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韩启德

月刊

1001-6821

cjcp1985@126.com,cjcp1985@163.com

010-82802540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85年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一级学术刊物,也是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报道我国临床药理学专业的学术成果;交流临床药理的科学研究、药物评价、药物治疗和教学培训等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介绍国内外临床药理专业的最新进展、学术动态;促进国内与国际的学术交流;宣传与药物评价有关的药品管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的水平。刊载内容有:1.药物的临床药理学研究论文,内容包括药效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研究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2.临床药理学进展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3.新药介绍及评价;4.药物治疗学方面的经验及问题;5.临床药理方法学的研究及介绍;6.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本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药理工作者;广大的临床医师、药师、药理学及毒理学工作者、医药院校的师生以及从事药品研究、生产、管理的技术人员和广大医药卫生界的科技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原缺氧对血脑屏障中ATP-结合盒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

    张明霞张强李文斌胥艳梅...
    1488-1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高原缺氧对血脑屏障(BBB)中ATP-结合盒(ABC)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影响其表达的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为1500 m组(兰州实地)、4010 m组(模拟,低压氧舱,缺氧3 d)、6000 m组(模拟,低压氧舱,缺氧3 d)、苯妥英钠+1500 m组(在1500 m组基础上给予50 mg·kg-1苯妥英钠)、苯妥英钠+4010 m组(在4010 m组基础上给予50 mg·kg-1苯妥英钠)、苯妥英钠+6000 m组(在6000 m组基础上给予50 mg·kg-1苯妥英钠)和缺氧1 d组、缺氧2 d组、缺氧3 d组、缺氧4 d组(模拟海拔4010 m,低氧氧舱,分别缺氧1、2、3和4 d).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BB组织蛋白的表达水平,用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质谱法检测脑脊液苯妥英钠的浓度.结果 1500 m、4010 m、6000 m组的P-糖蛋白(P-g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4、1.84±0.02和2.10±0.05,多药耐药相关蛋白-4(MRP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5、2.77±0.08和4.42±0.03,苯妥英钠在脑脊液中的浓度为(864.78±348.32)、(1 000.22±273.90)和(1 214.17±314.09)ng·mL-1.1500 m组、4010 m组上述指标和6000 m组相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缺氧1 d组、缺氧2 d组、缺氧3 d组、缺氧4 d组P-g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1.00±0.03、1.85±0.04、3.10±0.02 和 2.17±0.05,MRP4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1.00±0.05、1.79±0.10、1.60±0.08和 1.31±0.06,缺氧1 d组、缺氧2 d组、缺氧3 d组上述指标和缺氧4 d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的高原缺氧环境对BBB中ABC族转运蛋白的表达产生不同的影响,并影响其底物药物在体内的药物浓度.

    苯妥英钠高原缺氧血脑屏障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4乳腺癌耐药蛋白脑脊液

    利福平预处理对利奈唑胺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徐永承余晓霞王莹萧伟斌...
    1492-1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福平对利奈唑胺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为制定肺结核临床用药安全提供药代动力学依据.方法 5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利福平组;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15 mg·kg-1利奈唑胺;利福平组连续7天灌胃,给予100 mg·kg-1利福平,最后一次给药后一天,灌胃给予15 mg·kg-1利奈唑胺.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与小鼠肺部组织.用高效液相串闻质谱法(LC-MS/MS)测定血药浓度,比较各组间药代动力学.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利福平组血浆中利奈唑胺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0_t分别为(23.88±1.16)和(19.06±2.56)μg·mL-1·h,t1/2 分别为(1.15±0.11)和(1.11±0.10)h,Cmax分别为(9.93±0.46)和(7.74±1.17)μg·mL-1.空白对照组和利福平组肺部中利奈唑胺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0_t分别为(18.76±4.29)和(14.90±1.52)μg·mL-1·h,t1/2 分别为(1.94±0.50)和(1.44±0.07)h,Cmax 分别为(8.28±2.67)和(6.82±1.57)μg·mL-1.对照组血浆的 AUC0-t、Cmax和肺部组织的AUC0_t与利福平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联用利福平后利奈唑胺血浆和肺部组织暴露量均显著下降,两药联用时需注意监测利奈唑胺谷浓度避免有效浓度过低导致治疗失败.

