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矿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矿业
中国矿业

月刊

1004-4051

magazine@chinamining.org

010-68332570

100044

北京市西直门北大街45号时代之光名苑2号楼901

中国矿业/Journal China Mining Magaz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期刊。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矿业开发的法规及法律,反映我国矿产勘察与矿业生产建设的科研成果。读者对象矿产勘查与矿山建设方面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各级领导和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采高工作面回撤通道水力压裂卸压与矿压规律研究

    王志超
    192-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作面进入末采阶段时与回撤通道的距离逐渐缩短,煤柱逐渐进入塑性破坏状态.为探究回撤通道围岩灾变过程,计算了回撤通道后方保护煤柱的安全宽度,依托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煤柱宽度渐变条件下垂直应力演化规律,分析了煤柱渐进破坏机理,并实施了水力压裂卸压治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回撤通道前方煤柱的垂直应力分布存在"马鞍"形-"平台"形-"陡峰"形的变换规律,可将采动应力的影响划分为稳定阶段、叠加阶段、突变阶段和转移阶段.以柠条塔煤矿为例,开展了水力压裂卸压技术,包括注水压力、钻孔间距、钻孔压裂段数等参数的计算和现场布置方案.工作面与回撤通道贯通期间的支架阻力最大平均值为4 278 kN,活柱下缩量与来压步距得到了有效控制,顶板下沉量为 145~200 mm,两帮变形量为340~450 mm,表明水力压裂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卸压效果.

    回撤通道覆岩应力水力压裂矿山压力切顶卸压

    膨胀性软破岩层深竖井施工分级支护研究

    林健华黄敏温晨饶帝军...
    201-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境外某铜金矿千米深竖井在通过膨胀性软破岩层(泥灰岩)时,围岩遇水膨胀压力极大,先后出现两次井壁垮塌和开裂的情况,对施工进度及施工人员安全产生极大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及国内外类似施工案例,对通过膨胀性软破岩层的井壁破裂机理进行分析,针对性地制定井壁破裂修复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查施工地点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通过分析与总结,提出深竖井不良岩层的施工及分级支护方案,对其所穿过的膨胀性软破岩层的围岩制定分级表,根据不同岩体等级分别提出相应的施工及具体支护方案.通过对两次破裂处井壁的修复,较长时间内未出现裂缝及漏水现象,修复效果良好,达到预期;此外,竖井井筒后续施工中在采用分级支护方案后,井筒顺利通过厚度超过 500 m的不良岩层,且在工期、质量、安全三个方面都取得良好效果,保障该深竖井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该工程为膨胀性软破岩层中的深竖井掘进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膨胀性软破岩层井壁修复深竖井分级支护超前管棚锚喷支护

    高应力大断面巷道围岩注浆加固机理及其应用

    王树明冯友良
    209-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高应力大断面巷道服务期间变形严重的问题,利用莫尔-库仑准则和力学平衡原理,开展巷道松动圈注浆加固机理和力学模型分析,采用FLAC3D仿真计算软件对 4种不同支护形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支护状态下巷道变形演化规律,并开展现场工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承载层的长度可以有效提高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注浆加固可黏合破碎岩体,形成骨架结构;分层掘进可减小巷道围岩自由面,从而减缓应力释放速度;滞后注浆可在应力基本释放后对破碎岩体进行最大程度的黏合加固,加固后的松动圈形成整体结构后配合锚杆索支护,能够有效减少围岩破坏以及塑性区发育.实践证明:采用"分层掘进+滞后注浆+锚索补强"支护方案后,掘进期间,顶底板最大移近量约为 50 mm,两帮最大移近量约为140 mm,底鼓量约为 75 mm;5303工作面回采期间,顶底板最大移近量约为 125 mm,两帮最大移近量约为 350 mm,底鼓量约为 173 mm,虽然回采期间巷道变形量较大,但整体变形可控,能满足深部大断面巷道支护要求."分层掘进+滞后注浆+锚索补强"支护方案能够有效解决高应力大断面巷道严重变形问题,可在类似地质条件的矿井推广.

    高应力大断面巷道松动圈分层掘进滞后注浆矿压观测

    不规则采空区下特厚煤层综放面注浆扩散规律及加固技术

    王强张超
    217-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不规则采空区下特厚煤层综放强采动过程中矿压与围岩控制难题,以山西宁武榆树坡煤矿 5106综放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的手段研究了不规则采空区下特厚煤层综放面矿压显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裂隙特征参数的浆液羽状扩散规律,揭示了三角锯齿形动态循环脉冲注浆增注机理,形成了三角锯齿形动态循环脉冲注浆加固技术,制定了围岩注浆加固技术实施方案,并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回采期间工作面支架阻力整体呈现出"两端小、中间大"的趋势,不同推进距离工作面方向支架工作阻力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注浆扩散形状受裂隙分布的影响,随裂隙数量的增加,注浆扩散形状从初始的圆形转变为裂隙引导的不规则羽状;实施脉冲注浆加固技术后,实测发现脉冲注浆扩散速率提升了约 25%,综放面煤体裂隙被充分充填,围岩加固效果显著,实施效果良好.

