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陈贤义

月刊

2096-4528

zglcyszz@pmph.com

010-5978720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for Clinicians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临床医生》杂志创刊于1972年,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医药卫生专业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期刊。以面向基层、突出实用性、规范继续教育为特色(与中国医师协会培训部共同主办继续教育栏目,答题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学分),为没有进修机会的医务工作者搭筑一个适宜自学提高的学习平台。内容突出新颖、实用,使读者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动物致伤五位一体的临床治疗模式

    黄立嵩王旭东
    1135-1137页

    动物致伤狂犬病感染创伤

    头面部Ⅲ级暴露犬咬伤处理流程及整形外科修复策略

    刘家炜王旭东
    1138-1141页

    犬咬伤头面部整形修复Ⅲ级暴露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用于治疗猫犬咬伤伤口的临床应用

    王连馥黄立嵩杨金红王旭东...
    1142-1144页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猫咬伤犬咬伤伤口感染

    毒蛇咬伤的诊断治疗和急救措施

    舒成王芬郑欢欢王旭东...
    1145-1147页

    毒蛇咬伤诊断治疗急救

    卵巢组织冻存移植中卵泡丢失的机制研究

    李扬璐阮祥燕
    1147-1150页

    卵巢组织冻存卵泡激活卵泡丢失生育力保护信号通路

    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中西医治疗进展

    韩绍辉王青青顼志兵
    1151-1154页

    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中医研究进展

    磷酸酪氨酸衔接蛋白1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翟俊山吴凯
    1155-1157页

    磷酸酪氨酸衔接蛋白1肿瘤基因表达

    《2024 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第2版)》解读

    彭智卢瑗瑗聂勇战
    1158-1162页

    胃癌胃肿瘤腹膜转移新辅助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对比

    黄孟芹胡丽霞李成发吴艳...
    1163-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PEG-rhG-CSF组(53例)和rhG-CSF组(47例)。比较两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FN)发生率,并记录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级。观察两组rhG-CSF或PEG-rhG-CSF化疗后1天、3天、5天、7天、10天、14天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和白细胞(WBC)变化,记录患者治疗前及化疗后14天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并统计两组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发生率。结果 相较于rhG-CSF组,PEG-rhG-CSF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FN发生率更低(P<0。05),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级更优(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ANC、WBC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发现,化疗后1天,两组ANC、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3天、5天、7天、10天、14天,PEG-rhG-CSF组患者的ANC、WBC均高于rhG-CSF组(P<0。05)。化疗后14天,两组KPS评分均升高,且PEG-rhG-CSF组更高(P<0。05)。PEG-rhG-CSF组和rhG-CS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3。21%比1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rhG-CSF相比,PEG-rhG-CSF对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全身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更佳,且在改善患者外周血象、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恶性肿瘤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艾多沙班与利伐沙班对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凝效果分析

    陈泓颖于浩鲁常红杨晓纯...
    1166-1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艾多沙班与利伐沙班对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凝效果。方法 以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接诊的75岁及以上非瓣膜性房颤伴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使用抗凝药物不同,选择接受艾多沙班15mg治疗的100例患者为A组;接受利伐沙班10mg治疗的100例患者为B组,均持续接受至少6个月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比较栓塞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APTT、TT、PT、INR、SCr、BUN、G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栓塞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出血事件总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B组的9。00%(P<0。05);两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多沙班、利伐沙班对高龄非瓣膜性房颤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凝效果相近,但艾多沙班出血事件发生率更低。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肾功能不全新型口服抗凝药艾多沙班利伐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