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徐达传

双月刊

1001-165X

chjcana@126.com

020-61648203

510515

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级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是解剖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学术园地,旨在加强解剖学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工作紧密结合,以促进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侧重发表与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实验形态学、临床生物力学等方面的学术论著。读者对象为显微外科、手外科、骨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胸心血管外科、颌面外科、耳鼻咽喉外科、中医外科以及放射科医师和解剖学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肝细胞生长因子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BV2细胞介导神经炎症

    沈若琪鲁玉宝王子铭刘斌...
    66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小胶质细胞介导神经炎症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为后续可能治疗靶点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小鼠小胶质细胞(BV2)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HGF组,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以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等检测HGF对BV2细胞NF-κB信号通路活性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HGF处理后,NF-κB通路显著富集;HGF处理1h时,BV2细胞增殖活力随浓度升高下降,6h和12h时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qRT-PCR显示HGF显著上调炎症因子(iNOS、TNF-α、IL-1β);WB表明HGF促进炎症相关因子(TNF-α、NF-κB p65)相对表达量上升.结论 本研究首次证实HGF通过激活BV2细胞NF-κB信号通路促进神经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探究神经炎症调控策略及开发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提供重要线索.

    肝细胞生长因子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NF-κB信号通路因子

    GSK429286A促进大鼠皮瓣术后存活与感觉恢复的研究

    林加福王建红方芳刘东红...
    673-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强ROCK抑制剂GSK429286A促进大鼠背部跨区皮瓣存活及神经再生的效果.方法 取SD雄性大鼠32只,以髂腰穿支为蒂,设计切取背部大小为10 cm×3 cm跨区皮瓣.后将大鼠等分为对照组与GSK429286A组(按10 mg/kg腹腔给药),每组又分入7 d与30 d两个时间点.术后7d,对皮瓣进行拍照,测量皮瓣坏死率.接着,利用激光多普勒称比成像仪对第二choke区的血流灌注进行测定.术后30d,利用躯干皮肌反射对两组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术后7d和30d取choke二区组织,利用α-SMA与NF-200一抗分别对皮瓣内的血管和神经进行染色.体外研究部分,取15 d孕鼠DRG,分成对照组与GSK429286A(10 mmol/L)组.培养3 d后,利用Tuj1一抗对DRG轴突进行染色,后测量每个DRG轴突的长度.结果 对照组与GSK429286A组皮瓣坏死率分别为(19±7)%与(10±5)%,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对照组与GSK429286A组第二choke区的血管管径分别为(51±8)μm与(76±7)μm,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对照组与GSK429286A组第二choke区血流灌注分别为(115±11)PU与(163±12)PU,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术后30 d,GSK429286A组大鼠皮瓣内能观察到丰富的NF-200阳性的神经纤维,躯干皮肌反射为阳性,而对照组大鼠皮瓣内未能观察到NF-200阳性的神经组织,躯干皮肌反射为阴性.结论 强ROCK抑制剂GSK429286A能够同时促进大鼠皮瓣术后存活与感觉恢复.

    GSK429286AROCK抑制剂皮瓣坏死神经再生

    神经内镜辅助下硬脑膜中动脉阻断并血肿清除术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技术方法及疗效分析

    徐菲菲邵琳马晓樾李志红...
    680-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临床常见、症状严重且治疗棘手.现有的手术方式无法同时解决清除血肿改善症状及预防血肿复发的难题,导致血肿复发率居高不下.本研究开发了新的手术治疗方法并验证其治疗效果.方法 结合CSDH及硬脑膜中动脉的解剖特点,作者首次提出了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并硬脑膜中动脉切断术(EHEMMA).本研究结合病例描述了该手术方式,并通过回顾性队列对照分别收集EHEMMA术及神经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EHE)术的患者资料以及临床结局,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分别有32名及41名患者纳入EHEMMA及EHE组.术后180 d时,EHEMMA组患者血肿复发率显著低于EHE组(P=0.048).EHEMMA组患者中无接受二次手术者,EHE组中6名患者接受二次手术.两组患者良好预后率、死亡率、术后颅内急性出血率及术区感染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EHEMMA术安全性与EHE术相当,可以显著降低CSDH患者术后血肿复发率并减少二次手术的需求,并以更小的代价达到与EHE术相当的功能结局.

    慢性硬膜下血肿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硬脑膜中动脉

    桡侧小切口多针固定自体骨移植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

    刘家寅刘会仁于占勇王岩...
    686-689,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腕桡侧小切口入路多克氏针固定自体髂骨骨移植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8年1月,采用桡侧小切口多克氏针固定自体髂骨骨移植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19例.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25~54岁,平均37.6岁.伤后就诊时间3~32个月,平均15.1个月.术后含拇指前臂石膏固定12~16周.结果 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17例,不愈合2例,愈合率89.5%.临床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4.5周.术后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76.3±8.7)较术前(54.1±9.6)有明显改善,x2=-6.780,P=0.0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腕桡侧小切口多克氏针固定自体骨移植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损伤小、暴露充分、方法可靠.

    腕舟骨骨折不愈合外科手术自体骨移植

    经皮伤椎植骨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椎体中央高度恢复的临床观察

    任涛瞿东滨郑明辉马洋洋...
    690-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椎体中央高度恢复的影响及其临床观察.方法 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89例,所有患者为T11~L2单椎体骨折(AO分型为A型).患者依据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不同分为经伤椎固定植骨组(n=15)、经伤椎固定组(n=58)、跨伤椎固定组(n=16).测量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Ha)、椎体中央高度(Hm)、椎体后缘高度(Hp)及后凸Cobb角,统计分析末次随访Ha丢失率、Hm丢失率及后凸Cobb角丢失率,观察3组治疗后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的恢复情况.结果 89例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Ha压缩率、Hm压缩率及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具有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中,经伤椎固定植骨组Hm丢失率(7.73±5.26)%及经伤椎固定组Hm丢失率(11.71±11.15)%均较跨伤椎固定组Hm丢失率(19.81±8.50)%低,有显著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植骨组较单纯经伤椎固定组Hm丢失率低,两者比较具有近似性统计学差异(P=0.052).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促进骨折椎体前缘及中央高度的恢复,经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椎体内植骨更有效的防止术后伤椎中央高度的丢失.

