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医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国临床医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王玉琦

双月刊

1008-6358

zglcyx@126.com

021-64037955

200032

上海市医学院路136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

中国临床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临床医学》杂志(CN 31-1794/R,ISSN 1008-6358;邮发代号4-636)1994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临床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由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樊嘉教授担任主编,目前为双月刊,主要刊登临床医学、转化医学、生命科学、药学等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栏目形式多样,包括专家述评、论著、研究快报、短篇论著、技术与方法、临床病理(例)讨论、综述、研究简报、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浆补体H因子在腹膜透析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刘子毓孙丽君汤晓静李林...
    22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中血浆补体H因子的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 2018 年 4 月至 2021年 4 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病科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 82 例,根据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的血浆补体H因子水平分为低H因子组(<320 μg/mL,n=41)和高H因子组(>320 μg/mL,n=41),选择同时期体检中心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8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腹透患者血浆H因子水平与其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随访3年,分析血浆H因子与腹透并发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低H因子组和高H因子组在性别、年龄、透析龄、尿量、透析充分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H因子组较高H因子组的血浆白蛋白、总蛋白及胆固醇水平低(P<0.05).在3年的随访中,低H因子组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于高H因子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低水平H因子是发生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4,95%CI 1.18~15.33).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血浆补体H因子水平低可能提示低蛋白血症及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风险的增加.

    腹膜透析血浆补体H因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上海老年体检者体质量指数与血压、血脂、腰臀比及血红蛋白的关系

    苏建花许海民程克文沈晓冬...
    227-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体质量指数(BMI)与血压(BP)、血脂、腰臀比(WHR)及血红蛋白(Hb)的关系.方法 以 2023 年 2 月至 2023 年 10 月上海市宝山区某社区 10 978 名≥65 岁老年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C)、臀围(H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Hb,计算BMI、WHR.根据中国BMI参考标准将老年人分为消瘦组(<18.5 kg/m2,n=310)、正常体质量组(18.5 kg/m2≤BMI<24 kg/m2,n=4 692)、超重组(24 kg/m2≤BMI<28 kg/m2,n=4 615)和肥胖组(≥28 kg/m2,n= 1 361),比较4组BP、血脂、WHR、Hb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老年男性受检者BMI、WC、HC、WHR、SBP、DBP、Hb水平均高于老年女性(均P<0.01),TC、HDL、LDL水平均低于老年女性(均P<0.01).4组的SBP、DBP、TC、HDL、LDL、WHR、H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BMI与SBP、DBP、TC、LDL、WHR、Hb均正相关(r=0.109、0.064、0.041、0.042、0.108、0.089,均P<0.01),与HDL负相关(r=﹣0.106,P<0.01).正常体质量组老年男性的BMI高于老年女性,肥胖组老年女性的BMI高于老年男性(均P<0.01).正常体质量组年龄<75 岁老年人的BMI高于年龄≥75 岁老年人(P<0.05).结论 BMI与老年人健康关系密切,维持理想的BMI是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及预防慢性疾病的基础.

    老年人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腰臀比血红蛋白

    儿童期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

    杨海花卫海燕王诗琦黄爱...
    23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α-hydroxylase/17,20-lyase deficiency,17OHD)在儿童期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 4 例 17OHD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基因突变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4 例患儿确诊时,年龄为 11 月 21天至 10 岁 6 月;染色体核型均为 46,XY;社会性别为男性 1 例,女性 3 例;主诉为阴茎短小 1 例、腹股沟肿块 1 例、高血压2级2例;彩超检查分别在阴囊、腹股沟、腹股沟内环口发现睾丸3例.4例患儿8点皮质醇、睾酮、雄烯二酮水平均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孕酮、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均升高,17 羟孕酮均正常.3 例患儿血钾轻度减低(3.44~3.48 mmol/L).CYP17A1 纯合突变 1 例,复合杂合突变 3 例,其中c.563 A>G和c.436+1G>T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位点,3例均存在c.985_987delinsAA变异;4 例均接受口服氢化可的松治疗.结论 外生殖器异常、腹股沟/阴唇包块及高血压是46,XY的17OHD儿童期的主要表现,早期规范治疗可减少并发症,CYP17A1 c.985_987delinsAA变异可能为我国 17OHD患儿的热点变异.

