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骆振福

双月刊

1000-1964

journal@cumt.edu.cn

0516-83995897

221008

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中国矿业大学主办、刊登自然科学各个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具有矿业特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与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等方面的原创性研究论文。1955年创刊,现为双月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一直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20多种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检索收录。《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也是由中国矿业大学主办、刊登自然科学各个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具有矿业特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英文版创办于1990年,现为季刊。《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十分注重学术和编辑出版质量,刊登的论文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创新性以及较强的应用价值。曾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江苏省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奖、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期刊奖、江苏省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双聚能药包裂纹扩展规律及周边控制爆破试验研究

    刘朕杨仁树左进京赵勇...
    1171-1184,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金属矿山巷道成型质量的关键在于周边孔控制爆破.为提高巷道周边成型质量,在聚能爆破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双聚能药包控制爆破技术.第一阶段通过爆炸力学理论、岩石-分形理论、数值模拟和实验室试验,对比分析了普通药包、聚能药包、双聚能药包结构下爆炸应力场分布规律和损伤分布特征;第二阶段完成了新型双聚能药包周边控制爆破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双聚能爆破炮孔壁聚能方向有效应力峰值相比聚能药包提高62%,相比普通药包提高1.2倍;聚能方向裂纹扩展长度超过150 mm,明显大于聚能药包和普通药包;裂纹扩展速度峰值为聚能药包的1.21倍,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为聚能药包的1.45倍,非聚能方向分形维数降低4%~18.24%;巷道断面炮孔半眼痕率相比普通药包提高38%,相比聚能药包提高10%~25%.采用新型双聚能爆破技术,巷道周边成型质量明显提高,损伤程度降低,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新型双聚能药包爆炸应力场爆炸裂隙场岩石-分形理论声波测试周边成型质量

    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巷道衬砌混凝土孔渗特性研究

    汪林志高明中蔡武张汝佩...
    1185-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废弃矿井抽水蓄能中巷道表面衬砌混凝土孔渗特性的变化规律,基于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工况下巷道所经历的地应力、水头和储放水过程,分析了混凝土在水压渗透下毛细孔的液桥面形状,构建了混凝土水压渗透过程的理论模型.通过改良岩石流变扰动效应仪和自制水泵、硅胶板等,实现了混凝土试样在持压荷载作用下,水压渗透-干燥的干湿交替过程.探讨了混凝土不同荷载水平、渗透水压和干湿交替条件下吸水特性变化,并采用渗透测试仪和核磁共振系统分析渗透率和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压渗透过程中混凝土的后期吸水率大于初始吸水率,其中后期吸水率与荷载水平呈正相关,与干湿交替次数呈负相关.干湿交替3次后混凝土的渗透率随荷载水平和水压呈正相关,而在干湿交替7次后渗透率随荷载水平和水压的增加整体上呈减小趋势.混凝土孔隙结构随着干湿交替次数增加经历"基体剥蚀—压缩破坏—基体二次剥蚀"的循环过程,其中水压对该循环过程有促进作用.