    不规则采空区特厚煤层注浆扩散脉冲注浆加固技术

    高压辊磨对细鳞片石墨解离的影响

    刘浩然马芳源
    227-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高压辊磨对细鳞片石墨的粉碎特征,通过对比不同粉碎产物的粒度组成和浮选精矿的粒度组成,得出高压辊磨产物和球磨产物的分离和护片效果.通过浮选动力学实验研究了高压辊磨产物和球磨产物的浮选率.在此基础上,利用扫描电镜对球磨浮选精矿和高压辊磨产物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揭示了细鳞片石墨的解离和保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石墨鳞片本身的韧性和高压辊磨粉碎过程的线接触,高压辊磨对石墨鳞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促进石墨的解离.浮选动力学试验表明:高压辊磨产物在实际生产中显著提高了细鳞片石墨的浮选速率和浮选指标.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高压辊磨促进裂隙沿着石墨和脉石的共生界面产生,促进了石墨的解离和鳞片的保护.该研究为细鳞片石墨保护和高效解离提供了理论指导.

    高压辊磨球磨细鳞片石墨解离浮选

    内蒙古白云鄂博某低品位含铁岩矿磁悬浮联合分级流程工业试验研究

    李宏静刘春光刘剑飞白春霞...
    23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云鄂博铁矿石储量巨大,缓解了国家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同时也助力了包钢集团生产发展.但是在采矿过程中,产生了大量TFe品位低于 20%的低品位含铁岩矿.对该类矿石,采用传统连续磨矿-磁选流程,在细磨至-0.074 mm粒级含量 95%情况下,铁精矿品位最高只有 60.8%,无法达到合格铁精矿质量要求;如果采用浮选流程,选矿经济性能不佳,故该部分矿石一直进行堆放未得到应用.本文通过对原矿性质进行分析,引入新型磁悬浮精选机作为磁选精选设备,同时设计三条全磁工艺流程进行工业试验,均可得到TFe品位 64.5%以上的合格铁精矿,同时铁精矿中杂质元素K、Na、Si含量远低于浮选工艺流程.其中,自主开发的阶段磨选-磁悬浮联合分级分选流程,在细磨至-0.074 mm粒级含量 95%情况下,最终可得到铁精矿TFe品位64.5%、磁性铁回收率95.07%的优良技术指标,分选效率高,效果好.现场应用后可实现白云鄂博低品位含铁矿经济性绿色利用,经济效益显著,同时极大地延长了白云鄂博铁资源的供给年限,对国家自有铁矿石产能接续、矿山自身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绿色利用具有深远意义.

    低品位含铁岩矿磁悬浮精选机联合分级流程铁资源高效利用绿色分选

    综合物探方法在城市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隐伏基岩探测为例

    贺转利何禹
    242-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在湖南省典型湖相盆地城市低阻覆盖区查明隐伏基岩及其空间分布状态,以常德市鼎城区G4线地质调查剖面为例进行了多方法综合试验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区内地质、地层、构造等区域特征;其次,在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野外探测试验基础上,引进了广域电磁法和微动勘探等新方法、新技术进行综合探测试验研究;最后,利用多方法探测结果推断了隐伏寒武系灰岩、断裂构造和地层垂向分布情况,并在靶区位置上进行了钻探验证,效果良好.本次调查研究表明:广域电磁法相比传统近地表探测方法,具有高抗噪、探测深度大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是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中探查基岩、隐伏构造等目标体的有效方法,而对于地表下百米以内的白垩系和第四系粉砂质地层划分,微动勘探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

    城市地质调查综合物探方法广域电磁法微动勘探隐伏基岩探测

    滇北余家村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及模式研究

    张丽娟李小慧郑玉慧白曜宇...
    252-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省宁蒗县余家村矿区地处三江成矿带东缘、宁蒗-祥云铜钼成矿带北段,矿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然而,矿区探采工作受到一定困扰,地质找矿仍未取得突破.究其原因,主要为对矿区的成矿条件和控矿规律认识不足.为此,本文根据近年来矿区地质勘探资料,系统性地总结了矿区金银多金属矿化带的地质特征,并从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围岩蚀变等方面剖析其成矿条件和规律,最终提炼出矿区的金银多金属矿化带(M1)的成矿模式,以期为该地区地质找矿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余家村矿区围岩蚀变金银多金属矿化带成矿条件成矿模式

    《中国矿业》征稿简则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