    胸腰椎骨折骨折分型椎体中央高度伤椎置钉经椎弓根植骨

    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踝关节炎的疗效及术后膝关节变化

    张凯亭莫方东揭珂徐镜程...
    695-699,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踝上截骨术(supramalleolar osteotomy,SMO)治疗内翻性踝关节炎的疗效及术后同侧膝关节变化.方法 回顾2016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接受SMO治疗的36例(37足)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评估踝关节疗效;VA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估膝关节临床变化,相关分级系统和影像指标评估踝和膝关节变化,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失败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平均30.0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临床和影像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膝关节临床和影像指标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矫正角与髋-膝-踝角的变化具有相关性,与膝关节其它临床和影像指标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SMO治疗内翻性踝关节炎疗效良好,术后短期内不会引起同侧膝关节变化.

    踝关节炎踝上截骨术膝关节改变下肢力线

    全身振动训练联合超声注射治疗脑卒中肩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李伟坤蒋泰文向静梁水齐...
    700-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身振动训练联合超声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和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身振动训练.对比2组治疗前(to)、治疗后7d(t1)和治疗后30 d(t2),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Fugy-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评分(FMA-UE)、无痛被动肩外展+外旋总评分(PROM)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卒中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FMA-UE评分、PROM总评分、MBI评分均有改善(P<0.01);观察组在t1的FMA-UE评分、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t2的FMA-UE评分、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VAS评分、PROM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身振动训练联合超声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可缓解患肩疼痛和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肩关节活动功能.

    全身振动训练超声注射脑卒中后肩痛

    T-E-O三联法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后苏醒期镇痛及呼吸恢复的效果

    王海浪王凌川赵晴曹亮亮...
    705-709,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直视下肋间神经微穿刺注射及T8-9硬膜外阻滞联合羟考酮(Thoracoscopic direct vision intercostal nerve micropuncture injection and T8-9 epidural block combined with oxycodone,T-E-O)三联法用于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苏醒期镇痛及呼吸恢复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70):对照组(C组)和T-E-O三联法组(T组).术毕前10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C组)或羟考酮0.1 mg/kg(T组),T组麻醉诱导前T8-9硬膜外阻滞,关胸前罗哌卡因胸腔内肋间神经微穿刺注射麻醉.术毕均送入麻醉后监护病房(PACU),苏醒后拔管送入病房.术后舒芬太尼(C组)或羟考酮(T组)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术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05 μg/kg(C组)或羟考酮0.05 mg/kg(T组)用于镇痛补救,维持VAS≤3分.于单肺通气(OLV)前1min(t0)、恢复双肺通气前(t1)、恢复双肺通气后30min(t2)、入PACU后(t3)、拔管前(t4)、拔管后疼痛时(t5)、镇痛药补救后(t6)、出PACU(t7)时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及呼吸指数(RI),收集PACU期间补救镇痛药物次数、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记录肺功能异常及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T组t5-7时OI升高,A-aDO2和RI降低(P<0.05),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缩短,补救镇痛次数、肺功能异常率及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T-E-O三联法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苏醒期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呼吸功能.

    肋间神经硬膜外阻滞羟考酮食管癌根治术疼痛呼吸指标

    远端综合征(FOS)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综述及个案报道

    黄勇兄程星余涛昌耘冰...
    710-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远端综合征(Far-out综合征,FOS)是一种罕见的脊柱疾病,主要由于L5神经根在L5横突与骶骨翼之间受到压迫而引起,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腰腿痛和功能障碍.其病因包括骨赘形成、假关节、增厚的腰骶韧带、黄韧带肥厚、椎间盘退变及移行椎等解剖变异.FOS的诊断具有挑战性,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如MRI、CT)和神经电生理检查.治疗方面,对于轻中度症状患者,非手术治疗如药物和物理治疗可能有效,而对于严重症状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神经根管减压术(UBE)等微创手术为优选方案.本文综述了FOS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展,并通过1例成功接受UBE手术的67岁女性患者的个案报道,展示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及治疗潜力.

    远端综合征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解剖变异

    聚氨酯发泡胶血管止漏在人脑组织库建设中的应用

    蒲勇华王淼孙必强罗宇涛...
    716-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聚氨酯发泡胶在开颅取脑后新鲜大体标本防腐灌注时的血管止漏和颅盖骨固定效果.方法 复位颅盖,连续头皮缝合,用扎带沿下颌骨经耳后至颅顶环扎固定,颅内聚氨酯发泡胶填充;行股动脉双向插管,分别采用重力和微型泵灌注,测量颅骨断面漏液量,评价聚氨酯发泡胶对取脑后新鲜大体标本的血管止漏和颅盖骨固定效果.结果 颅骨断面漏液量占比灌注液总量较低,血管止漏效果显著;干固后的发泡胶紧密粘合颅盖骨,且均匀覆盖颅底各孔裂.结论 聚氨酯发泡胶在开颅取脑后新鲜大体标本防腐灌注止漏和颅盖骨固定效果理想,对捐献者遗容恢复有利,有助于人脑组织库的建设和发展.

    聚氨酯发泡胶血管止漏人脑组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