    废弃矿井抽水蓄能持压荷载干湿交替水压渗透

    玛北地区风城组页岩储层构造裂缝有效性评价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曹峰何建华邓虎成李可赛...
    1198-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页岩油储层天然裂缝有效性不仅对页岩油的高效富集具有重要影响,也对储层渗流能力与后期造缝成网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而目前针对页岩油储层天然裂缝力学有效性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以玛北地区风城组页岩油储层构造裂缝为例,利用岩心、薄片及测井资料,并结合裂缝面三维激光扫描、CT扫描及含裂缝的应力敏感性流动试验等,明确了玛北地区风城组构造裂缝的力学类型及发育特征,查明了构造裂缝力学有效性的主控因素,分析了不同力学类型裂缝对页岩油富集高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构造裂缝可分为三类,分别为以NNW和NNE向为主且多为高角度的斜交剪切裂缝;无优势组系的顺层滑移剪切裂缝;以及NW向为主的垂直张裂缝,其中斜交剪切裂缝的纵向延伸规模最大.构造裂缝的现今力学有效性主要受控因素包括了应力方向调整、缝面正应力大小、裂缝应力敏感性及岩相组合结构4个方面,NNW向及NNE向高角度斜交剪切裂缝分别受到古应力场及现今应力场方向影响使得充填弱、缝面正应力小且纵向连通程度较高;并且斜交剪切裂缝还具有缝面粗糙度低(裂缝面高度均方根hRMs=2.379 mm)及低应力敏感性(Kψ=0.038 MPa-1)的特点.故其力学有效性最好,储渗能力较好,压裂后容易剪切活化并与人工裂缝形成复杂缝网,对后期页岩油高产控制明显.另外,含云粉砂质页岩岩相结构内发育的裂缝网络连通性最高(裂缝平均连接数CL=4.97,裂缝分支平均连接数CB=1.69),且较厚的岩石力学层会对裂缝纵向连通性产生抑制作用.

    玛北地区风城组构造裂缝力学有效性页岩油开发

    深层碳酸盐岩气藏不同类型储层全尺寸孔径分布及其分形特征——以四川盆地高磨地区震旦系灯四段为例

    邹瑞王璐罗瑞兰张林...
    1218-1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储集介质多样且孔喉结构复杂,全尺寸孔径分布规律及分形特征表征困难.因此,联合高压与恒速压汞试验,定量表征了四川盆地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各类储层的全尺寸孔径分布,并通过分形理论明确了不同尺度下孔喉结构复杂程度和微观非均质性,最后揭示了分形维数与储集、渗流能力的关系并分析了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深层碳酸盐岩气藏4类储层全尺寸孔径分布在3.6 nm~500μm且曲线呈多峰特征,主要发育纳米级孔喉但微米级孔喉差异明显.缝洞型、孔洞型、裂缝型和孔隙型储层的总分形维数均值分别为2.438,2.509,2.762和2.804,反映各类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存在差异.4类储层均具有三重分形特征,可划分为小孔-细喉段(孔喉半径r<0.027 μm)、中孔-粗喉段(0.027 μm≤r≤3.431 μm)和大孔(裂缝)段(r>3.431 μm),且各类储层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小孔-细喉段,导致储层微观非均质性主要受该段孔喉体积占比及分形维数大小影响.纳米级孔喉的分形维数小于微米级孔喉,表明在裂缝和溶洞影响下微米级孔喉结构的非均质性和复杂程度要强于纳米级孔喉.总分形维数与孔隙度、排驱压力、歪度、最大进汞饱和度和分选系数的相关性较好,且纳米级孔喉和小孔-细喉段分形维数与这些结构参数的相关性更强,表明纳米尺度下小孔-细喉段对储层整体的孔喉连通性和非均质性影响更大.

    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全尺寸孔径分布分形特征孔喉结构高压压汞恒速压汞

    基于矿石断裂能的半自磨机球径理论公式推导及验证

    肖庆飞李云啸周强刘向阳...
    1237-1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轻半自磨机顽石积累,基于Davis钢球运动理论推导出了适用于半自磨机(SAG)的球径理论公式,采用离散元法(DEM)模拟仿真试验及Tavares破碎模型模拟分析了钢球对矿石的破碎效果及能量利用率,并通过磨矿试验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现场ø120 mm钢球,采用ø140 mm钢球下的Tavares破碎模型模拟中,粗矿块和顽石产率分别降低1.95%和1.70%,而细矿石产率提高3.06%;同时,能量利用率提高1.77%,钢球对顽石的有效累积冲击功率提高70.54%;此外,磨矿试验产品中+100 mm粗矿块和顽石产率分别降低17.02%和57.38%,-0.074 mm产率提高17.72%.通过数值模拟及磨矿试验验证了半自磨机球径理论公式的准确性,该公式可减轻顽石积累,优化磨矿效果.

    球径理论公式半自磨机矿石断裂能顽石破碎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