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肾宝片治疗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肾阳虚证患者均接受肾宝片治疗:口服,1次3片,1 日 3次,根据病情分为56 d治疗组(连续治疗56 d)和84 d治疗组(连续治疗84 d).通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变化、证候积分变化、症状缓解时间等,评估肾宝片治疗肾阳虚证的有效性;通过药物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56 d治疗组339例,84 d治疗组345例.治疗后,56 d治疗组和84 d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74%和9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显效率分别58.41%和59.13%,临床控制率分别为18.58%和27.54%,进步率分别为14.75%和11.30%.治疗后,2组内肾阳虚证的症状评分均有显著减少(P<0.05),56 d治疗组和84 d治疗组的夜尿评分分别为(0.89±1.27)和(0.60±1.03)分,腰部酸痛评分分别为(1.31±1.19)和(0.72±1.00)分,五更泻评分分别为(0.28±0.74)和(0.19±0.61)分,性欲低下评分分别为(0.65±1.13)和(0.53±0.98)分,精神萎靡评分分别为(0.29±0.81)和(0.08±0.40)分,畏寒肢冷评分分别为(1.09±1.20)和(0.55±0.93)分,水肿评分分别为(0.14±0.55)和(0.05±0.30)分,面色晄白评分分别为(0.20±0.59)和(0.24±0.65)分.2组间各症状评分减少值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统计意义(P<0.05);56 d治疗组畏寒肢冷评分减少比84 d治疗组更加明显;其余症状评分均是84 d治疗组减少更加明显.治疗后,2组的肾阳虚证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56d治疗组和84 d治疗组积分变化率分别(-72.33±24.57)%和(-78.77±19.53)%,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 d治疗组和84 d治疗组患者自述首次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14.85±7.18)和(14.10±7.78)d,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宝片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7%,主要体现为肝胆系统疾病、胃肠道系统疾病及各类检查异常.结论 服用肾宝片2~3个月后,肾阳虚的临床症状均有较好改善,且治疗3个月对肾阳虚证的症状改善更显著;肾宝片的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