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韩启德

月刊

1001-6821

cjcp1985@126.com,cjcp1985@163.com

010-82802540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85年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一级学术刊物,也是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报道我国临床药理学专业的学术成果;交流临床药理的科学研究、药物评价、药物治疗和教学培训等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介绍国内外临床药理专业的最新进展、学术动态;促进国内与国际的学术交流;宣传与药物评价有关的药品管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的水平。刊载内容有:1.药物的临床药理学研究论文,内容包括药效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研究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2.临床药理学进展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3.新药介绍及评价;4.药物治疗学方面的经验及问题;5.临床药理方法学的研究及介绍;6.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本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药理工作者;广大的临床医师、药师、药理学及毒理学工作者、医药院校的师生以及从事药品研究、生产、管理的技术人员和广大医药卫生界的科技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维生素D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

    张敏梁立东顾洁张中林...
    939-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维生素D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7岁,每次1 mL;>7岁,每次2 mL,bid,治疗2周;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口服治疗,400 U,qd,治疗2周.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IL-17、hs-CRP、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过程中共脱落11例,最终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40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39例/40例)和82.50%(33例/40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5.14±1.08)和(6.87±1.24)d,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6.69±1.21)和(8.52±1.29)d,CD3+水平分别为(68.03±5.68)%和(64.61±6.84)%,CD4+水平分别为(44.26±5.83)%和(39.94±5.01)%,CD4+/CD8+水平分别为 1.37±0.33 和 1.24±0.21,血清IL-17 水平分别为(22.84±4.13)和(39.21±8.68)pg·mL-1,hs-CRP 水平分别为(3.25±0.72)和(6.07±1.11)mg·L-1,25(OH)D 水平分别为(36.42±6.86)和(24.25±6.03)ng·m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2组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均以腹泻、呕吐、腹部不适、咽喉刺激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50%和17.50%,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D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症状,调节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降低血清IL-17、hs-CRP水平,安全性较好.

    维生素D布地奈德混悬液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T淋巴细胞亚群

    Resmetirom治疗伴有肝纤维化的NASH患者的Ⅲ期随机对照试验

    吴焕贤
    943页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研究

    陈谷
    944-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雾化吸入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儿童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IM患儿按队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10 mg·kg-1阿昔洛韦,静脉滴注,q8h;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rhIFN-α1b雾化吸入治疗,每次2 μg·kg-1,q12 h.2组患儿均治疗10 d.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心肌酶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GOT)]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和Toll样受体(TLR7、TLR9)及控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相关mRNA的表达水平;统计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研究对照组共入组47例,试验组共入组43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0%和72.34%,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退热时间分别为(4.43±1.27)和(5.28±1.82)d,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10%时间分别为(4.14±1.74)和(5.04±1.97)d,CK水平分别为(98.76±12.53)和(118.19±15.42)U·L-1,CK-MB 水平分别 为(18.41±2.15)和(23.67±3.79)U·L-1,CD4+/CD8+水平分别为 0.83±0.17和0.70±0.15,TLR7 mRNA 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1.12±0.35 和 1.33±0.40,TLR9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9±0.27和1.46±0.36,Foxp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3.77±0.82和3.37±0.9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0%和6.38%,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IFN-α1b雾化吸入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儿童IM的临床疗效良好,可缩短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减轻心肌损伤,改善患儿免疫功能,临床用药安全性较高.

    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剂阿昔洛韦注射剂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功能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许彤史菡萏邵淋淋陈良富...
    949-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胶囊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按队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5 mg;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15 mL.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生化指标、氧化应激反应指标、Toll样受体4/核因子KB(TLR4/NF-κB)信号通路分子水平,预后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入组49例,试验组入组51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6%(47例/51例)和77.55%(38例/49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分别为(11.67±1.35)和(16.77±1.94)μg·L-1,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分别为(1.01±0.12)和(1.54±0.16)µg·L-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2.03±0.24)和(3.74±0.38)mmol·L-1,三酰甘油分别为(1.28±0.14)和(2.12±0.23)mmol·L-1,总胆固醇分别为(3.11±0.32)和(4.15±0.42)mmol·L-1,肌酸激酶同工酶分别为(8.76±1.02)和(10.12±1.06)U·L-1,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11.01±1.25)和(15.32±1.64)mg·L-1,血清活性氧簇分别为(387.68±39.24)和(473.11±48.23)μmol·L-1,丙二醛分别为(3.02±0.39)和(4.14±0.45)nmol·mL-1,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分别为(59.24±6.05)和(41.67±4.97)U·mL-1,TLR4 mRNA 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0.26±0.03 和0.43±0.04,NF-κB mRNA 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0.17±0.02 和 0.25±0.03,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为2.02±0.29和2.94±0.3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56.34±5.74)和(45.64±4.69)分;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37%和26.53%,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胶囊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明确,其能有效调节患者神经功能、氧化应激反应和血脂及TLR4/NF-κB信号通路分子水平,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瑞舒伐他汀钙胶囊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神经功能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

