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韩启德

月刊

1001-6821

cjcp1985@126.com,cjcp1985@163.com

010-82802540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85年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一级学术刊物,也是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报道我国临床药理学专业的学术成果;交流临床药理的科学研究、药物评价、药物治疗和教学培训等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介绍国内外临床药理专业的最新进展、学术动态;促进国内与国际的学术交流;宣传与药物评价有关的药品管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的水平。刊载内容有:1.药物的临床药理学研究论文,内容包括药效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研究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2.临床药理学进展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3.新药介绍及评价;4.药物治疗学方面的经验及问题;5.临床药理方法学的研究及介绍;6.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本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药理工作者;广大的临床医师、药师、药理学及毒理学工作者、医药院校的师生以及从事药品研究、生产、管理的技术人员和广大医药卫生界的科技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动脉内替罗非班治疗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机械取栓术中的临床研究

    闵敬亮郭亚玲周星辰王昊...
    1395-1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动脉内替罗非班治疗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队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机械取栓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0.25~0.50 mg,动脉内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取栓次数、血管再通时间、血管再通率],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7 d血小板指标[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和血小板压积(PCT)],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LWBV)、高切黏度(HWBV)],血清生化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92例患者,对照组49例,试验组43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5.51%(37例/49例)和93.02%(40例/43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3.53±9.86)和(91.59±8.36)min,血管再通时间分别为(78.46±9.69)和(77.40±10.32)min,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3.02%和83.67%,治疗后 24 h NIHSS 评分分别为(10.32±2.90)和(9.59±2.84)分,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7 d NIHSS评分分别为(3.34±1.25)和(4.12±1.48)分,PDW 分别为(12.58±1.81)%和(14.15±1.95)%,MPV 分别为(9.16±1.24)和(11.26±1.86)fL,PCT 分别为(0.33±0.05)%和(0.29±0.04)%,PV 分别为(1.64±0.27)和(1.99±0.24)mPa·s-1,LWBV 分别为(4.16±0.48)和(5.01±0.49)mPa·s-1,HWBV 分别为(8.12±0.54)和(9.27±0.68)mPa·s-1,血清 hs-CRP 分别为(3.57±0.45)和(4.48±0.83)mg·L-1,TNF-α 分别为(20.42±4.55)和(27.34±4.95)ng·L-1,VEGF 分别为(738.80±52.41)和(664.72±41.68)ng·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16%(4例/49例)和4.65%(2例/43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取栓术中给予动脉内替罗非班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较好,可能与改善血小板功能、脑组织血流和减轻炎症反应相关.

    替罗非班注射液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机械取栓血小板功能炎症反应神经功能

    司美格鲁肽与沙格列汀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腹型肥胖患者的临床研究

    刘永菊李瑞郝娜娜李婉婉...
    1400-1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司美格鲁肽和沙格列汀分别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T2DM)伴腹型肥胖(AO)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T2DM伴AO患者的病历资料,按队列法分为司美格鲁肽组和沙格列汀组.2组患者均口服二甲双胍,每次0.5 g,每天3次;司美格鲁肽组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注射司美格鲁肽,每次0.25 mg,2周后调整剂量为每次0.5 mg,均每周1次;沙格列汀组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沙格列汀,每次5 mg,每天1次,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糖代谢指标、胰岛功能指标、脂肪因子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司美格鲁肽组48例和沙格列汀组49例.治疗后,司美格鲁肽组和沙格列汀组的空腹血糖(FPG)分别为(7.45±1.22)和(7.98±1.30)mmol·L-1,餐后2 h血糖(2 hPG)分别为(9.78±1.64)和(10.55±1.82)mmol·L-1,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别为(5.66±0.94)%和(6.25±0.87)%,空腹胰岛素(FINS)分别为(29.12±6.46)和(34.34±7.15)pmol·L-1,空腹 C 肽(FC-P)分别为(292.66±67.53)和(319.03±77.92)pmol·L-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别为2.51±0.78和2.94±0.89,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分别为51.74±15.31 和 43.72±14.56,血清鸢尾素(Irisin)分别为(4.56±0.32)和(4.17±0.54)ng·L-1,血清神经肽(SPX)分别为(0.71±0.15)和(0.64±0.17)ng·mL-1,血清白脂素(ASP)分别为(1.22±0.16)和(1.34±0.25)μg·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司美格鲁肽组和沙格列汀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42%(5例/48例)和2.04%(1例/49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司美格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伴AO患者可以更显著地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和脂肪因子,安全性良好.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沙格列汀片二甲双胍片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

