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马廉亭

月刊

1009-153X

zglcsjwk@163.com

027-68878533

430070

武汉市武昌武珞路627号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是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神经外科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6年6月,其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9-153X,国内统一刊号为CN42-1603/R。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吴阶平副委员长曾为该刊题写刊名。该刊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也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曾荣获全军第三届优秀医学期刊二等奖,首届《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等;该刊编辑部曾被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评为学会先进集体。该刊及时反映国内外神经外科的新进展,介绍我国神经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成就,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并严格遵循“重在创新、重在临床应用”及“求实、公正、严谨的办刊方针,使之真正成为我国神经外科的学术园地,推动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该刊是大16开本,现为月刊,每期64页码,每月25日出版发行。该刊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介绍、新技术、学术讲座、综述、短篇报告等栏目,以神经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者以及从事神经科学基础研究人员也是重要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术后颅底修复方法

    曾福兵刘西杨华东
    434-436,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的适应证迅速扩大,包括颅底肿瘤、鞍外肿瘤.与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扩大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EEA)具有更好的肿瘤切除率和术后神经功能.然而,术后脑脊液(CSF)漏风险高,会导致危颅内感染,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术后颅底修复对减少CSF漏意义重大.目前,血管化鼻中隔皮瓣的使用显著降低了术后CSF漏的发生率.本文就近年来颅底重建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神经内镜手术经鼻蝶入路颅底重建脑脊液漏

    大核心梗死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后护理进展

    沈刘艳张静邬幼萍
    437-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上,约1/4的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存在大的梗死核心.这类病人以减轻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升高、防止出血转化和其他继发性损伤为主要治疗原则.由于出血转化和再灌注损伤的风险较高,血管内治疗对伴有大核心梗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尚存有争议.最近,有研究报道血管内治疗对伴大核心梗死的缺血性卒中病人的预后有益处,但是术后存在继发性脑损伤的风险,因此,需要细致的护理以改善其预后.良好的护理对优化血压控制、减轻继发性脑损伤、控制脑水肿和神经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伴大核心梗死的缺血性卒中病人血管内治疗术后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核心梗死血管内治疗护理

    脑膜瘤的临床治疗进展

    李燃张万增赵庚水
    442-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6年组织学标准,大多数脑膜瘤为良性(WHO分级Ⅰ级),5%~7%为非典型脑膜瘤,3%为间变性脑膜瘤.目前,脑膜瘤主要采用随访观察和手术治疗;对非典型和间变性脑膜瘤,可辅助放化疗;颅底脑膜瘤常涉及血管神经结构,手术难度大;复发性肿瘤以放疗和再次手术为主.基于NF2、SMO、TERT、TRAF7等基因突变和甲基化谱的肿瘤分子特征的靶向治疗有道进一步研究.本文根据国际指南和最近的文献介绍当前的标准治疗方法,并描述了为治疗复杂脑膜瘤而开展的新技术.

    脑膜瘤分子特征手术治疗靶向治疗

    3D Slicer三维重建辅助诊治大脑前动脉多发假性动脉瘤1例

    何川谭兴实钟琦林晓鸿...
    446-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颅内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IPA)常见于锐器穿刺损伤、交通事故等,大多数发生在颈内动脉床突段以及大脑前动脉远端分支,如胼周、胼缘动脉.本病临床少见,起病隐匿,一旦破裂出血,则后果严重.目前,此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处理方法尚无统一意见.本文报道1例颅眶异物穿通伤合并大脑前动脉(A3段)多发假性动脉瘤.根据颅脑CTA数据,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发现大脑前动脉分叉血管形态异常,考虑多发动脉瘤,左侧后交通动脉囊状动脉瘤,结合颅骨重建及颅内创伤血肿通道情况分析,与此次颅眶创伤通道高度重合.3D-DSA明确诊断后,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术治疗大脑前动脉多发假性动脉瘤,左侧后交通动脉瘤2个月后分期处理,术后恢复良好.这提示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可提高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甚至接近金标准DSA;还可重建颅骨、血肿和周围骨组织,模拟手术,用于术前指导.

    颅内创伤性假性动脉瘤颅内多发动脉瘤大脑前动脉3DSlicer软件三维重建技术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稿约

    封4页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增设全媒体出版功能通知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