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中国药理学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中国药理学会

孙瑞元

月刊

1009-2501

cjcpt96@163.com

0553-5738350,5739333

241001

安徽省芜湖市弋矶山医院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理学会主办学术性刊物,以从事新药开发,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研究的高中级医疗、科研及教学人员为读者对象。旨在报道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方面新进展及新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雷帕霉素孕期干预对子代自闭症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杨丽勤朱静徐文婷徐诗逸...
    841-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孕期干预对子代自闭症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取14只孕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3)、模型组(n=4)、雷帕霉素(RAPA)对照组(n=3)和干预组(n=4),其中模型组和干预组孕12.5 d大鼠用丙戊酸钠(VPA)60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子代自闭症模型,RAPA对照组和干预组从孕13 d开始每天给孕鼠灌胃RAPA 4 mg/kg直至子代大鼠23 d断奶,正常组和模型组孕鼠给予溶剂麻油对照.在上述4组孕鼠生产后取全部子代雄性幼鼠分别为15,27,21和26只,进行行为学检测鉴定模型,并进一步检测子代大鼠的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PWMT)、不同光强度下的甩尾反射潜伏期(TFL)和学习记忆功能.结果:模型组大鼠的生长发育指标和探究行为能力均低于正常组,且较正常组大鼠有强烈的重复刻板行为(P<0.05),而干预组与模型组的各项检测指标相比均呈逆转(P<0.05);模型组大鼠的PWMT较正常组升高(P<0.01),干预组大鼠的PWMT较模型组降低(P<0.01);4组大鼠的TFL均呈现随光刺激强度增强而缩短的时反应量-效关系(TDRR,P<0.01),其中模型组大鼠的TDRR曲线较正常组右移(P<0.01),干预组较模型组左移(P<0.01),并在光强度34、51、76时模型组的TFL较正常组延长(P<0.01),干预组较模型组缩短(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的空间探索检测中,模型组的大鼠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较正常组减少(P<0.01),干预组较模型组增加(P<0.05).结论:雷帕霉素孕期干预对子代自闭症模型大鼠的行为障碍、痛觉耐受及记忆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

    自闭症雷帕霉素痛觉时反应量-效关系学习记忆

    五味子乙素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华海燕严杰秦宇芬
    848-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Sch B)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的保护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MIRI组、MIRI+30 mg/kg Sch B(MIRI+L-Sch B)组和MIRI+60 mg/kg Sch B(MIRI+H-Sch B)组,每组10只,Sch B灌胃处理7 d.随后采用左前降支结扎进行MIRI造模,Control组大鼠仅进行假手术.造模完成后,记录再灌注120 min后的大鼠心脏的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值.采集大鼠血清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活性.分离大鼠心肌缺血组织,检测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 O)、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水平,TTC、HE and TUNEL染色实验分别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和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cleaved caspase 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关联X(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L-Sch B预处理后,MIRI大鼠的EF、FS、-dp/dtmax以及GSH-PX水平显著上升(P<0.05或P<0.01),CK-MB、LDH、cTnI活性以及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1),心肌组织损伤得到改善(P<0.01),心肌细胞凋亡减少(P<0.05、P<0.01),cleaved caspase 3/caspase 3、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MIRI+H-Sch B组大鼠+dp/dtmax值显著升高(P<0.05)、MP O水平显著降低(P<0.01),该结果具有剂量效应.结论:Sch B预处理可减轻MIRI引起的大鼠心肌损伤,其作用机制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下调cleaved caspase 3、Bax蛋白表达和上调Bcl-2蛋白表达以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实现.

    五味子乙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

    生长激素和维生素E联合应用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研究

    丁嘉敏王友娣赵夏丽姜根风...
    857-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生长激素(GH)和维生素E(Vit.E)联合应用治疗子宫内膜过薄的效果.方法:2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GH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只.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型组、GH组及治疗组大鼠于动情期行95%乙醇宫腔灌注术构建薄型子宫内膜模型,术后6~8 h后,模型组大鼠宫腔内灌注0.2 mL生理盐水,GH组及治疗组大鼠灌注等量GH,治疗组并于次日开始每日60 mg/kg Vit.E灌胃治疗14 d,术后3个动情周期(约2周)处死大鼠,子宫组织行HE染色对模型进行鉴定,同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子宫内膜内Cytokeratin 19及Vimentin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GH组、治疗组大鼠内膜厚度较模型组显著增加,且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但GH组内膜厚度略低于对照组;角蛋白及波形蛋白表达量,模型组低于GH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长激素和维生素E治疗后子宫内膜相关增殖指标明显增加,生长激素和维生素E可以有效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增殖.