    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李美美林晖莉陈少鹏洪新宝...
    95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达格列净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术后心力衰竭(HF)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AMI介入术后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首次50 mg,后逐渐增至每次200mg,bi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每次10 mg,qd,口服.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脏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6 min步行距离(6MWD)]、心力衰竭标志物[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Tn)]、血清相关生化指标[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T2)、血管紧张素2(AT-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变化,统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 试验期间脱落6例,最终对照组、试验组均纳入46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和76.09%,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LVEF分别为(51.38±4.82)%和(54.43±4.63)%,LVRI 分别为(1.47±0.15)和(1.35±0.17)g·mL-1,6MWD分别为(390.53±40.32)和(362.61±38.51)m,BNP 分别为(28.34±2.47)和(26.51±2.16)pmol·L-1,NT-proBNP 分别为(262.61±53.18)和(227.68±46.73)ng·L-1,sICAM-1 分别为(84.61±7.14)和(74.68±7.08)μg·L-1;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试验组的MACE发生率(6.52%)显著低于对照组(21.74%;P<0.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肾功能损害、低血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和高血钾,试验组(13.04%)与对照组(10.87%)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格列净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可明显改善AMI介入术后HF患者心功能及相关指标,降低MACE发生率.

    达格列净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心功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利伐沙班用于肺栓塞患者维持期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

    钱会刘魁蒋亚林赵侠...
    959-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维持期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评估其获益-风险.方法 将PTE患者按队列法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给予利伐沙班每次15 mg,每天2次,3周后改为每次20 mg,每天1次;低剂量组给予利伐沙班每次10 mg,每天2次,3周后改为每次15 mg,每天1次,抗凝治疗时间均≥3个月.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的血清指标[D-二聚体(D-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Ⅰ(cTnⅠ)]、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血尿素氮(BUN)、肌酸酐(Cr)],治疗后随访3个月,记录2组PTE复发、死亡等终点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常规剂量组入组42例,低剂量组入组44例.治疗3个月后,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00%,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血清D-D分别为(0.31±0.08)和(0.29±0.07)mg·L-1,NT-proBNP分别为(125.49±24.16)和(121.39±22.08)ng·L-1,cTn Ⅰ 分别为(0.02±0.00)和(0.02±0.00)µg·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GPT、GOT、BUN、Cr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随访期间出血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6.82%和23.81%,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剂量的利伐沙班,低剂量利伐沙班具有相似的抗凝效果,但能降低PTE患者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利伐沙班片肺血栓栓塞症抗凝剂量复发出血

    咪达唑仑与丙泊酚用于老年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研究

    吴恩刚董圣军盖宁刘宝辉...
    963-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咪达唑仑与丙泊酚用于老年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对镇静效果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老年CPB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按队列法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丙泊酚组(P组)和咪达唑仑与丙泊酚联合给药组(M-P组).M组静脉注射0.05~0.10 mg·kg-1咪达唑仑进行镇静诱导,再通过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0.05~0.15 mg·kg-1·h-1咪达唑仑;P组静脉注射0.5~1.0 mg·kg-1丙泊酚进行镇静诱导,再通过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0.5~2.0 mg·kg-1·h-1 丙泊酚;M-P 组首先静脉注射 0.02~0.05 mg·kg-1 咪达唑仑及0.2~0.5 mg·kg-1丙泊酚进行镇静诱导,再继续持续静脉泵入0.05~0.1 mg·kg-1咪达唑仑及0.5~0.8 mg·kg-1·h-1丙泊酚.比较3组患者的镇静效果、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滞留时间及治疗费用,并记录镇静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M组、P组和M-P组分别有43例、44例和39例.M组、P组和M-P组的药物起效时间分别为(77.94±12.05)、(18.18±5.20)和(21.25±9.36)s,达到满意镇静效果时间分别为(42.57±11.41)、(22.63±8.17)和(23.98±10.25)min,停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59.30±14.86)、(19.83±5.44)和(22.16±6.29)min,拔管时间分别为(1.61±0.20)、(1.45±0.22)和(1.37±0.15)d,ICU 滞留时间分别为(2.17±0.29)、(1.91±0.36)和(1.84±0.25)d,治疗费用分别为(186.59±60.83)、(922.97±164.34)和(375.03±71.16)千元,药物不 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4.88%、4.55%和7.69%,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T0、T1、T2、T3、T4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0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咪达唑仑与丙泊酚联合给药用于老年CPB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具有显著的镇静效果,有利于减少镇静药物用量,且对患者血气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较小,较单一使用咪达唑仑有利于缩短拔管时间和ICU滞留时间,并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而较单一使用丙泊酚有利于减少治疗费用,是一种更加理想的镇静给药模式.

