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韩启德

月刊

1001-6821

cjcp1985@126.com,cjcp1985@163.com

010-82802540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85年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一级学术刊物,也是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报道我国临床药理学专业的学术成果;交流临床药理的科学研究、药物评价、药物治疗和教学培训等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介绍国内外临床药理专业的最新进展、学术动态;促进国内与国际的学术交流;宣传与药物评价有关的药品管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的水平。刊载内容有:1.药物的临床药理学研究论文,内容包括药效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研究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2.临床药理学进展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3.新药介绍及评价;4.药物治疗学方面的经验及问题;5.临床药理方法学的研究及介绍;6.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本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药理工作者;广大的临床医师、药师、药理学及毒理学工作者、医药院校的师生以及从事药品研究、生产、管理的技术人员和广大医药卫生界的科技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苦参碱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刘南京王冬娟刘方杰黄文霞...
    2048-2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苦参碱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AS实验组(SK-N-AS细胞给予IC50浓度的苦参碱)、AS空白组(SK-N-AS细胞正常培养)、AS对照组(SK-N-AS细胞加入等量二甲基亚砜处理)和DZ实验组(SK-N-DZ细胞给予IC50浓度的苦参碱)、DZ空白组(SK-N-DZ细胞正常培养)、DZ对照组(SK-N-DZ细胞加入等量二甲基亚砜处理).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苦参碱对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苦参碱对各组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各实验组不同干预后,AS空白组、AS对照组、AS实验组、DZ空白组、DZ对照组和DZ实验组的迁移百分率分别为(66.32±3.12)%、(65.27±3.44)%、(23.73±0.79)%、(46.25±4.68)%、(44.15±5.60)%和(16.77±3.52)%,侵袭细胞数分别为(870.45±19.32)、(865.32±23.39)、(492.74±16.81)、(1 198.10±43.71)、(1 203.03±71.91)和(891.69±42.62)个,E-cadherin 蛋白表 达水平 分别为(100.00±11.72)%、(105.65±13.11)%、(477.20±29.71)%、(100.00±12.54)%、(97.78±12.77)%和(240.53±12.23)%,N-cadherin 蛋 白表达水平 分别为(100.00±15.44)%、(103.90±10.76)%、(43.52±9.96)%、(100.00±10.12)%、(104.95±10.49)%和(38.39±8.70)%,Vimentin 蛋白表 达水平 分别为(100.00±9.51)%、(97.39±11.33)%、(59.13±10.25)%、(100.00±13.20)%、(96.27±11.01)%和(47.67±9.48)%.AS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AS空白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DZ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DZ空白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结论 苦参碱抑制人神经母细胞瘤SK-N-AS和SK-N-DZ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苦参碱神经母细胞瘤迁移侵袭上皮间质转化

    骨痹方活性成分治疗骨关节炎的抗炎机制研究

    丁鹏田锋祥许立葛玉...
    2053-2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骨痹方活性成分治疗骨关节炎的抗炎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正常人软骨细胞,脂多糖(LPS)刺激炎症,,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模型组(10 μg·mL-1 LPS)、斛皮素组(10 μg·mL-1 LPS+8 μmol·L-1 槲皮素)、芒柄花素组(10 μg·mL-1 LPS+50 μmol·L-1 芒柄花素)、柚皮苷组(10 µg·mL-1 LPS+10 μmol·L-1 柚皮苷)、川续断皂苷Ⅵ组(10μg·mL-1 LPS+50 μmol·L-1 川续断皂苷Ⅵ)、β-蜕皮甾酮组(10 μg·mL-1 LPS+50 μmol·L-1β-蜕皮甾酮).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软骨细胞活力,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高尔基体外周膜蛋白p65蛋白(P65)、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蛋白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组、芒柄花素组、柚皮苷组、川续断皂苷Ⅵ组、β-蜕皮甾酮组的细胞活力分别为(103.10±8.55)%、(62.41±2.35)%、(76.92±1.74)%、(77.01±0.60)%、(80.39±3.06)%、(79.43±0.94)%和(55.20±0.99)%,Nrf2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1.00±0.00、1.01±0.09、1.30±0.15、0.91±0.15、1.23±0.25、0.71±0.19、1.51±0.13 和 1.26±0.15,P6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2.24±0.85、0.74±0.33、1.49±0.29、0.97±0.06、1.33±0.07、1.67±0.22 和 1.52±0.17,炎症介质iNOS相对表达分别为 1.00±0.00、1.52±0.27、1.07±0.24、1.25±0.12、1.01±0.30、1.44±0.12、1.07±0.18 和 1.11±0.16.上述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槲皮素组、芒柄花素组、柚皮苷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和P<0.001);川续断皂苷Ⅵ组和β-蜕皮甾酮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骨痹方活性成分槲皮素、芒柄花素和柚皮苷均能够激活Nrf2-HO-1信号,进而抑制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活化发挥抗炎作用缓解骨关节炎.

