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医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国临床医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王玉琦

双月刊

1008-6358

zglcyx@126.com

021-64037955

200032

上海市医学院路136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

中国临床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临床医学》杂志(CN 31-1794/R,ISSN 1008-6358;邮发代号4-636)1994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临床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由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樊嘉教授担任主编,目前为双月刊,主要刊登临床医学、转化医学、生命科学、药学等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栏目形式多样,包括专家述评、论著、研究快报、短篇论著、技术与方法、临床病理(例)讨论、综述、研究简报、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奥马珠单抗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疗效与安全性:一项真实世界研究

    史婧孜丽努尔·阿不都许库尔蔡慧王坚...
    16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奥马珠单抗治疗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奥马珠单抗治疗的 26 例ABPA患者(奥马珠单抗组),以及同期收治的泼尼松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的 24 例ABPA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是奥马珠单抗治疗后ABPA急性发作次数和口服糖皮质激素节约效应,次要观察指标是治疗后呼吸道症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水平、烟曲霉sIgE水平、肺功能[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 of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胸部CT表现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奥马珠单抗组用药 6 个月和 12 个月后的ABPA急性发作次数分别为 0(0,0)次/6 个月和 0(0,1)次/6 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均较基线次数[1(1,2)次/6 个月]显著降低(P<0.001).口服泼尼松剂量由治疗前的 10(5,15)mg/d减少至治疗 6个月后的 3.125(0,5)mg/d(P<0.001),治疗 12 个月后剂量为 0(0,3.125)mg/d,显著低于基线剂量(P=0.003),但与治疗 6 个月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8).与治疗前相比,奥马珠单抗治疗 12 个月后的FeNO水平显著降低[26(13,36)×10﹣9 vs 30(18,56)×10﹣9,P=0.049],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总IgE水平、烟曲霉sIgE水平和FEV1%pred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奥马珠单抗治疗 6 个月后,23 例(88.5%)患者呼吸道症状缓解,8 例(8/16,50%)患者黏液栓明显吸收.与对照组相比,奥马珠单抗组治疗12 个月后停用口服泼尼松的患者比例更高(P=0.035).奥马珠单抗治疗期间,4 例(15.4%)患者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1 例患者合并肝细胞癌.结论 奥马珠单抗可有效减少ABPA急性发作次数,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的剂量,改善FeNO,有助于黏液栓吸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奥马珠单抗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哮喘免疫球蛋白E急性发作

    β2肾上腺素受体通过TGF-β1/Smad3信号通路调控创面愈合中的纤维增生

    曾俊豪罗祖程陆瑶栾文杰...
    169-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β2肾上腺素受体(β2 adrenergic receptor,ADRB2)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对纤维增生的调控机制.方法 将12只小鼠背部皮肤随机注射非特异性敲减ADRB2基因的腺相关病毒(AAV-ADRB2组,n=6)和对照病毒(AAV-NC组,n=6)21 d后,在背部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模型.记录术后第1、3、5、7天创面愈合率;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结构、纤维化程度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定量PCR检测ADRB2、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mRNA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胶原纤维1A1、胶原纤维3A1、TGF-β1、Smad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第5、7天,AAV-ADRB2组创面愈合率显著下降(P<0.05),伴随表皮增厚、炎症细胞增多、纤维细胞减少、胶原沉积降低;α-SMA水平显著下降(P<0.05);COL1A1/COL3A1比例减少(P<0.05);ADRB2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MMP-1和MMP-8 mRNA水平升高(P<0.01);TGF-β1/Smad3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ADRB2敲减通过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减少创面纤维化反应和结缔组织含量,提高MMP mRNA水平,降低Ⅰ型/Ⅲ型胶原比例.