    利奈唑胺外排转运体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药代动力学肺部组织

    匹伐他汀钙分散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张薇潘春苗王小丹胡殷...
    1497-1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匹伐他汀钙分散片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用随机、开放、自身交叉、单次给药试验设计,分别在空腹和餐后条件下,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匹伐他汀钙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2 mg,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受试者服药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浆内药物浓度,用WinNonlin 7.0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评价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 受试者空腹服用匹伐他汀钙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47.79±23.99)和(46.03±21.82)ng·L-1,AUC0_t 分别为(96.56±42.64)和(97.96±35.40)ng·h·L-1,AUC0_∞ 分别 为(102.09±43.01)和(103.46±35.62)ng·h·L-1.受试者空腹服用匹伐他汀钙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Cmax、AUC0_t和AUC0-∞的几何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 96.28%~111.16%、94.46%~101.19%和 94.77%~101.31%.受试者空腹服用匹伐他汀钙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27.32±10.68)和(28.58±11.39)ng·L-1,AUC0-t 分别为(82.76±27.58)和(84.06±29.12)ng·h·L-1,AUC0-∞ 分别为(87.88±26.93)和(89.29±29.18)ng·h·L-1.受试者餐后服用匹伐他汀钙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Cmax、AUC0_t和AUC0_∞的几何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87.39%~102.10%、94.62%~101.34%和94.88%~101.47%,均在80.00%~125.00%的生物等效性范围内.结论 2种匹伐他汀钙分散片在中国健康成人受试者中具有生物等效性,且安全性良好.

    匹伐他汀钙分散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药代动力学生物等效性

    利托那韦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徐媛媛王传姝陈绍春丁佳翔...
    1502-1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在空腹及餐后条件下单次口服利托那韦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本研究按单中心、开放、随机、单剂量、两周期、两序列交叉设计,空腹组和餐后组均入组64例受试者.每周期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利托那韦的药物浓度.用非房室模型,对其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评估,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空腹组利托那韦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791.90±400.20)和(809.60±449.14)ng·mL-1,AUC0_t 分别为(6 072.61±2 631.98)和(6 296.30±3 388.95)ng·h·mL-1,AUC0-∞ 分别为(6 129.59±2 655.57)和(6 347.26±3 434.12)ng·h·mL-1.餐后组利托那韦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512.37±233.60)和(521.74±223.87)ng·mL-1,AUC0_t分别为(4 203.43±2 221.33)和(4 200.13±1 993.50)ng·h·mL-1,AUC0-∞ 分别为(4 259.21±2 266.88)和(4 259.63±2 044.12)ng·h·mL-1.空腹及餐后条件下受试者口服利托那韦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100 mg后血浆中原型药物利托那韦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_t及AUC0_∞的几何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均在80.00%~125.00%.结论 利托那韦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在空腹及餐后条件下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利托那韦片生物等效性药代动力学

    用同位素稀释-HPLC-MS/MS法同时检测儿童微量血浆中4种抗菌药物的浓度

    杨志梅秦亚彬韩雨姜锡娟...
    1507-1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微量血浆中美罗培南、利奈唑胺、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4种抗菌药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并用于儿童患者治疗药物监测(TDM).方法 血浆样本经甲醇沉淀蛋白前处理,分别以美罗培南-d6、利奈唑胺-d3、伏立康唑-d3和泊沙康唑-d4作为内标,用EVO-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水(含0.1%甲酸)和乙腈(含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质谱检测方式为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扫描.结果 美罗培南浓度在0.5~64.0 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利奈唑胺和伏立康唑浓度在0.2~25.6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r=0.999 9);泊沙康唑浓度在0.1~12.8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8 9).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和稳定性均符合要求.本方法经过验证后成功应用于49例儿童患者的抗菌药治疗药物监测.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人血浆中美罗培南、利奈唑胺、伏立康唑、泊沙康唑4种抗菌药物浓度的分析,可用于儿童患者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美罗培南利奈唑胺伏立康唑泊沙康唑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治疗药物监测儿童

    用UPLC-MS/MS法测定重症感染患者血浆中艾沙康唑浓度

    刘潇阳李博陈文倩陈玥...
    1512-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并验证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人血浆中艾沙康唑的方法,将其应用于血药浓度监测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方法 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以艾沙康唑-D4为内标,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 × 50 mm,1.7 μm),2 mmol·L-1乙酸铵-水(含0.1%甲酸)为A相,乙腈(含0.1%甲酸)为B相,流速为0.2 mL·min-1,柱温40℃;进样量1μL,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m/z 438.30→224.15(艾沙康唑),m/z 442.10→224.10(艾沙康唑-D4).结果 艾沙康唑在0.31~40.00 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4),定量下限为0.31 μg·mL-1,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2.03%~12.97%和6.05%~10.52%,批内和批间准确度分别在89.82%~110.72%和95.45%~100.13%,低、中、高质量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在94.31%~100.23%.该方法测定的14例临床使用艾沙康唑患者的血药浓度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达到艾沙康唑的有效治疗浓度(>1~2 μg·mL-1).结论 该方法快捷、灵敏、准确、稳定,适用于临床艾沙康唑的血药浓度监测,为治疗方案调整提供技术指导.