    骨痹方活性成分骨关节炎炎症核因子-κB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枸杞多糖对N-甲基-D-天冬氨酸诱导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张芳玲王玉红潘天鸿张红梅...
    2058-2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LBP)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给予0.01、0.50、2.00 mg·mL-1 LBP;对照组给予 10 µmol·L-1 MK-801 溶液;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的完全培养基.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观察细胞存活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用钙成像观察胞内钙离子浓度,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e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结果 中剂量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5.92±6.21)%、(72.33±5.45)%、(37.92±2.31)%和(97.12±5.11)%,凋亡率分别为(13.80±0.52)%、(15.22±0.51)%、(38.10±0.67)%和(5.34±0.46)%,加入NMDA后30 s钙离子相对浓度分别为3.00±0.37、4.65±0.24、27.24±0.96和1.02±0.32,Be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0±0.05、0.78±0.02、0.30±0.04和 1.00±0.05,Bax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1.57±0.04、1.91±0.05、5.18±0.06 和 1.00±0.04.中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BP可减缓NMDA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钙离子内流及下调Bax表达、上调Bel-2表达有关.

    枸杞多糖凋亡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N-甲基-D-天冬氨酸钙超载

    梓醇调节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李海莎彭慧如罗辉谭文婷...
    2063-2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梓醇(CA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坏死性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构建大鼠AMI模型.将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AMI模型组(Model组)、低剂量CAT组(CAT-L 组,30 mg·kg-1 CAT)、高剂量 CAT 组(CAT-H 组,60 mg·kg-1 CAT)和高剂量CAT+RIP1激活剂重组RIP1组[CAT-H+rRIP1组,60 mg·kg-1 CAT+8μg·kg-1重组大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RIP1)],每组12只.CAT采取灌胃给药,每日1次,共给药4周.rRIP1采取尾静脉注射,隔天给药,共4周.Sham组、Model组分别灌胃和尾静脉注射等量的0.9%NaCl.CAT-L组、CAT-H组灌胃的同时需隔天尾静脉注射0.9%NaCl.TUNEL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RIP1/RIP3/MLKL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Sham组、Model组、CAT-H组和CAT-H+rRIP1组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23±0.63)%、(33.48±3.94)%、(13.50±1.86)%和(29.62±3.08)%,心肌组织 RIP1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21±0.02、0.86±0.09、0.43±0.04 和 0.72±0.07,RIP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0±0.03、0.94±0.09、0.49±0.05 和0.83±0.08,MLKL蛋 白磷酸化水平分别为0.35±0.04、1.13±0.11、0.64±0.06和0.97±0.10.Model组上述指标与Sham组比较,CAT-H组的上述指标与Model组和CAT-H+rRIP1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AT可能通过下调RIP1/RIP3/MLKL信号通路抑制AMI大鼠心肌细胞的坏死性凋亡.

    梓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信号通路急性心肌梗死坏死性凋亡

    Vimseltinib与安慰剂治疗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研究

    GELDERBLOM H吴焕贤
    2067页

    大黄素调节AMPK/TXNIP/NLRP3信号通路对子痫前期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陈芬袁飞飞李伟习红丽...
    2068-2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大黄素调节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对子痫前期(PE)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L-精氨酸甲酯(100 mg·kg-1)构建PE大鼠模型.将6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素组(40 mg·kg-1 大黄素)、Compound B10 组(100 mg·kg-1 Compound B10)、大黄素+Compound B10 组(40 mg·kg-1 大黄素+100 mg·kg-1 Compound B10),每组12只.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0.9%NaCl.收集24 h尿液,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总尿蛋白含量,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MPK/TXNIP/NLRP3信号通路蛋白水平.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素组、Compound B10组和大黄素+Com-pound B10组的总尿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54.34±6.26)、(136.37±15.43)、(76.38±8.61)、(215.39±25.14)和(110.93±13.92)g·L-1,尿量分别为(10.59±0.92)、(15.38±1.49)、(11.51±1.13)、(21.49±2.50)和(14.71±1.49)mL,AMPK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63±0.06、1.57±0.18、0.81±0.09、2.34±0.23 和1.38±0.15,TXNIP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33±0.04、0.79±0.08、0.49±0.10、1.13±0.12 和 0.82±0.09,NLRP3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46±0.05、0.83±0.09、0.56±0.07、1.25±0.14和0.78±0.08.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大黄素组、Compound B10组比较,大黄素+Compound B10组的上述指标与大黄素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大黄素可能通过抑制AMPK/TXNIP/NLRP3信号轴缓解PE大鼠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胎盘损伤.

