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林副特产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林副特产
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中国林副特产

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佟立君

双月刊

1001-6902

zglftc@sohu.net

0453-6527409

157011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北山街165号

中国林副特产/Journal Forest by-Product and Speciality in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林业局主管的全国性技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应用技术为主,报道林业多种经营的管理决策,体制改革探讨;报道山野菜、中草药、果树、油料、香料等经济植物、食用菌以及野生动物的种植(养殖)、开发、产品加工、资源调查等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黑木耳酥皮饼的工艺研究

    孙靖辰张跃新张新华王庆江...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黑木耳为主要原料,以低筋面粉、黄油、白砂糖、糯米粉等为辅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黑木耳酥皮饼的加工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黑木耳酥皮饼制作的最佳配方为油皮,低筋面粉 125 g、黄油 25g、水 60 g、白砂糖 15g;油酥:低筋面粉 125 g、黄油 80 g;馅料:糯米粉 20 g、白芝麻 8。5 g、白砂糖 25 g、170 g 黑木耳碎块、黄油 20 g、水 56 g,上火 180℃,下火 190℃,烘培时间 60 min,在此条件下制作的黑木耳酥皮饼金黄酥脆、软糯香甜、表面光滑、有浓厚的黑木耳口感。

    黑木耳酥皮饼单因素感官评价

    花楸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筛选的研究

    勾智丽张赭苒谭士良李月胜...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花楸叶片作外植体,通过试验,筛选出花楸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激素种类及使用浓度。试验表明:MS培养基为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6-BA为最佳细胞分裂素,使用浓度为 1 mg/L。NAA为最佳生长素,使用浓度为 0。1 mg/L。激素组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为MS+6-BA1 mg/L+NAA0。1 mg/L。

    花楸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

    沙松种源试验生长稳定性分析

    吴迪孙岳胤陶双勇卢泰羽...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在苇河青山种子园、林口青山种子园和绥阳双桥林场 3 各试验点营造的 10 个沙松种源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进行多点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生长性状在不同地点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地径在种源和地点间表现出显著交互作用。通过对沙松种源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露水河、海林和林口种源为高产稳定型种源,柴河种源为高产非稳定型种源,东京城、临江、清源和宽甸种源为低产稳定型种源,桓仁和凤城种源为低产非稳定型种源。

    沙松种源多点联合分析稳定性分析

    赣中低丘陵地杉木、芳樟和茶叶间种模式研究

    肖丽丁曾琼黄雪龙曾兰香...
    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红壤低丘岗地杉木经营最佳模式,通过筛选杉木优良品种(类型>和实行林木间种套种技术措施,建成杉木高效模式以求改善林地生态环境,获得较髙的效益。研究表明:从 3 年生幼林高度的差异比较,融水杉比红心杉高生长要快,髙出 23。6%;杉木间作芳樟的林地树冠覆盖率比杉木间作茶叶的林地树冠覆盖率高出 34。5%。

    杉木芳樟间种水土流失模式

    铵硝氮比对针阔混交林木荷和杉木幼苗生长影响

    涂升志
    10-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不同铵硝态氮配比对木荷与杉木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幼苗生长质量的影响。建立 20 m×20 m 的标准样地,在标准样地中以 3m×2m行株距进行木荷和杉木混交林的种植,设置 4 个处理,每个组别进行 3 次重复。对不同组别杉木和木荷进行光合特性测定、幼苗生长量测定来判断不同铵硝态氮对木荷与杉木混交林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铵硝态氮的配比对针阔混交林木荷和杉木的光合特性存在较为显著的影响,将铵态氮和硝态氮的配比设置为 5∶5有利于提升杉木的光合特性,将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设置为 3∶7有利于提升木荷的光合特性。不同铵硝态氮配比会影响针阔混交林木荷和杉木的生长质量,将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设置为 5∶5有利于提升杉木的生长质量,将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设置为 3∶7有利于提升木荷的生长质量。

    针阔混交林木荷杉木铵态氮硝态氮光合特性生长量

    毛竹林套种三叶青和多花黄精种植及经济效益分析

    吴剑锋赖吴岗齐川陈军华...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毛竹子林下套种三叶青和多花黄精种植技术进行总结,主要包括毛竹林选择、种植方法、摘蕾和引蔓、合理施肥、水分管理和适时采收,同进分析了该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种植模式具有提高林地利用率、提升药材品质、提高种植效益的优势,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套种每亩三叶青产值为 24 011 元,多花黄精产值为 6 139 元,净收益在 18 110 元左右。

    毛竹林三叶青多花黄精套种

    采伐强度对木兰围场国有林场针阔混交林碳储量的影响

    李大勇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不同采伐强度对木兰围场国有林场针阔混交林生态平衡的影响。选取木兰围场国有林场三块针阔混交林作为调查样地,设置三种采伐强度,分别 0、20%、35%,对比不同采伐强度下总碳储量、各植被层净生产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净生产能力。研究表明: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加,木兰围场国有林场针阔混交林总碳储量呈先下降后增长趋势,植被层净生产能力(NPP)呈持续增长趋势,但是不同植物层 NPP 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乔木层NPP呈下降趋势,灌木层、草本层呈持续增长趋势。

    针阔混交林采伐强度碳汇功能生态系统净生产能力生态平衡

    日本菟丝子对薇甘菊的化感防治潜力研究

    谢亚利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抑制薇甘菊的种子萌发与生长,利用日本菟丝子的化感作用,开展了其对薇甘菊的化感防治潜力的全方位深入研究。化感防治潜力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菟丝子对于薇甘菊种子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化学感应综合防控作用。在较低的浓度处理下,这种化学感应防控效果相对较为微弱,随着处理浓度的逐渐提升,化学感应抑制作用也相应地逐渐增强。

    日本菟丝子化感薇甘菊防治潜力

    甘肃省张掖地区高原山区苹果栽培技术研究

    李静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甘肃省张掖地区高原山区苹果栽培技术要点,提高当地苹果品质,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了解甘肃省张掖地区气候、地形、种植历史等苹果栽培现状。重点研究套袋栽培技术、苹果园覆盖银色反光膜、摘叶转果技术对苹果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摘叶转果技术能够提高苹果着色率,改善苹果着色不均匀的问题,还能提升外观品质。

    张掖地区苹果摘叶转果套袋栽培技术银色反光膜

    腐殖酸水溶肥在辣椒栽培中的应用

    王霞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通过将喷 2%尿素+0。4%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在辣椒初花期、盛花期、辣椒彭大期各喷施一次腐殖酸水溶肥与常规种植喷清水(基施普通农家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辣椒初花期、盛花期、辣椒彭大期各喷施一次腐殖酸水溶肥时其产量最高为 2880kg/亩,并且大果率最高。

    辣椒产量大果率腐殖酸水溶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