    CEA、CYFRA21-1联合影像学对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研究

    林承奎朱成圣王宇
    1405-1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外周血生物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表达情况,并探讨2种标志物联合影像学指标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后随访半年,观察患者预后结局,将癌细胞复发、转移或病死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其余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比较化疗前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资料、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检查结果,分析外周血生物标志物CEA、CYFRA21-1联合MSCT检查在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的应用情况.结果 完成化疗后随访的102例肺癌患者中16例复发、10例转移、5例死亡,预后不良占30.39%(31例/102例).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的CEA表达水平分别为(28.03±8.49)和(17.03±5.78)ng·mL-1,CYFRA21-1 表达水平分别为(7.03±1.46)和(4.86±0.94)ng·mL-1,CA125 表达水平分别为(86.16±9.42)和(72.33±7.83)ng·mL-1,血流量分别为(94.58±15.63)和(78.21±10.23)mL·s-1,表面渗透性分别为(18.44±3.67)和(15.61±3.38)mL·min-1·100 g-1,到达峰值时间分别为(26.58±5.50)和(20.15±3.49)s,肿瘤体积分别为(88.54±12.22)和(77.19±10.56)mm3,两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图显示CEA和CYFRA21-1的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4和0.892,血流量、表面渗透性、到达峰值时间、肿瘤体积的AUC分别为0.810、0.719、0.834、0.744,联合检测的AUC为0.954.结论 外周血生物标志物CEA、CYFRA21-1水平在肺癌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且CEA、CYFRA21-1联合影像学指标有助于预测肺癌患者的预后.

    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影像学指标肺癌预后

    四烯甲萘醌联合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研究

    朱衍邱雷雨周筱
    1409-1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四烯甲萘醌联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OVCF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PKP术及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烯甲萘醌15 mg,tid,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骨密度T值、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Ⅰ)、25羟维生素D(25(OH)D)]变化,记录2组再骨折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腰椎L2-4骨密度T值分别为-1.79±0.24和-2.16±0.28,股骨颈骨密度T值分别为-1.44±0.16和-2.01±0.22,股骨大转子骨密度T值分别为-1.76±0.18和-1.97±0.23,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ODI评分分别为(34.12±3.56)和(37.67±3.89)分,术后6个月ODI评分分别为(17.85±1.84)和(26.75±2.78)分,术后3个月VAS分别为(2.61±0.28)和(2.84±0.31)分,术后 6 个月 VAS 分别为(0.85±0.11)和(1.23±0.16)分,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OC分别为(9.08±0.95)和(7.64±0.79)μg·L-1,ALP分别为(86.27±8.79)和(91.33±9.25)U·L-1,CTX-Ⅰ 分别为(0.21±0.04)和(0.25±0.03)ng·mL-1,25(OH)D 分别为(30.14±3.28)和(26.55±2.73)ng·m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个月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再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2.50%,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17.50%,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四烯甲萘醌联合PKP可明显提高OVCF患者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指标,减少腰椎功能障碍及疼痛,不增加再骨折风险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四烯甲萘醌胶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骨代谢