    β2肾上腺素受体TGF-β1/Smad3信号通路创面愈合纤维增生

    人工智能医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元宇宙医学》创刊仪式顺利召开

    176页

    随机生存森林模型预测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杜琪殷欣任正刚
    177-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随机生存森林算法分析影响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预后因素,并构建预后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4年1月至 2017 年 12 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收治的一线治疗为TACE的HCC患者 636 例,并按照 7∶3 比例划分为训练集(n=445)和验证集(n=191).根据患者的临床数据、实验室指标及随访生存数据,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和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随机生存森林模型,并评估2 种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肿瘤负荷、年龄、基线G-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基线甲胎蛋白水平和白蛋白-胆红素分级是影响TACE治疗不能切除HC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Cox回归模型的训练集1年、3 年、5 年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782、0.796 和 0.791,验证集为 0.750、0.766 和 0.766.随机生存森林模型训练集 1 年、3 年和 5 年AUC为 0.896、0.894 和 0.875,验证集为 0.743、0.763 和 0.770.随机生存森林模型能将患者区分为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两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决策曲线显示随机生存森林模型的净获益优于Cox比例风险模型.结论 随机生存森林模型是预测TACE治疗不可切除HCC患者预后的可靠工具.

    随机生存森林模型Cox比例风险回归肝动脉化疗栓塞肝细胞癌预后模型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与纤维化-4指数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李曹杰李嘉浚徐叶陈茂培...
    186-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硬化血液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纤维化-4 指数(FIB-4)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05 年 2 月至 2017 年 7 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 300 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肝癌复发和生存情况,分析APRI、FIB-4 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生存的关系,应用ROC曲线评价APRI、FIB-4 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300 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 61 个月.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PRI、FIB-4、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DFS(HR=1.518,95%CI 1.024~2.252,P=0.038)、OS(HR=2.301,95%CI 1.270~4.167,P=0.006)的独立危险因素.时间依赖ROC(time-ROC)结果显示,APRI、FIB-4 预测术后 1 年、3年和5年DF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555~0.596,预测术后1年、3年和5年OS 的AUC为0.600~0.679.结论 基于血液生化检测的肝硬化指标APRI与FIB-4对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有限.

    肝细胞癌预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纤维化-4指数

    《元宇宙医学》征稿启事

    191页

    T1期结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转移及接受不同治疗策略后生存分析

    白斌李恒汪军肖华...
    192-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T1 期结肠神经内分泌肿瘤(colonic neuroendocrine tumor,C-NET)转移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比较未转移(T1N0M0 期)C-NET患者接受局部切除治疗(local excision,LE)或根治性手术治疗(radical surgery,RS)后的长期生存情况.方法 分析SEER数据库内 2004 年 1 月 1 日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经病理学诊断为T1 期C-NET患者的相关信息.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C-NET患者发生转移的影响因素.将未发生转移的C-NET患者分为LE组和RS组,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进行 1∶1 匹配,卡钳值设定为 0.02.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来分析患者 5 年癌症特异性生存(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转移对生存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 419 例T1 期C-NET患者,其中 19 例(4.53%)发生远处转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为 11~20 mm(HR=9.264,95%CI 3.322~25.835,P<0.001)、肿瘤位于右结肠(HR=0.116,95%CI 0.042~0.321,P<0.001)和黏膜下浸润(HR=5.842,95%CI 1.858~18.371,P= 0.003)是T1 期C-NET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未转移与转移患者的 5 年OS率分别是 94.5%和 47.4%(χ2=79.762,P<0.001),5 年CSS率分别为 99.5%和 55.7%(χ2=164.604,P<0.001).PSM前未转移C-NET患者LE及RS后 5 年OS率为 95.8%、90.1%(χ2=2.679,P=0.063),5 年CSS率为 100.0%和 97.2%(χ2=0.579,P=0.038);PSM后患者LE及RS后 5 年OS率 为 96.8%和 92.1%(χ2=3.606,P=0.058),5 年CSS率 为 100.0%和 98.5%(χ2=1.015,P=0.314).PSM后LE组和RS组按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和黏膜下浸润分层患者间5 年OS和C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最大径 11~20 mm、位于右结肠和黏膜下浸润是T1 期C-NET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LE可作为未转移T1 期C-NET的合适治疗方案.

