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矿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矿业
中国矿业

月刊

1004-4051

magazine@chinamining.org

010-68332570

100044

北京市西直门北大街45号时代之光名苑2号楼901

中国矿业/Journal China Mining Magaz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期刊。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矿业开发的法规及法律,反映我国矿产勘察与矿业生产建设的科研成果。读者对象矿产勘查与矿山建设方面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各级领导和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孔材料对含重烃煤层气爆炸特性的影响研究

    向开军段玉龙刘力文
    184-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煤层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开发与利用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其抽采过程中频繁发生的爆炸事故对整个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探究多孔材料对含重烃煤层气爆炸的阻火性能和衰压效果,利用自主搭建的气体爆炸动力实验平台开展体积分数为 9.0%的甲烷/乙烷混气爆炸实验,对比研究空管和多孔材料作用下甲烷/乙烷混气爆炸火焰动态变化及压力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孔材料厚度或孔隙度的改变对爆炸火焰波和压力波有显著影响.小孔隙度组合低厚度的多孔材料淬火失效,充当湍流元件加速火焰波传播,爆炸加剧,火焰最大速度提升78.41%;加大孔隙度或增加厚度后多孔材料成功阻隔火焰波,使其仅在上游传播;多孔材料固相结构占比增加,压力波得到衰减,最大衰减幅度为 25.38%.1 cm-60 PPI组合工况抑爆效果最佳,故实际工程中应综合考量多孔材料孔隙度和厚度对阻爆效果的双重影响,以减少因多孔材料选型不当造成的淬火失效进而导致重烃煤层气爆炸加剧现象.

    重烃煤层气爆炸特性多孔材料淬火抑爆

    水下钻孔爆破水不耦合装药的减振效应研究

    农志祥叶风明陈永佳张政...
    192-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水不耦合装药爆破在水下爆破中的减振效应,以减少对邻近建筑物等被保护对象的危害,分别采用理论推导和现场试验方法,研究了水不耦合装药爆破振动的衰减规律.在理论推导中,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介质连续条件和波的动量守恒定律,通过计算波阻抗比,分别推导了水不耦合装药爆破和耦合装药爆破两种情况下,炸药爆炸冲击波在水体和岩体之间反射、透射之后的质点振动速度,得出水不耦合装药爆破爆炸冲击波传入岩体内的质点振动速度衰减率.计算结果表明,水不耦合装药爆破炸药爆炸冲击波经水体传入岩体后,岩体质点振动速度仅为炸药质点振动速度的 3.8%;与耦合装药爆破相比,岩石质点振动速度减少 93.10%.现场实验结果表明,综合采取水不耦合装药、逐孔起爆、精确限定单孔装药量和一次起爆最大装药量,以及其他减震措施,基于实测的爆破振动数据,动态优化调整爆破参数,减少了爆破振动和水中冲击波对被保护物的危害,保障了爆破质量和工程进度.无论是理论推导还是现场试验,均表明水不耦合装药爆破在水下爆破中具有明显的减振作用,计算得出的质点振动速度衰减率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在现场试验获得的实际效果,为水下爆破工程的振动控制,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借鉴,并形成了一套水下钻孔水不耦合装药爆破技术施工工艺.

    水下钻孔爆破水不耦合装药复杂工况爆破振动减振效应

    某伴生银镉铟高硫铜锌矿低碱度选矿试验研究

    葛阳阳张凯熙田江涛孟建卫...
    201-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含铜1.13%、锌1.98%、硫17.85%、银71 g/t、镉90 g/t、铟21 g/t,目的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的高硫铜锌矿,进行了组合抑制剂低碱度浮选回收黄铜矿、闪锌矿和重选回收黄铁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 90%条件下,铜浮选作业采用氧化钙+硫化钠抑制黄铁矿、硫酸锌+焦亚硫酸钠抑制锌矿物,锌浮选作业采用腐殖酸钠+氧化钙抑制黄铁矿,获得铜品位 23.59%、铜回收率 92.85%,含银、镉、铟分别为 328 g/t、228 g/t、142 g/t的铜精矿;锌品位 45.81%、锌回收率 80.60%,含银、镉、铟分别为 796 g/t、2 000 g/t、287 g/t的锌精矿;摇床试验获得硫品位 42.34%、作业回收率 68.04%的硫精矿;黄铁矿组合抑制剂发挥协同作用减少了氧化钙用量,浮选pH值降至 10以下.研究成果为该类型矿石的工业开发奠定了基础.

    低碱度高硫组合药剂铜锌矿

    药剂协同强化不连沟煤泥浮选试验研究

    韩伟牛耀程上李斌...
    209-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连沟煤泥为长焰煤,其灰分高、微细粒含量及高密度物含量均高,浮选分离难度大.为实现不连沟煤泥的有效分选,分别以十二烷(非极性药剂)、苯甲酸戊酯(酯类极性药剂)和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阳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为捕收剂,探究了不同种类的药剂及复配药剂对不连沟煤泥的分选效果.通过接触角、FT-IR红外光谱、Zeta电位测定和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了药剂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以上述药剂为捕收剂时,十二烷捕收效果差,高药剂用量下苯甲酸戊酯展现出较好的捕收能力和选择性,DDAB捕收能力较好,但选择性差.以DDAB为基础分别与十二烷和苯甲酸戊酯复配使用,发现复配药剂作用下不连沟煤泥浮选效果得到有效改善,其中,DDAB与苯甲酸戊酯复配时,添加 2%的DDAB获得的精煤可燃体回收率达到 83.63%,有效改善了不连沟煤泥的浮选效果.通过药剂作用机理发现,DDAB首先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煤泥表面,在增强煤泥表面疏水性的同时对煤泥表面亲水位点起到掩蔽作用,强化了后续药剂在煤表面的吸附能力,即对亲水性煤泥表面起到活化作用.