    咪达唑仑丙泊酚老年体外循环机械通气镇静血气指标

    瑞马唑仑与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腰椎手术患者的临床研究

    李国芳宋昱
    968-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注射剂和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用于老年腰椎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行腰椎手术老年患者按队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于麻醉诱导前的10 min,对照组通过微量注射泵泵注1.0μg·kg-1右美托咪定,试验组静脉推注0.2 mg·kg-1瑞马唑仑.在麻醉诱导后,对照组右美托咪定速率调整为0.5 μg·kg-1·h-1持续泵注,试验组瑞马唑仑速率调整为0.5 mg·kg-1·h-1持续泵注,2组均于手术结束前1 h停止泵注.2组患者的静脉诱导药均为舒芬太尼+依托咪酯+罗库溴铵,麻醉维持用药均为丙泊酚+瑞芬太尼.比较2组患者的苏醒质量、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炎症指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入组53例和58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6.83±4.53)和(6.86±3.71)min,拔管时间分别为(8.62±5.92)和(8.81±5.23)min,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停留时间分别为(38.36±6.80)和(39.36±6.27)min,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手术开始后1 h,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71.91±5.15)和(68.88±4.84)mmHg,心率分别为(68.51±5.62)和(61.93±5.88)次/分;在手术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73.08±5.78)和(70.74±6.25)mmHg,心率分别为(69.49±5.15)和(64.91±7.84)次/分,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毕拔管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分别为(20.78±2.17)和(21.86±2.63)mg·L-1,肿瘤坏死因子-α 分别为(64.55±5.96)和(70.55±5.14)pg·mL-1,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107.79±6.94)和(114.66±6.00)pg·m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均以谵妄、苏醒延迟,术后低氧血症、术后恶心呕吐为主,2组患者的上述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右美托咪定相比,瑞马唑仑不影响老年腰椎手术患者的苏醒质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同时能显著降低炎症水平,且不增加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瑞马唑仑注射剂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腰椎手术老年患者安全性评价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小儿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范三丽胡海燕金翠白静洁...
    973-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对小儿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雷尼替丁片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进行三联治疗,试验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MOT)、胃泌素(GAS)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各入组48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4%(45例/48例)和85.42%(41例/48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溃疡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1.51±0.26)和(2.08±0.42)d,反酸消失时间分别为(2.29±0.40)和(2.93±0.33)d,烧灼感消失时间分别为(2.37±0.21)和(2.85±0.54)d,住院时间分别为(6.21±1.07)和(6.94±1.25)d,血清MOT水平分别为(298.48±35.15)和(273.58±31.25)pg·mL-1,GAS 水平分别为(167.28±19.46)和(128.32±18.61)ng·L-1,IL-6 水平分 别 为(58.67±5.39)和(76.14±6.63)mg·mL-1,IL-8 水平分别为(50.08±5.16)和(58.68±5.49)mg·m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和12.50%,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小儿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能够有效缓解各项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同时降低患儿体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炎症情况,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血清炎性因子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耳后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研究

    周书芳钟志生李滇汪旭...
    97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经颅多普勒(TCD)参数、纤溶-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突发性耳聋患者按队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静脉注射,连用10 d;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倍他米松耳后注射,每次0.8 mg,隔日1次,共5次.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听力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ey)、血小板(PLT)计数],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入组50例,对照组入组50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47例/50例)和80.00%(40例/50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听阈值在0.5 kHz 下分别为(42.48±5.65)和(50.64±6.92)dB,在 1 kHz 下分别为(45.35±6.44)和(57.66±7.41)dB,在 2 kHz 下分别为(48.67±5.58)和(60.24±8.31)dB,在 4 kHz 下分别为(50.25±6.06)和(63.15±8.25)dB,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分别为(4.18±0.58)和(4.99±0.76)mpa·s,全血低切黏度分别为(9.18±1.15)和(10.31±1.28)mpa·s,血浆黏度分别为(1.44±0.32)和(1.76±0.25)mpa·s,Hcy分别为(15.57±4.25)和(21.75±4.93)μmol·L-1,PLT分别为(198.72±21.41)×109·L-1 和(212.67±18.46)×109·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耳后注射用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提高临床疗效,还有助于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清Hey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复方倍他米松耳后注射突发性耳聋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