    神经内分泌肿瘤结肠治疗策略转移SEER数据库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斑块特征指数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徐海嘉何玮过伟锋杨姗...
    200-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构建的斑块特征指数对稳定性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地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稳定性CAD患者90例,包括狭窄程度在30%~90%的目标血管135支.所有患者2周内均接受了CCTA、侵入性冠脉造影和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测量.根据有无血流动力学显著性狭窄,分为心肌缺血人群(FFR≤0.80,n=30)和非缺血人群(FFR>0.8,n=60),将135 支目标血管分为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组(FFR≤0.8,n=36)和非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组(FFR>0.8,n=99).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诊断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基于CCTA的斑块特征指数的回归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基于CCTA的斑块特征指数对稳定性CAD患者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的预测效能.结果 心肌缺血人群与非缺血人群在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非缺血组相比,心肌缺血组的斑块长度、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百分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体积、血管体积、脂质斑块体积水平较高,点状钙化、正性重塑、餐巾环征的比例较高,而最小管腔面积较小(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小管腔面积(OR=0.303,95%CI 0.178~0.517,P<0.001)和总动脉粥样硬化体积(OR=1.006,95%CI 1.002~1.010,P=0.003)为稳定性CAD患者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CCTA的斑块特征指数预测概率的回归方程为P=1/[1+e-(-1.194 41×MLA+0.006 058×TAV+0.600 912)],其诊断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的AUC为0.879(95%CI 0.811~0.928),总体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分别为 80.0%、83.3%、78.8%、58.8%、92.9%.结论 在稳定性CAD患者中,基于CCTA的斑块特征指数对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冠心病心肌缺血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斑块特征指数诊断效能

    胸部定量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黄锦贤侯东妮谢丛意陈淑靖...
    208-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胸部定量CT在早期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日至2014年5月20日上海市某社区COPD高危人群受访者,以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的COPD高危咨询者共13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高危者在基线及1年后均行肺功能及胸部CT检查,将胸部CT图像导入定量CT分析软件,收集定量CT数据.根据 1 年后的随访肺功能结果分为COPD组(n=40)与非COPD组(n=98),比较 2 组在基线时肺功能、定量CT指标的差别.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OPD高危者随访 1 年后发生COPD的预测指标,通过ROC曲线评估logistic回归模型的效能.结果 2 组基线时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第 1 秒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气道壁面积比值(WA%)、气道总数(TAC)、气道壁厚度(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组的气道内周长为10 mm处气管壁面积的平方根[Pi10;3.43(3.30,3.54)vs 3.23(3.15,3.36),P<0.001]、低于﹣950 HU的低衰减区面积百分比(LAA%-950)[2.06(0.32,6.29)vs 0.57(0.25,1.89),P=0.015]均显著高于非COPD组,COPD组平均肺密度(MLD)低于非COPD组[(﹣799.89±35.62)vs(﹣783.60±43.52),P=0.03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Pi10是患COPD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95%CI 0.714~0.868).结论 在肺功能正常的COPD高危人群中,Pi10、LAA%﹣950 升高的患者 1 年后COPD发病率高,提示胸部定量CT的指标如Pi10、LAA%-950 有助于临床医生识别早期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定量CT肺功能气道壁厚度肺密度

    血清FGF23、Klotho蛋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性

    何正佳王娇王成军鲍晓荣...
    215-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Klotho蛋白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cardiac valve calcification,CVC)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22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 169 例,采用心脏超声检查患者CVC情况.结果 169例MHD患者中CVC者共111例,占65.68%.与非CVC组相比,CVC组FGF23、β2微球蛋白、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年龄、男性占比显著高,Klotho、透前肌酐、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iPTH水平显著低(均P<0.05).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提示FGF23、年龄、男性、β2微球蛋白、BNP与CVC正相关(r=0.20、0.41、0.15、0.28、0.12),Klotho、透前肌酐、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iPTH与CVC负相关(r=﹣0.16、﹣0.17、﹣0.16、﹣0.17、﹣0.16).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GF23、Klotho、年龄、β2微球蛋白是MHD患者CV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MHD患者易发生CVC,血清FGF23 水平与CVC正相关,Klotho蛋白水平与CVC负相关,FGF23、Klotho、年龄、β2微球蛋白是MHD患者CVC的独立影响因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心脏瓣膜钙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Klotho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