    浮选长焰煤复配表面活性剂捕收剂

    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发展现状及在煤质检测中的应用

    马克富龚婉莉
    218-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无源检测技术以分析速度快、非破坏性、分析元素范围广等优异特性,在检测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基于XRF的研究现状,对XRF技术的发展进程、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仪器构成与分类等进行了详细阐述,明晰了XRF特征X射线产生机理与分析原理,以及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特点,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XRF光谱仪的原理、组成、技术特性及应用领域.分析了XRF在煤质检测中的发展与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压片法与熔片法两种方法处理样品,应用XRF光谱仪分析煤灰中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可得到较好的结果精密度、准确度;XRF在线分析技术受分析原理、数据模型、环境因素等限制与影响,当前主要用于对检测结果准确度要求不高的煤矿、选煤厂生产原煤、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煤矸石识别.针对在煤质检测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从原理分析、基体效应、仪器设备及操作安全四方面剖析了现阶段XRF在煤质检测应用中的技术局限性;结合XRF的优势与不足,指出XRF应与其他光谱或图像技术联用拓宽煤质可测指标范围,通过"数智"结合提高煤质在线检测或离线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助力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现智慧工业与"双碳"目标,提供坚实的分析测试技术与硬件基础.

    X射线荧光光谱法无源检测煤质检测在线分析

    广西贵金属矿产资源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黎华黄凡周伟金廖智涵...
    225-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贵金属矿产以金、银和铂为主,资源较为丰富,共发现金矿产地 283处,累计查明资源量 621.015 39 t;银矿产地 184处,累计查明资源量 23 347.64 t;伴生铂矿产地 1处.矿床类型复杂多样,独立金矿以浅成中-低温热液型为主,岩浆热液型和陆相火山岩型次之;银矿以共伴生矿床为主,常与铅锌金同体共伴生;铂矿以微细粒浸染型金伴生铂为主.成矿时代上,金银矿既有成矿期次多、时间跨度长的特点,又有集中爆发成矿的特征,均以燕山期最为主,形成了广西主要的大、中型金银矿床.空间分布上,金银矿以地域性集中分布为特征,且明显受构造和岩浆岩控制,常沿区域性断裂/褶皱成群、成带分布或沿岩体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分布,寒武系和三叠系是主要的赋矿层位.通过对广西贵金属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资源潜力分析,圈定了成矿远景区,其中,金矿划分出 13个成矿远景区,银矿划分出 8个成矿远景区,预测资源量分别为 1 033t和 77 655 t,表明金银矿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广西具有铂高背景值,成矿条件良好,应注意基性-超基性岩的评价,以及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种伴生铂的评价,同时也要注意新类型铂矿的查找,如与黑色岩系有关的铂矿床.

    贵金属矿产矿床类型成矿规律潜力评价找矿方向广西

    逐步加热κ-T实验的磁性矿物学应用

    谌微微张灵敏刘沛瑜邬睿童...
    238-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磁性矿物鉴定在矿产预普查及研究成矿模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常规磁性矿物鉴定实验(磁化率随温度变化磁学实验,简称κ-T实验)通常采用室温至 700℃的单循环加热-降温模式,对于中间温度循环磁化率的变化特征缺乏捕捉点.针对该缺陷,本文设计了逐步加热κ-T实验,以检测磁性矿物在不同加热阶段的转化过程,为准确鉴别磁性矿物种类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同时结合等温剩磁获得曲线(IRM)实验、退磁强度衰减(J/Jmax)实验等岩石磁学实验和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实验,对逐步加热κ-T实验鉴定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实验结果表明:逐步加热κ-T实验可提供传统κ-T实验缺失的磁性矿物转化细节,结合矫顽力特征、解阻温度和SEM与EDS结果,可明确鉴定出地质样品的磁性矿物类型.

    κ-T实验磁性矿物磁学实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多源遥感空间叠合技术的成矿信息探测研究

    边宇郭雅鞠星贾伟洁...
    247-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其开采和利用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源遥感空间叠合技术在成矿信息探测研究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多源遥感数据,如光学遥感、热红外遥感及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因各自独特的光谱、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特性,提供了地表和地下不同方面的信息.通过空间叠合技术将来自不同遥感平台的数据集成到一个统一的空间参考框架中对成矿环境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可以充分发挥遥感数据的优势,获得更全面、准确的地质信息,帮助确定潜在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实现资源的高效开采和利用,减少无效的勘探和开采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本文重点介绍了多源遥感数据在成矿信息探测中的数据优势和应用方向,结合空间叠合技术的使用,探讨了多源遥感空间叠合技术在成矿探测中的优势、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推动了该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查领域的应用.不仅在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效率和精度方面有着重要价值,更为后续广域大尺度的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多源遥感空间叠合成矿信息探测数据融合信息提取

    《中国矿业》征稿简则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