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骆振福

双月刊

1000-1964

journal@cumt.edu.cn

0516-83995897

221008

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中国矿业大学主办、刊登自然科学各个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具有矿业特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与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等方面的原创性研究论文。1955年创刊,现为双月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一直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20多种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检索收录。《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也是由中国矿业大学主办、刊登自然科学各个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具有矿业特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英文版创办于1990年,现为季刊。《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十分注重学术和编辑出版质量,刊登的论文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创新性以及较强的应用价值。曾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江苏省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奖、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期刊奖、江苏省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风沙滩地区煤层采动下潜水位恢复时间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刘士亮张文慧王傲郑雨生...
    993-1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北风沙滩地区煤层采动潜水微渗漏易诱发潜水位发生不同程度的恢复,其恢复时间影响因素敏感性对于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意义重大.为此,结合井流模型,建立了煤层采后潜水微渗漏下潜水位恢复预计模型;分析了煤层采动下潜水位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结合正交试验方法,模拟探究了煤层开采及采后恢复过程中潜水渗漏量演化规律,预计了潜水位恢复到采前潜水位埋深的30%,50%,80%所需的时间,并通过极差分析和矩阵分析厘清了潜水位恢复时间影响因素敏感性.结果表明:从地层结构、水文地质和采矿条件等角度确定了潜水位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基岩厚度Tb、红土厚度Tc、黄土厚度T1、潜水埋深b、含水层厚度Ta、含水层渗透系数K和煤层采厚Tco;潜水发生轻微渗漏的情况下,煤层采后恢复过程中潜水渗漏量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采后恢复初期渗漏量下降速度较快,在1~2个月期间下降幅度减少、之后趋于稳定至基本不渗漏;当潜水位恢复到30%时,各因素敏感性次序为:Ta>K>Tc>b>T1>Tb>Tco;当潜水位恢复到50%和80%时,各因素敏感性次序均为:Ta>K>b>T1>Tc>Tb>Tco;影响因素最敏感的两项为T.和K,在水位恢复程度较少的情况下Tc的敏感性相对较大,当水位恢复程度超过50%后b的敏感性则相对较大;Tco和Tb的敏感性相对较小.采前潜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及厚度越大,潜水位恢复所用时间越短.

    煤层采动潜水位恢复时间影响因素正交试验敏感性

    考虑宏细观耦合损伤的注浆加固体渗流-蠕变本构模型及试验验证

    刘旸王迎超余宏波赵闯...
    1006-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利工程中蠕变效应的存在导致了工程在运营过程中频繁发生灾害,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成为影响水利工程长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有效地应对可能带来的工程灾害,注浆技术被广泛应用以延长水利工程的运营寿命.本文基于宏观-细观缺陷耦合的思想,建立了注浆加固后岩体的渗流-蠕变本构模型,然后利用ROCK岩石多场耦合试验系统进行了渗流-蠕变试验,揭示了不同注浆材料对裂隙岩体加固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对建立的渗流-蠕变本构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宏观-细观耦合损伤蠕变模型能够综合考虑裂隙几何参数特性、力学参数特性和注浆加固效果等因素对蠕变的影响.同时,该模型从动态的角度考虑了渗流-蠕变过程中力学参数的变化以及渗透水压的影响,相较于传统西原模型具有明显优势.试验获得了含聚丙烯纤维PO42.5混凝土和硅溶胶加固后岩体的蠕变特性以及渗透性能的变化规律,同时证明了渗流-蠕变本构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些研究成果为水利工程的注浆加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蠕变模型渗流-应力耦合注浆加固体损伤本构模型

    基于光纤与微震监测系统的注浆帷幕"浆-岩"组合体采动效应研究——以滇东北毛坪铅锌矿为例

    袁世冲张改玲孙帮涛韩贵雷...
    1022-1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注浆帷幕是一项服务于矿山全生命周期的区域性防治水工程,其有效服役可以极大地降低深部采场的突涌水风险,保障深部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毛坪铅锌矿地处扬子地块西南缘,地质构造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深部开采面临的突涌水风险较高.基于突水致灾危险源主动防控的理念,在河东矿区的北侧和南侧设计并实施了区域注浆帷幕改造工程.本文基于帷幕体光纤监测系统和矿区微震监测系统,分析了在采掘扰动应力和帷幕内外高渗透压差的联合作用下,帷幕"浆-岩"组合体的应力演化过程和损伤破裂机理.基于光纤和微震系统的监测结果,建立了注浆帷幕"浆-岩"组合体的采动渗流失稳模型和判据.光纤监测结果表明:北侧帷幕的0~140 m范围"浆-岩"组合体的稳定性较好,基本不受矿山采掘活动的扰动,但是,140~206 m范围受到了明显的剪切应力作用,是采掘扰动作用的结果;南侧帷幕的应变差和沉降量的变化较小,沉降速率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受采掘工程扰动作用较小.微震监测结果表明:河东监测区的微震事件强度和频率显著高于河西监测区,并且北侧帷幕的东北方向和南侧帷幕的西侧微震事件呈局部带状分布,为帷幕体的薄弱部位,可能会诱发潜在的渗漏破坏.研究结果为矿山注浆帷幕的长期堵水有效性评价和深部防治水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分布式光纤微震信号帷幕注浆"浆-岩"组合体采动效应

    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