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矿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矿业
中国矿业

月刊

1004-4051

magazine@chinamining.org

010-68332570

100044

北京市西直门北大街45号时代之光名苑2号楼901

中国矿业/Journal China Mining Magaz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期刊。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矿业开发的法规及法律,反映我国矿产勘察与矿业生产建设的科研成果。读者对象矿产勘查与矿山建设方面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各级领导和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00-2022年中国钕动态物质流分析

    蔡浚旭文博杰韩中奎代涛...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钕(Nd)是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所需的关键稀土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电子、家用电器、风力涡轮机、汽车催化剂、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钕重要性日益凸显,开展钕物质流分析,定量刻画钕元素在全产业链的物质流动过程,厘定潜在风险点,对于提升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物质流分析法构建了钕生命周期动态物质流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钕以国内供应为主,其他来源的钕资源占比较少,但近年来钕稀土精矿进口量逐渐增加.随着国内经济发展,钕上游产品出口量减少,进口量增加;在产业链中游,钕主要用于生产钕铁硼永磁铁,2000年,消费领域占比 90.28%,2022年,占比达到 93.08%;在终端产品中,钕消费量由 2000年的 672 t增长到 2022年的 37 896 t,增长了56.3倍.中国钕资源产业链完整,钕在用存量规模大,极具回收潜力,然而钕回收率较低,亟待提升回收利用技术水平,促进稀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物质流分析生命周期流量在用存量

    我国国有控股矿山开发利用格局及特点

    仇巍巍吴初国吴琪葛振华...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源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和民生发展的基石,矿产资源高质量开发利用是能源资源安全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近年来,在矿产品市场价格高企和国家重视能源安全等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我国矿业形势企稳转好,同时伴随着我国不断加强矿业秩序治理整顿,有效落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加之受生态红线、矿业权退出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为更好地服务支撑新形势下的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和分析作为能源资源安全重要保障的国有控股矿山的开发利用格局非常必要.基于统计数据,对我国国有控股矿山的开发利用格局进行了时间序列和多维度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国有控股矿山的分布格局和投入格局,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我国国有控股矿山发展整体较为平稳,国有控股矿山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矿山的规模性和集约化程度持续提高;在重要的能源矿产和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三稀"矿产开发利用中占有较大比重,尤其在稀土金属矿产中占有绝对优势.经多次矿业开发秩序整顿,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国有控股矿山投入和占比均呈下降趋势,主要经济指标绝对值显著提升.本文研究为更好地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提供参考.

    能源资源安全矿山企业开发利用格局国有控股高质量发展

    矿产地储备的作用、规模及影响因素研究

    储瑶唐珏王希袁博...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产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国防安全保障的主要物质基础.进入 21世纪后,各国对矿产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以保障经济、国防安全为目标的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当前,国内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科学的战略体系,开展矿产地储备及提高资源安全保障水平的工作刻不容缓.矿产地储备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我国矿产资源长期供应安全,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本文在收集分析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矿产资源储备工作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矿产资源禀赋、勘查成果和国家经济发展所需,开展了针对我国矿产地储备工作的研究.本文分析了矿产地储备的作用、规模和影响因素,认为矿产地储备作为矿产资源储备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在储备方式上简便易行和长期战略性的特点;构建矿产地战略储备体系,可以给科学技术发展争取时间,当技术、经济条件具备时再行开发可以有效地减少资源浪费;矿产地储备可以弥补矿产品储备的不足,增强矿产资源使用效益,保障国家中长期的矿产供应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代际公平.因此,矿产地储备意义重大,是关系到国家资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工作.

    矿产资源矿产地储备储备规模矿产品矿产能

    地质调查立法工作推进路径探索

    孙月贾德龙方圆徐晶晶...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是国家地质数据的生产者、守护者和提供者,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防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标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当前地质调查工作法治化建设情况与国家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开展地质调查立法工作意义重大.通过对国际地质调查立法工作和国内其他行业领域立法工作进行对比研究,可将地质调查立法模式总结为集中立法、分散立法和集中基础上的分散立法三种.借鉴国内外行业经验和实践,我国地质调查工作也可按照金字塔结构,探索建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调查法》为龙头,《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法规、规章为主干,地质调查机构和工作制度等为根基的地质调查法律规范体系.当前更应尽快推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调查法》,从国家法律层面进一步规范地质调查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推进地质调查成果应用,为地质调查工作长效、有序、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工作法治化立法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矿产勘查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的思考

    杨伟红王希穆超蒋曼...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随后中央地质勘查基金设立并由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共同负责管理与监督.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将公益性地质调查和商业性矿产勘查有机衔接,并遵循"政策调控,降低风险"的宗旨,发挥了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在国家关于地质勘查项目的政策规定及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化管理的探索,建立了"财政预算、市场运作"项目管理模式.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通过十余年的运行发展,建立了一整套标准规范、责任明晰、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保证了项目管理的质量,取得了一批找矿成果.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模式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的作用,本文回顾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在项目评审、组织实施、质量监督、合同管理、资金管理、成果处置等方面的规定和制度,以及采取的一系列市场化和创新性的做法,总结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流程,阐述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的特点,以及项目管理的市场化探索和成效,分析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项目管理优化完善的建议和项目管理流程优化的保障措施,以保障预期成果和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