    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病变合并HPV感染患者的临床研究

    刘亚南卢艳阳张荣杜依蓓...
    1414-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宫颈上皮内病变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宫颈上皮内病变合并HP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按队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1支放置于阴道后穹窿,每天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ALA-PDT治疗,将盐酸氨酮戊酸外用散(118 mg)温敏凝胶配制成5%浓度ALA温敏凝胶湿敷于阴道表面,并进行光疗,每周1次.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复发率、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γ-干扰素(IFN-γ)]和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变化,并比较2组的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98例,对照组100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8%和83.00%,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小腹坠痛缓解时间分别为(3.65±0.52)和(5.26±0.65)d,白带异常恢复时间分别为(5.77±0.83)和(7.16±0.92)d,阴道不规则流血恢复时间分别为(4.82±0.62)和(6.94±0.77)d,HPV清除率分别为58.16%和42.00%,IL-6分别为(0.16±0.09)和(0.23±0.05)mg·L-1,IL-8 分别为(0.47±0.05)和(0.66±0.07)mg·L-1,IFN-γ 分别为(10.07±0.98)和(7.24±0.65)ng·mL-1,CD3+分别为(71.06±8.29)%和(61.36±6.88)%,CD4+分别为(48.25±5.94)%和(42.25±5.13)%,CD8+分别为(20.37±2.42)%和(24.69±2.51)%,CD4+/CD8+分别为2.11±0.27和1.36±0.16,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5.10%和14.00%,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53%和21.00%,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IFN-α2b联合ALA-PDT治疗宫颈上皮内病变合并HPV感染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在提高患者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和降低复发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安全性好.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宫颈上皮内病变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地屈孕酮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的临床研究

    周琼杨伟辉卢小红王琳玲...
    1419-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地屈孕酮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薄型子宫内膜(TE)不孕患者血流参数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TE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冻融胚胎移植治疗,对照组在阴道超声监测排卵后给予地屈孕酮,每次10 mg,每天2次,服用至排卵后第14天停药;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G-CSF,阴道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等无异常3 d后进行胚胎移植.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参数、超声参数、子宫内膜形态、性激素水平[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和妊娠情况.结果 试验组入组49例,对照组入组49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9.59±1.35)和(7.89±1.14)mm,卵泡直径分别为(19.35±1.58)和(17.75±1.42)mm,子宫体积分别为(92.68±7.85)和(85.69±6.74)cm3,PI 分别为 1.29±0.27 和 1.74±0.32,RI分别0.32±0.09和0.50±0.11,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分别2.03±0.28 和2.21±0.25,P 分别为(45.98±5.75)和(39.15±5.78)nmol·L-1,E2分别为(462.58±58.42)和(339.45±45.97)pg·mL-1,FSH 分 别 为(12.18±2.58)和(9.42±1.42)U·L-1,LH 分别为(29.42±4.18)和(22.25±3.40)U·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临床妊娠率(51.02%)和着床率(57.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61%、36.73%),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地屈孕酮联合G-CSF可改善TE不孕患者血流参数和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水平,提高患者胚胎种植率.

    地屈孕酮片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薄型子宫内膜不孕血流参数性激素水平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归芪益元膏联合顺铂治疗Lewis肺癌的作用

    袁超孔思琪梁建庆张毅...
    1424-1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归芪益元膏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归芪益元膏联合顺铂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抗肿瘤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0.9%NaCl)外,其余均建立Lewi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0.9%NaCl)、对照组(0.9%NaCl,顺铂5 mg·kg-1)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归芪益元膏1.6、3.3、6.6 g·kg-1,顺铂5 mg·kg-1).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水平;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9.87±4.45)%、(45.74±14.97)%、(57.78±4.70)%和(69.82±11.05)%.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的骨髓中MDSCs占比分别为(36.13±1.08)%、(68.63±2.94)%、(58.93±2.02)%、(58.00±1.50)%、(50.93±5.06)%和(43.07±2.41)%.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p-PI3K/PI3K蛋白表达分别为0.97±0.03、0.77±0.02、0.72±0.01、0.68±0.03 和 0.53±0.02,PTEN 分别为0.21±0.07、0.65±0.07、0.74±0.06、0.99±0.13 和 1.11±0.13,p-Akt/Akt 分别为 1.01±0.02 和 0.82±0.02、0.77±0.00、0.72±0.03 和 0.52±0.04,p-mTOR/mTOR分别为 1.01±0.01、0.76±0.05、0.69±0.07、0.59±0.06 和0.47±0.06;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归芪益元膏联合顺铂能明显改善小鼠生存质量及抑制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是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增强肿瘤细胞凋亡及自噬.