    大黄素AMP活化蛋白激酶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子痫前期炎症反应

    镰形棘豆总黄酮对CC1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杨天艳马新换徐志伟李荣焜...
    2073-2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对四氯化碳诱发的肝纤维化(HF)大鼠的作用,以及对肝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48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腹腔注射花生油,灌胃给予0.9%NaCl)、模型组(腹腔注射40%CC14花生油溶液诱导HF模型+灌胃给予0.9%NaCl)、阳性对照组(HF模型+灌胃秋水仙碱0.2 mg·kg-1)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HF模型+分别灌胃镰形棘豆总黄酮提取物100、200、400 mg·kg-1),每组8只,连续4周.用苏木精-伊红(HE)、Masson染色方法观察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肝功能、肝纤维化水平;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测定肝中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严重,大量炎症因子和胶原纤维堆积,而其余给药组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的谷丙转氨酶水平分别为(49.28±12.44)、(5 885.42±948.37)、(4 454.60±489.27)、(4 650.47±843.53)、(3 761.75±887.30)和(3 544.90±1 066.75)μg·L-1,谷草转氨酶水平分别为(186.90±46.89)、(5 936.23±793.81)、(3 971.37±780.28)、(4 360.30±863.35)、(3 943.10±439.47)和(3 971.38±631.08)μg·L-1,透明质酸水平分别为(45.08±17.16)、(104.32±36.06)、(66.83±20.09)、(70.30±21.07)、(60.00±9.68)和(59.02±10.73)μg·L-1,层粘连蛋白水平分别为(23.13±3.89)、(60.85±13.66)、(35.67±9.92)、(39.98±9.39)、(36.55±12.21)和(34.68±24.83)μg·L-1,Ⅲ型前胶原水平分别为(24.98±5.34)、(82.58±30.14)、(40.70±16.14)、(51.08±23.21)、(43.60±12.48)、(44.20±11.66)μg·L-1,白细胞介素(IL)-1β 水平分别为(37.63±1.24)、(46.10±3.23)、(39.22±2.36)、(41.33±0.93)、(40.25±2.04)和(39.18±2.23)pg·mL-1,肿瘤坏死因子-a 水平分别为(314.58±20.56)、(383.71±16.97)、(349.00±7.93)、(348.88±25.11)、(325.75±27.84)和(335.07±21.33)pg·mL-1,TGF-βl mRNA 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60.99±15.70、9.61±1.59、7.37±1.09、6.41±0.64 和6.87±1.09,Smad7 mRNA 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1.00±0.00、0.34±0.05、0.21±0.03、0.35±0.02、0.38±0.02和0.42±0.03.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正常组比较,中、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结论 镰形棘豆总黄酮对CC,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Smad通路有关.

    镰形棘豆总黄酮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Smad通路

    红芪多糖对糖尿病肾病db/db小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

    陈彦旭张磊金智生姜晓雪...
    2078-2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红芪多糖(HPS)对糖尿病肾病(DN)db/db小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同源物3重组蛋白(smad3)、smad7在肾组织表达的影响.方法 根据体质量将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0.9%NaCl 0.2 mL·d-1)、阳性对照组(22.75 mg·kg-1·d-1厄贝沙坦)和高、中、低剂量实验组(200、100、50 mg·kg-1·d-1 HPS),每组10只;另取10只同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作为正常组(0.9%NaCl 0.2 mL·d-1).6组小鼠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末检测小鼠血糖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GF-β1、smad3、smad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后,模型组小鼠血糖水平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均P<0.01);高、中剂量实验组小鼠的血糖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P<0.01).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高、中剂量实验组的TGF-β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71±0.16、1.66±0.18、1.00±0.17、0.88±0.15 和 1.23±0.15,smad3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9±0.32、2.26±0.35、1.24±0.31、1.05±0.30 和 1.67±0.35,smad7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1.66±0.03、0.60±0.03、1.10±0.07、1.48±0.08 和 0.97±0.09.高、中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HPS可以通过调控血糖水平,抑制TGF-β1、smad3及升高smad7的表达,改善肾纤维化,延缓DN发展进程.

    红芪多糖糖尿病肾病db/db小鼠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同源物3重组蛋白smad同源物7重组蛋白

    比较托拉塞米与呋塞米用于新发心力衰竭和恶化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KRIM S R戴荣源
    2082页

    松三糖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陈章浩高霜李进发干振...
    2083-2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模型,探讨松三糖(MELE)对UC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0.9%NaCl)、模型组(0.9%NaCl)、对照组(100 mg·kg-1美拉沙秦)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20、40、80 mg·kg-1松三糖溶液).通过给予3%DSS溶液代替饮用水诱导UC模型,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估.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 Ⅱ)和表面抗原分化簇4受体(CD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中、高剂量实验组和模型组、正常组的血清中IL-1β水平分别为(82.15±13.66)、(75.56±11.07)、(118.20±19.31)和(23.47±4.72)pg·mL-1,IL-6 水平分别为(71.54±16.48)、(58.57±15.62)、(140.60±5.76)和(30.33±4.15)pg·mL-1,IL-10 水平分别为(48.64±5.60)、(52.65±7.99)、(27.10±4.91)和(61.90±10.44)pg·mL-1,TNF-α 水平分别为(70.33±8.51)、(66.55±8.12)、(90.88±4.90)和(34.18±4.15)pg·mL-1,MHC Ⅱ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34±0.04、0.15±0.06、0.08±0.05和0.53±0.59,CD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79±0.08、0.92±0.12、0.99±0.11 和 0.54±0.14.中、高剂量实验组和正常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松三糖能够有效改善UC小鼠的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MHC Ⅱ蛋白和上调CD4蛋白表达来激活T细胞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刺糖松三糖溃疡性结肠炎抗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