    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流程市场化项目监理成果处置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发展特征与发展动力分析

    马朝阳景明刘凤民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6年以来,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快速发展,在管理制度、保管能力、服务成效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宝贵经验.回顾和总结分析近年来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特征和发展动力,对于下一步推进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选取了近几年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数据,梳理了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在汇交监管、接收保管、馆藏资源和服务利用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总结了 2016年以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脉络对其背后的发展动力进行了分析,旨在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范式进行初步探讨.本文研究提出了政策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数字技术的优化重构和馆藏机构间的统筹合作等三方面主要发展趋势特征,总结了管理制度的推动力、地质行业的拉动力、社会需求的牵引力和技术发展的内生力等四方面主要发展动力因素,基本刻画了 2016年以来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发展的基本路径,并针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相关工作建议,为提升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实物地质资料发展特征发展分析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试论地学哲学的理论支柱

    徐荣强胡魁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地学哲学进行了通俗解读,强调地学哲学理论是大量地质工作实践的总结、升华、提炼.新中国大规模的地质找矿实践,产生了地学哲学的两大理论支柱,一个是纵向研究深度最高的就矿找矿理论,另一个是横向适用范围最广的阶梯式发展理论.据此,本文阐述了就矿找矿理论和阶梯式发展理论的内涵,厘清两个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阐述了两个理论对于地质矿产工作的指导意义,以及对于地学哲学的内容丰富.论述了地学哲学理论与国际和历代有关哲学理论的关系,体现了地学哲学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以理论指导地质工作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地质工作优秀传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学哲学视角下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分析了当前地质矿产工作发展阶梯下的特点,并据此提出对应的发展建议,探讨了地学哲学在战略性矿产研究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实际运用,以期为新时代地质矿产工作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地学哲学理论支柱就矿找矿理论阶梯式发展理论战略性矿产资源增储上产

    基于GRA-RBF神经网络模型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夏永亮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因素复杂,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层级混乱导致安全风险评价输出的MAPE数值较小,使得煤矿安全风险评价结果缺乏准确性.针对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GRA)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模型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首先,融合大量煤矿环境数据,构建多层级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全面考量各层次及要素对安全风险的影响.其次,通过GRA算法,依据安全风险紧急程度确定关键预控管理指标,确保评价的精准性与针对性.最后,利用RBF神经网络的强大非线性映射能力,特别是其径向基函数对高权重安全风险指标的精细处理,并定义神经网络每层拓扑结构处理过程,实现评价结果的输出.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准备了多样化的安全风险数据集,并进行降维处理以生成不同数量的安全指标,匹配不同的聚类参数.在对比实验中,将新方法与两种已成熟应用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并行测试,以MAPE作为核心评价指标.研究结果显示,本文所设计的基于GRA-RBF神经网络模型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输出的MAPE数值显著提升,表明其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高风险安全评价指标,对于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工作提供了相应的风险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煤矿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为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GRA-RBF神经网络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径向基函数安全等级MAPE数值

    新形势下河南省绿色矿山建设对策研究

    赵拓飞强海洋孙映祥姬祥...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化,我国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上呈现出全面、系统、深入的趋势,绿色矿山建设已成为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长期高强度的矿产资源开发使资源环境承载压力日益增大,正面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挑战.近年来,河南省通过发布地方标准、研制指标解析、创新激励措施、加强技术指导等一系列工作,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矿业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截至 2023年底,河南省绿色矿山企业共 208家,其中,国家级绿色矿山 85家,数量居全国前列.2024年 4月,自然资源部等 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提出了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同时,河南省委省政府、重点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双碳"目标的实现都对矿业绿色发展和绿色矿山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也为矿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通过系统梳理河南省绿色矿山建设面对的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对下一步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提出完善创建和监管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发展、加强产业集群与矿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总结宣传典型模式与案例等对策建议,以期为矿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高质量发展河南省绿色矿山矿产资源"双碳"目标生态文明

    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进展及在地热流体运移演化中的应用

    李文张进平孔祥军袁利娟...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热流体作为地下水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而氢氧稳定同位素是认识水循环系统的重要信息指标,其组成特征可揭示区域内地热流体运移演化过程的规律变化,对掌握区域内地热流体补给来源,认清地热水循环路径具有重要作用,进而对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地热资源提供理论支撑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常利用丰度、同位素比值(R值)、千分偏差值(δ值)及氘盈余和17O盈余等变量来表示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并通过与标准品等参照物的比对,分析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规律及趋势,从而判断海洋水、大气水汽和降水、江河、湖泊水及地下水循环系统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区域性的演化分异特点,进而分析水循环系统所处温度、湿度、地质条件特征;明确其补给来源及补给比例;判断系统内水蒸发量、滞留时间等要素.而地热流体作为地下水循环系统的一部分,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相关研究仍有不足,应加强针对地热流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认清其与区域内其他水循环系统的关系,同时注意引用新参数,应用新方法,并坚持开展长期持续性监测研究.

    氢氧稳定同位素地热流体氘盈余17O盈余地下水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