    CYP17A1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性发育异常高血压

    《健康促进》征稿启事

    《健康促进》编辑部
    240页

    Ⅰa型糖原贮积症临床特征分析

    汤婷婷巫丽丽周园媛林寰东...
    241-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成人与儿童糖原贮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Ⅰa型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成人GSDⅠa型的认识.方法 纳入2010至2023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的GSD Ⅰa型患者共10例,其中成人组(19~36岁)5例、儿童组(0.5~11岁)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特点.结果 成人组和儿童组均有高三酰甘油血症、高尿酸血症、高乳酸血症;成人组以肝腺瘤(5例)、痛风(4例)表现更明显,儿童组以低血糖(3例)、肝肿大(4例)及生长发育迟缓(3例)为主要表现.结论 GSDⅠa型患者常有代谢异常综合征,主要为高三酰甘油血症、高尿酸血症、高乳酸血症,其中成人患者常合并肝腺瘤,可表现为低血糖或接近正常低值的空腹血糖,上述临床表现组合可作为其诊断依据.

    糖原贮积症成人肝腺瘤轻度低血糖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完整保留女性生殖器官的临床实践

    叶宸王益陈印宋瑞祥...
    246-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完整保留女性生殖器官的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 选择 2020 年和 2021 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 例拟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女性膀胱癌患者,术前评估患者病情,结合患者意愿,术中予完整保留生殖器官,术后定期随访,评估疗效和预后.结果 2 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相关并发症.2 例患者分别随访 22 个月、36 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复发,性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为良好,其中 1 例患者术后第 17 个月顺利妊娠,常规产检及无创胎儿DNA检测未见异常.结论 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完整保留女性生殖器官可使患者术后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尤其能保护育龄期女性生育功能.

    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生殖器官女性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团队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慢阻肺患者家庭无创通气管理的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成果发表

    250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传导阻滞及起搏器植入的预测因子研究进展

    范家宁林大卫周达新
    251-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是由先天或后天因素引起的瓣膜结构改变,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重度AS微创治疗方法.自 2011 年被FDA首次批准应用于无法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重度AS患者以来,其适应证不断扩展至中低手术风险AS人群.人工瓣膜植入后可压迫位于主动脉根部的房室传导系统,导致术后心脏传导异常的发生,永久起搏器植入(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PPMI)是其治疗手段.TAVR术后PPMI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对TAVR术后传导功能障碍发生及PPMI的预测因素进行综述.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左束支阻滞房室阻滞永久起搏器植入

    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胡永陈一兴杜世锁曾昭冲...
    257-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一种多功能炎性细胞因子,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调节途径多样,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子信号通路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在HCC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外周血TNF-α浓度和肿瘤组织中TNF-α浓度对HCC患者接受一些治疗后的预后表现出了较好的预测价值,但对接受精确放疗的HCC患者预后预测价值,需要被进一步明确.

    肿瘤坏死因子α肝细胞癌放射治疗预后

    靶向谷氨酰胺代谢治疗肿瘤及改善肿瘤微环境研究进展

    辛映烨范瑄袁昊倪良伟...
    262-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谷氨酰胺作为人体中最丰富的自由氨基酸,对多种生理过程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提供细胞能量、支持免疫系统功能、维持肠道健康以及辅助氮运输.正常生理条件下,肌肉组织是谷氨酰胺的主要合成和释放场所.谷氨酰胺被释放入血液中后,转运到肠道和免疫器官等发挥相应作用.然而,在疾病状态,尤其是肿瘤存在的情况下,谷氨酰胺的代谢和功能发生显著变化.谷氨酰胺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参与调节肿瘤细胞内多种信号传导途径,包括影响细胞生长、存活的mTOR和AMPK代谢途径等.本文对肿瘤细胞中谷氨酰胺参与的代谢步骤及谷氨酰胺阻断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谷氨酰胺三羧酸循环代谢重编程肿瘤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