    艾沙康唑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治疗药物监测唑类抗真菌药

    盐酸特拉唑嗪片联合呋塞米注射液治疗ESWL后患者的病例分析

    任晖英焦海鑫李大鹏
    1517-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外冲击波碎石为输尿管上段结石重要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会发生排出的结石碎块刺激输尿管,使其黏膜水肿,导致结石碎块无法排出的情况.碎石后药物的应用是辅助结石排出的关键.本文对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治疗患者进行报道,分析实施盐酸特拉唑嗪片联合呋塞米注射液治疗的过程,讨论碎石后药物辅助排石效果.在碎石治疗效果不理想,结石无法完全排出时,临床药师协助临床医师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应用盐酸特拉唑嗪片联合呋塞米注射液治疗,缓解输尿管痉挛情况,减轻疼痛,促进结石碎块顺利排出.

    盐酸特拉唑嗪片呋塞米注射液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

    BTK抑制药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用药模式与治疗费用分析

    姜丹宋再伟胡杨董菲...
    1520-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真实世界中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药的用药模式、治疗费用以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电子病历系统(EMR)构建BTK抑制药真实世界数据队列,并对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临床特征进行定性分析.通过计算用药频度(DDDs)与日均费用(DDDc),对BTK抑制药的药品用量与使用成本进行统计分析.此外,通过广义估计方程(GEE)对血小板聚集率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93例患者,中位年龄65岁,女性77例(39.90%).多数患者(n=109,56.48%)应用伊布替尼,77.20%患者同时联用化疗或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国家医保谈判政策的实施对伊布替尼和泽布替尼的临床治疗选择以及使用成本产生了较大影响.伊布替尼与泽布替尼DDDs差异从18.59倍降至1.41倍.伊布替尼的DDDc从1 619.99元降至567.00元,而泽布替尼从706.25元降至340.00元,已低于伊布替尼.与伊布替尼相比,泽布替尼相关的治疗中断事件更少,其中血液系统毒性是导致治疗中断的主要药物不良事件(ADE).此外,GEE模型表明,与未联合抗血小板药物相比,BTK抑制药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导致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β=-34.35%,95%置信区间(CI):-41.60%~-27.11%,P<0.001];与泽布替尼治疗组相比,伊布替尼治疗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β=-12.38%,95%CI:-24.50%~-0.27%,P<0.05).结论 国家医保谈判政策实施后,临床对2种BTK抑制药的选择倾向性已无明显差异.与伊布替尼相比,泽布替尼在经济性、ADE导致的治疗中断以及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伊布替尼泽布替尼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药用药模式治疗费用治疗中断

    硫氧还蛋白-1在脑缺血中作用的研究现状

    刘怀玉王可闫文静王月...
    1525-1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硫氧还蛋白-1(Trx-1)是一种小分子氧化还原蛋白,通常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通过提供电子或调节相关蛋白来响应不断变化的氧化还原环境.根据现有证据该文将简要介绍Trx-1的基本概念以及Trx-1在脑缺血中的表达变化,重点介绍Trx-1在脑缺血发生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炎、抗凋亡、促进细胞生长、血管再生作用,以及其在脑缺血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硫氧还蛋白-1脑缺血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中医药通过调控细胞自噬改善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现状

    刘蕾杨丽霞梁永林朱向东...
    1530-1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心肌病(DCM)的发病机制复杂.自噬作为细胞重要的维稳机制,其水平是否稳定与DCM病程的发展密切相关.众多中药及复方的有效成分都可以通过降血糖、抗凋亡、抗炎、抗氧化应激等机制来调控自噬水平,减轻自噬导致的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延缓DCM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近5年的研究成果展开梳理,以期为防治DCM的中医药的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中医药糖尿病心肌病细胞自噬有效成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