型碲矿(大宝山、城门山、金川和白家咀子)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和找矿空间;目前,中国碲工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开发利用严重依赖于寄主矿床.随着太阳能电池、航空航天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碲矿资源需求将逐步加大,碲资源供应缺口即将来临.为了确保中国乃至全球碲资源的可持续供应,中国应加大碲资源的勘查力度,提高碲矿的提取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的碲产量和供应能力,推动碲产业的发展,减少对外依赖.这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加速中国在碲相关产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碲矿关键矿产勘查成果开发利用发展趋势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硒矿的矿床类型、分布与资源潜力

    王冠智刘家军柳振江汪啸...
    3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战略性新兴矿产之一的硒,在电子、化工、医学、半导体、光伏、空间探测等产业的众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目前,中国的硒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摸清中国硒资源的家底,合理利用和开发硒资源,是保障国家硒资源战略安全,推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对中国 92个硒矿床进行了资料收集与整理,归纳总结了中国硒矿床的成因类型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硒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硒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为岩浆熔离型、矽卡岩型、斑岩型、岩浆热液型、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浅成中低温热液型、化学或生物化学沉积型;中国硒矿床自元古代到新生代均有产出,但大部分集中在中生代,其次是晚古生代和早古生代,其他时代的硒矿床数量较少.根据中国硒矿床的矿床类型、分布特征,划分南阿尔泰-北准噶尔、东天山、阿拉善、北祁连、西秦岭南亚带、东秦岭、湘鄂西-黔中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共8个中国潜在硒矿资源矿集区.

    战略性矿产硒资源资源储量硒矿类型成矿时代

    中国镉资源现状与勘查、开发、利用前景展望

    于扬王登红于沨王伟...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镉是我国优势关键矿产,在全球新技术革命、高端制造和国防安全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是支撑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性矿产,也是易通过土壤-作物-食物链中的迁移、富集从而影响人体健康的重金属元素.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新国际生态格局下,我国镉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一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镉资源的需求总量仍居高位;二是世界各国资源主导权的争夺和国家高质量转型发展,迫切要求镉的开发利用由粗放型向绿色、低碳和环境友好型转变.本文梳理了中国镉资源概况,镉矿的勘查、开发、利用现状,提出镉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领域应用潜力巨大,建议加强采矿过程中伴生镉资源的回收、废弃镉电池二次回收利用、信息、液态金属等领域的环保应用,以及提高公众、企业的环境保护、资源回收意识,并对镉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提升我国镉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能力,助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资源利用资源勘查关键矿产新质生产力

    中国锗矿资源保障程度与潜力评价

    赵汀刘超王登红李德先...
    5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锗资源主要以伴生形式产出,得益于国内庞大的铅锌冶炼产能和煤炭消费的支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锗生产国.2020年,全球锗总产量为 140 t,其中,中国产量为 95 t.在储量方面,中国保持全球第二的地位,仅次于美国.锗作为半导体产业中的关键金属之一,其资源保障愈加受到重视.本文科学评估了中国锗矿资源的保障程度与潜力,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掌握了详尽的资源分布、开采利用、成矿作用等信息,总结了中国锗矿的空间分布规律,伴生锗的富含硫化物铅锌矿主要分布于扬子地块边缘和粤北地区,煤中锗矿分布于二连盆地-海拉尔盆地和滇西三江等两大成矿区带.综合成矿地质条件和未来需求预测等因素,评估中国锗矿资源保障程度存在一定忧患,建议加强锗矿床成因和成矿规律研究,促进勘查增储,指出川滇黔、粤北富锗铅锌矿富集区、滇西富锗煤盆地等找矿方向,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提升中国锗资源话语权、健全锗资源保护利用与储备体系.本文研究结果为锗矿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于保障国家锗资源供应、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锗矿资源安全锗金属锗矿床稀散矿产