    归芪益元膏顺铂肺癌磷脂酰化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凋亡自噬增效减毒

    槲皮素通过调控GAS5/miR-18b-5p轴抑制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活性的研究

    武文娟李波吕海宏陈军...
    1429-1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槲皮素抑制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细胞BON-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槲皮素组(80μmol·L-1 槲皮素)、槲皮素+si-NC 组(转染 si-NC+80 μmol·L-1 槲皮素)、槲皮素+si-生长抑制特异性基因5(GAS5)组(转染si-GAS5+80 μmol·L-1槲皮素).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mRNA相对表达水平,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检测细胞中GAS5和miR-18b-5p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发现,GAS5与miR-18b-5p靶向结合.对照组、槲皮素组、槲皮素+si-NC组、槲皮素+si-GAS5组细胞的GAS5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13、1.72±0.19、1.78±0.14和 1.16±0.11,miR-18b-5p 表达水平分别为 1.00±0.15、0.67±0.08、0.72±0.06 和 0.95±0.11,Bax mRNA 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1.00±0.12、2.17±0.25、2.32±0.28 和 1.37±0.15,Bcl-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1.00±0.15、0.41±0.05、0.37±0.06 和 1.21±0.13.槲皮素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槲皮素+si-GAS5组的上述指标与槲皮素+si-NC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槲皮素可能通过靶向调控GAS5/miR-18b-5p分子轴抑制细胞生长减缓GEP-NEN发展.

    槲皮素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细胞生长抑制特异性基因5细胞活性

    丹酚酸B调节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抗氧化应激能力的作用研究

    栾玉玲张凌霄丁新月刘宗军...
    1434-1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丹酚酸B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效率.方法 取第5代HUMSCs用于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对照组正常培养,模型组加入800 μmol·L-1过氧化氢(H2O2)作用2 h,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使用5、10和20 μg·mL-1 丹酚酸 B 分别预处理 HUCMSCs 24 h 后,加入 800 μmol·L-1H2O2作用2 h.用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胱天蛋白酶(Caspase)1、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结果 加入800 μmol·L-1 H2O2作用2 h后,对照组、模型组和高剂量实验组的上清液MDA水平分别为(3.27±0.41)、(6.50±0.21)和(4.79±0.40)nmol·mL-1,上清液GSH 水平分别为(35.43±0.72)、(20.13±0.58)和(32.30±3.87)μmoL·L-1,上清液 SOD 水平分别为(5.34±0.18)、(3.34±0.20)和(5.09±0.15)U·mL-1,Caspase1 mRNA 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1.02±0.21、2.78±0.26 和 2.37±0.32,Bcl-2 mRNA 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1.01±0.12、0.43±0.03 和 0.60±0.17.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丹酚酸B可降低氧化应激所导致的凋亡,增强HUCMSCs抗氧化应激能力.

    丹酚酸B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氧化应激凋亡心血管疾病

    诱导多能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角质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

    张蓉蓉郭晓令朱光辉
    1438-1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能干细胞(iPSC)分泌的外泌体(Exos)促进角质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从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方法 提取iPSC-Exos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技术和蛋白质印迹法进行鉴定.将带有PKH26标记纯化的iPSC-Exos加到角质细胞(HaCaT)里进行角质细胞摄取外泌体的测定;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外泌体最佳工作浓度.HaCaT细胞分为对照组(细胞划痕)和实验组(细胞划痕之后加入最佳工作浓度的外泌体).分别用CCK-8、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结果 iPSC-Exos呈现圆形或椭圆形的膜囊泡结构,直径为(120.00±25.00)nm.实验组iPSC-Exos特征性表面标志物CD9、CD63、CD81的表达均呈阳性,对照组均呈阴性.HaCaT细胞能够摄取iPSC-Exos.干预24 h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划痕愈合率分别为(25.70±1.07)%和(71.60±12.76)%,Transwell 侵袭细胞数分别为(86.33±10.79)和(166.33±24.13)个,EdU 阳性比例分别为(45.30±3.17)%和(78.10±6.29)%,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能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能够促进角质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从而间接促进伤口愈合.

    外泌体角质细胞增殖迁移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