    生长激素维生素E薄型子宫内膜细胞增殖

    COX-2抑制剂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王金伙高新跃郭建荣
    863-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神经损伤相关因子和抗氧化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疼痛和谵妄评分的影响,明确COX-2抑制剂在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防治中的作用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行择期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n=40)和对照组(C组,n=40)两组.P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和术毕各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C组相同时点静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于术前1 d(T0)术前简易智能检测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筛查患者术前认知功能;术前1 d(T0)、术后1 d(T4)、术后3 d(T6)、术后5 d(T7)意识模糊评估法-中文修订版(CAM-CR)量表评分判断POD的发生;术前1 d(T0)、术后12 h(T3)、术后1 d(T4)、术后2 d(T5)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观测疼痛程度;于麻醉前30 min(T1)、术后1 h(T2)、术后1 d(T4)、术后3 d(T6)经颈内静脉采集中心静脉血,ELISA法测定血浆中炎症因子(IL-6和IL-10)、神经损伤相关因子(S-100β、NSE、BD-NF)以及抗氧化因子(HO-1)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MMSE评分及T1时点炎症因子、神经损伤相关因子、抗氧化因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2和T4时点,P组IL-6、S-100β、NSE均低于C组,IL-10、BDNF、HO-1高于C组(P<0.05);T6时点,P组S-100β、NSE均低于C组,BDNF高于C组(P<0.05),两组IL-6、IL-10、HO-1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0时点VAS和CAM-C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T3、T4、T5时点,P组VAS评分低于C组(P<0.05);T4、T6、T7时点,P组CAM-CR评分低于C组,P组POD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钠)可减轻老年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血浆中炎症因子和神经损伤相关因子,上调抗氧化水平,降低POD发生率;其降低POD发生的机制可能与其抗炎、镇痛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COX-2抑制剂术后谵妄HO-1氧化应激

    缺血性脑卒中伴高血压病患者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研究

    付虹田磊
    870-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伴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CYP3A5基因检测,探讨基因多态性对钙通道阻滞剂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108例缺血性脑卒中伴高血压病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试验组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别选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照组全部选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考察两组患者降压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从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来看,具有可比性.两组的有效率比较显示,试验组有效率77.78%,对照组有效率57.41%(P<0.05).试验组基因型为GG型和AG型的患者在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后降压疗效明显高于A A型患者,且GG型的患者较A G型患者在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后降压效果更强.结论:检测CYP3A5的基因多态性,对缺血性脑卒中伴高血压病的患者个体化服用钙通道阻滞剂控制血压具有指导意义.

    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病CYP3A5基因多态性钙通道阻滞剂

    肺癌中致病融合基因的研究进展

    王琳李重阳李帅虎高盛涵...
    87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癌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两个特征,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危害性最大的疾病之一.致病融合基因是一类特殊的驱动基因,是肺癌发生的一种常见机制.大多数融合基因编码受体酪氨酸激酶,一般由染色体重排所致,是肺癌治疗的潜在靶标.继2007年肺癌中A LK融合基因被发现以来,随着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免疫组化(IHC)、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下一代测序(NGS)等方法的广泛应用,在随后的15年中其他的一些致病融合基因也陆续被鉴定,包括ROS1、RET、FGFR、NTRK1、NRG1、DNAH5和LTK.这些发现进一步完善了肺癌的致病基因突变谱,为临床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目前,针对部分融合基因已开发出相应的激酶抑制剂并且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仍然存在耐药性等问题,因此相应患者的治疗仍旧面临着重重挑战.本文结合近年来相关的文献报道,对肺癌中致病融合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肺癌融合基因靶向治疗

    鸢尾素在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韩晓霞冷玉芳吕兴娇侯小煜...
    886-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鸢尾素是一种内源性分泌的肌因子,不仅在多种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性疾病、肿瘤等疾病方面发挥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也影响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对鸢尾素在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为预防和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思路.

    鸢尾素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

    基于衰老视角评析肌少症实验药理模型的研究进展

    付勇芳郭怡洵王晶李文雄...
    892-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肌少症主要表现为骨骼肌质量、力量和功能的进行性下降,已经成为老年肌肉骨骼系统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在基础研究中,可靠的实验模型对于深入理解肌少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初步总结了衰老诱导肌少症的潜在机制,并重点从体外细胞模型、体内动物模型,讨论基于衰老分子机制的肌少症药理模型的研究进展.

    肌少症衰老药理模型骨骼肌

    苦参异戊烯基黄酮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何旭东符忠宇黄颖何金彪...
    899-9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是苦参中的一类特征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本文对苦参异戊烯基黄酮的结构类型,毒理、药理作用进行简要综述,并提出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毒理学、作用靶标、分子机制、构效关系等方面仍值得深入研究.通过对苦参异戊烯基黄酮功能特性系统深入地挖掘并将其应用到创新药物的开发中,这对于进一步提高苦参异戊烯基黄酮产品附加值、拓展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苦参异戊烯基黄酮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其临床意义

    马申刘玉硕唐辉陈文斌...
    908-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我国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国内外尚无批准上市的特异性药物,目前主要通过一些辅助药物改善疾病进展状态.熟悉掌握药代动力学特点对选择及使用药物非常重要,依据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特点,针对性选择合理药物,提高治疗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因此,本文就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常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药代动力学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