    基于大数据的中国稀散金属矿成矿规律定量研究

    王岩李德先刘家军王成辉...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质大数据推动地球科学研究逐渐从定性研究向半定量研究、定量研究迈进.稀散金属(锗、镓、铟、铊、铼、镉、硒、碲)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因传统用途局限,研究相对不足.本文通过对 759处稀散金属矿床(点)资料的系统梳理,定量分析了 542处稀散金属矿产地(含矿点)的成矿密度、成矿强度及各成矿期稀散金属矿的成矿强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稀散金属矿床空间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可划分为七大主要资源集中区;广西、云南矿床(点)数量最多(61处),云南资源储量最大(24×104 t),河南是稀散金属矿成矿密度最大、成矿强度最强的省份(3.4处/104 km2、8 100 t/104 km2).中国稀散金属矿床时间分布不平衡,燕山期是主要成矿阶段,成矿密度最大达 2.3处/Ma,而喜马拉雅期成矿强度最强,稀散金属资源储量超 4 000 t/Ma.划分了 18个稀散金属矿集区,兰坪-普洱(DM-J13)成矿强度最大.今后应加强稀散金属综合研究,加强其地质找矿与开发利用,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

    稀散金属(锗、镓、铟、铊、铼、镉、硒、碲)成矿规律大数据成矿强度新质生产力

    基于本体的三稀矿产知识图谱构建

    冯秋睿赵汀刘超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三稀矿产调查研究工作,积累了海量的地质勘查资料,其中蕴含了极为丰富的三稀矿产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矿床地质环境、构造背景等相关知识.如何集中管理这些数据,并且使用一种形式化的方式进行表达以支持地学知识的计算和推理,成为当前地学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引入知识工程中知识抽取、知识表示技术,基于三稀矿产有关的非结构化数据,开展知识图谱构建.首先,明确了三稀矿产的概念、实体、关系,建立了三稀矿产的知识体系,并以此建立三稀矿产本体;其次,根据建立的三稀矿产本体使用深度学习的方式抽取知识,建立三稀矿产知识图谱;最后,为了直观表达实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矿床本体的属性集合,使用Neo4j图数据库存储三元组,将知识图谱可视化.本文的研究成果可提供三稀矿产科研、管理、三稀矿产知识获取、三稀矿产知识分析、三稀矿产知识可视化等功能,为三稀矿产领域知识图谱构建提供一个应用范例,也为后续基于知识图谱的地学知识推理、识别和管理矿产资源、成矿预测等应用提供支持.

    知识图谱深度学习三稀矿产知识工程知识抽取人工智能

    全球镉资源现状与贸易格局分析

    刘超赵汀刘胜前
    8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镉作为一种稀散金属,既是传统工业中重要的原料,又是对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新型材料.本文围绕全球镉资源的分布、生产、消费、价格及回收利用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论述,并采用复杂网络方法探讨了全球镉资源贸易格局.研究发现全球镉储量和产量虽然分布集中,但储产分离现象较为显著,中国在全球镉储量和产量方面占据首位.全球镉产量受环境保护政策的影响增速缓慢,作为全球第一产镉大国,近年来中国镉产量占全球产量的40%左右.全球镉消费结构从电池、颜料、稳定剂、涂料等传统领域向珠宝合金、太阳能薄膜、红外设备和核工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延伸.消费国家也从比利时、日本等发达国家向印度、中国转移,近年来中国镉消费量一直位居全球首位.镉价格近年来逐步上涨,主要受碲化镉太阳能电池等战略新兴产业需求增加的影响.尽管镍镉电池的回收率较高,但随着替代品的出现,部分镉产品可能会从回收循环中消失.受其环境污染特性的限制,预计未来镉在传统领域的消费占比将进一步降低.全球参与镉贸易的国家呈下降趋势,但处于网络之中的贸易量相对增加,主要进出口国家集中度较高.贸易地位从比利时、法国、中国、德国等国家逐渐向中国、韩国、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转变,其中印度作为新兴的镉贸易国,对全球镉贸易格局将产生重要影响.

    镉资源生产消费结构贸易格局战略性关键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