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骆振福

双月刊

1000-1964

journal@cumt.edu.cn

0516-83995897

221008

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中国矿业大学主办、刊登自然科学各个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具有矿业特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与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等方面的原创性研究论文。1955年创刊,现为双月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一直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20多种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检索收录。《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也是由中国矿业大学主办、刊登自然科学各个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具有矿业特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英文版创办于1990年,现为季刊。《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十分注重学术和编辑出版质量,刊登的论文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创新性以及较强的应用价值。曾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江苏省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奖、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期刊奖、江苏省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玛湖凹陷风城组沉积特征及异重流水槽模拟研究

    黄立良朱涛陈方文姜振学...
    763-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厘清沉积特征、沉积环境和异重流对碱性湖盆储层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及对各类型油气聚集的影响,选取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开展研究.以测井、岩石薄片、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异重流水槽物理模拟试验等为基础,分析玛湖凹陷风城组沉积特征、沉积环境和异重流特征,确定它们对储层分布和油气聚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玛湖凹陷风城组沉积具有完整的碱湖演化序列,该序列由3个阶段组成,分别对应风一段、风二段和风三段,由凹陷边缘向中心依次沉积砂砾岩带、云质砂岩带、泥页岩带和云质泥页岩带;2)玛湖凹陷风城组沉积环境主要为封闭-半封闭、咸水、还原沉积环境,碱性增强过程中水体分层、还原性增强;3)滨浅湖环境的砂砾岩带和云质砂岩带是致密油勘探区域,滨浅湖至半深湖环境的泥页岩带、云质泥页岩带是页岩油勘探区域;4)玛湖凹陷风城组由凹陷边缘至中心异重流沉积物粒度逐渐变小,形成砂砾岩至泥页岩全粒序的储层.B类岩相和大部分S类岩相形成致密油储层,与L类岩相叠置的S类岩相和L类岩相形成页岩油储层.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沉积特征异重流

    福山凹陷油气分布主控因素与源汇聚成藏模式

    齐振国卢政环姜福杰宋泽章...
    777-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山凹陷是一个"小而肥"的富油气凹陷,是北部湾盆地和南海的油气成藏研究的借鉴和参考.福山凹陷油气分布具有"东气西油"、"深气浅油"、"中、东富集"的特点,但油气运聚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尚不明确,制约着勘探方向的选择.本文在原油和烃源岩色谱-质谱分析、包裹体荧光观察及均一温度测定等实验基础上,结合盆地数值模拟开展了油气运聚成藏过程的分析,重点从源、汇、聚3个关键方面总结了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和规律.结果表明:受东部火成岩侵入的影响,白莲次凹流二段烃源岩成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生烃能力更强;流一段、流三段砂体厚度大、物性好,断层在涠洲组沉积时期活动速率高,与砂体共同构成了油气输导体系,控制油气运汇的过程和方向,但断层泥质含量南北有较大差异,导致现今断层封闭能力不同;受源、汇、聚3个成藏关键要素控制,皇桐次凹油气主要向北(永安)、东南(红光、花场)、西(朝阳、美台)汇聚,白莲次凹油气主要向北(北部海域)、东南(金凤)、西南(花场)汇聚,与油气运移地化指标示踪结果一致.总体上具有"热促生烃、两凹供烃、断-砂输导、高位聚集、凹早凸晚、深浅分隔、复式成藏"的油气成藏模式.

    源汇聚成藏特征油气运聚成藏模式福山凹陷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走滑断-缝体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

    王朝黄雷刘池洋何发岐...
    793-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发育大量小尺度走滑断层相关的裂缝体,勘探实践已揭示这一断-缝体系对致密储层起到重要的改善作用,控制甜点区发育,然而其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方差体、蚂蚁体等属性分析,结合测井、岩心及野外露头资料研究,对盆地西南部典型三维地震区内断-缝体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生界主要存在NW向和ENE向两组走滑断层,这些断层与其两侧的高角度缝为主的裂缝网络共同构成断-缝体系.盆内走滑断层两侧裂缝带较发育,而断层内部结构中的断层核欠发育.盆内断-缝体分布具有明显分层性:上古生界—三叠系,主要发育NW向断裂及其裂缝体系,裂缝沿断层呈带状分布,裂缝带宽度大、裂缝密度高;侏罗系—白垩系,发育NW和ENE向断层及相关裂缝,断层两侧裂缝带较窄、裂缝密度小,仅局部发育高裂缝区.综合认为断-缝体分布主要受到断层活动强度和断层组合样式差异性的控制作用.断层活动性强,次级裂缝带互相叠加,形成宽度大、带状分布断-缝体;断层活动性弱,单断层裂缝带窄,主要在断裂的马尾式交切处、雁列式侧接处和不同走向断层交切处等局部位置发育断-缝体.本研究有助于明晰鄂尔多斯盆地内部中生界断-缝体油藏的发育规律,为认识克拉通块体内部微断裂控藏特征提供典型实例.

    克拉通鄂尔多斯走滑断层断-缝体致密储层

    珠江口盆地文昌B凹陷输导层非均质性及油气运移路径模拟

    危莉霞王海学刘志达陈林...
    808-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碎屑岩地层普遍具有非均质性,在剖析文昌B凹陷基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岩心-微观-测井等多尺度分析,认识输导层非均质性特征,查明输导层内有效储集岩类型,以文昌B凹陷恩平组二段输导层为例,构建非均质性输导层三维地质模型,实施油气运移路径定量模拟,探究非均质性输导层中油气运移路径的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砂岩岩心相、岩石学特征、物性、孔隙类型及成岩作用等方面的差异性,非均质性砂岩输导层可划分为贫塑性颗粒砂岩、富塑性颗粒砂岩、钙质砂岩3类岩石相,其中贫塑性颗粒砂岩因具有相对较好的孔隙结构、物性、含油气性等为输导层中的有效储集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输导层非均质性的三维地质模型,结合流体动力条件、烃源岩条件和成藏期古构造,开展关键成藏期油气运移过程模拟,揭示了文昌B凹陷恩平组二段烃类自凹陷中心向北西向和北东向的构造高部位发生侧向运移的过程中,在北部斜坡区发生局部聚集,形成整体呈现弥散状的小型油气聚集.

    输导层非均质性岩石相三维地质模型油气运移路径

    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