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雷晓虹

双月刊

1009-6922

lshdxxb@yahoo.com.cn

0833-2118933

614000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北路116号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Lesh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发表本校及社会各界的教学、科研论文,为提高党的干部队伍素质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马克思主义形塑——基于整体论视角的展开

    王涛赵肖斌
    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解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内容的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必须置于马克思主义整体论的体系框架中,从作为马克思主义整体论之方法论的协作理论、利益共同体思想以及历史合力论中获得泽润的知识基础.协作劳动的四种积极效应以及"乐队总指挥"的论述意味着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运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协作优越性的发挥;注重个人与集体"共同利益"实现的社会主义"真正共同体"既回答了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根本实践目标,也耦合了共同富裕的实践方式与内涵要求;力的"平行四边形"以及"合力"的冲突形成则为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建构提供了具体方法论指导.只有不断调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结构关系、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立足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才能形成推动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发展的巨大合力.

    新型举国体制中国式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协作理论历史合力论利益共同体

    算法推荐时代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表征、危害及应对

    刘妃范洁
    1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借助算法推荐等数字媒介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技术条件,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不断翻新花样,呈现出传播话语"软性化"、传播方式"精准化"、传播内容"可信化"、传播影响"深远化"等新表征.算法推荐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错误历史观,其借助算法推荐技术进行传播,很容易四处蔓延,从而给个人、社会和国家带来思想困惑、意义迷失、政治危机、安全侵蚀等严重后果.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准确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理论实质基础上多维度采取反制举措,从坚守主流阵地、优化算法设计、加强算法规制和培育算法素养等方面入手,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在算法推荐场域的滥觞,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算法历史虚无主义传播应对

    留守中央整党研究

    李茂徐建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留守中央在面临外部严峻挑战、党组织被严重破坏的困境之下,以整党为抓手推动党的建设和革命的发展.其整党举措主要有三条:一是纠正党内对秘密工作的错误认识,转变党的组织形式;二是加强党支部建设、强化党员责任担当与培养独立工作能力;三是将党的整顿与反日运动相结合,以此推进党的改造.通过整党,理论上澄清了对秘密工作的错误认识,推动了各地党委更好地适应白色恐怖环境;加快了党支部的恢复与建设,在领导反日运动中党组织得到发展、党员得到锻炼.其不足之处在于当时整党仍未彻底跳出以改变党员阶级出身来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局限.可贵的是,留守中央在整党中贯穿了无产阶级政党只有"获得广大群众的信仰与拥护"才有"伟大的力量"的重要思想,它与党的六大的主旨精神吻合,保证了中国革命在党的六大召开期间依然得到正确领导而顺利推进.

    留守中央整党秘密工作党支部建设反日运动

    组织同构与职能优化:党建势能助推乡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以建德市"链组党建"模式为例

    张明杰
    38-4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组织同构理论为研究视角,基于非典型性山区县——浙江省建德市"链组党建"实践模式的整体行为逻辑,从组织同构与职能优化两个维度切入来讨论基层党建联建形塑的党建势能助推乡村共同富裕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基于政府逻辑的规范性机制、市场逻辑的强制性机制和混合竞争性机制共同作用创新基层党建联建模式,以"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左右互通、整体高效"为破题思路,有效驱动形成"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联合发展机制,将党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充分转化为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效能.党建联建模式打破了既有行政区划,实现了基层党组织科学引领、行政部门有力推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龙头企业有效带动的"多元合一"融合发展,是山区县资源匮乏型地区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组织同构职能优化党建势能共同富裕"链组党建"

    乡村振兴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区域化党建的形成逻辑和作用机制——基于"援马综合党委"的个案研究

    陈承新曾谢阳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化党建是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党建新形态,是新时代党发挥社会整合功能的实践载体.乡村振兴背景下,区域化党建成为欠发达地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从区域化党建的实践逻辑出发,应用"结构-过程-效能"的整体性框架阐析"援马综合党委"的形成逻辑、作用机制与实践成效.研究发现,欠发达地区区域化党建是基于地区特有问题逻辑所构建形成的党建共同体模式,主张通过党组织内外互联和党员有机关联,推动形成党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开放性组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领导力与组织力的效用路径在乡村场域内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整合和动员功能,统筹区域发展资源,确保多元主体基于正确方向开展联合行动,提升区域发展能力,推动外源帮扶供给向内生振兴发展的有机转变.

    区域化党建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结构-过程-效能

    数字技术赋能智慧社区治理的优化路径研究——以成都市智慧社区建设为例

    姜敏
    5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赋能智慧社区治理有其深刻的技术逻辑、制度逻辑和价值逻辑,是新时代推进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和新发展理念下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的关键路径.成都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信息化数字平台为治理载体,自上而下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在智慧社区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特色场景打造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但还存在政策落地不均衡、治理数据互联互通不足、社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不足等治理梗阻.需要从制度供给、技术支撑、多元协同、队伍培育四个层面推进数字技术更优赋能智慧社区治理,最大化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使智慧社区成为真正承载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场域空间.

    智慧社区数字赋能社区治理数字技术

    治理折叠化:城市社区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失灵现象及其对策研究——以四川省M市P小区和Z小区为例

    姜彦辰周维
    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治理转型方兴未艾,新兴治理主体的涌入对传统治理结构造成明显冲击并产生了多主体协同失灵现象.治理折叠化是指城市社区中虽然存在多元治理主体,但面对公共问题时却难以合作,主体治理能力与社区公共价值不断被折叠.地处同一街道的P小区和Z小区在面对社区公共事务治理难题时呈现出迥异的状态,其中P小区由于抗争与避责同时交织于社区场域而造成了严重的治理危机,产生了治理折叠化现象;而Z小区虽然也曾面临公共危机,却最终由乱而治,实现了有机协同.研究发现,治理折叠化将消解社区认同、扭曲主体行为、降低治理绩效,而社区公共领域逼仄、公共权威缺位、社会资本不足以及主体治理能力孱弱则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为此,需要加强公共领域建设,塑造社区公共权威,重视社会资本积累,推动技术手段运用.

    社区治理简约治理多元主体协同失灵治理折叠化

    农村人居环境韧性治理的路径探析——基于"结构-制度-技术"框架分析

    汪圆圆
    79-8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解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风险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基层治理创新的必然要求.但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仍存在治理结构单一、制度不健全和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而韧性治理的自主性、灵活性、抗逆性、适应性契合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新要求,成为了乡村治理的新方向.通过对R市Y县进行分析发现,其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存在结构、制度和技术三个维度的不足,人居环境治理面临挑战.通过建立"结构-制度-技术"的分析框架,明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行动实践与理论机制,从三个维度提出了加强Y县农村人居环境韧性的可行措施:一是强化多元主体协作治理,增强结构韧性;二是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制度保障,重视制度韧性;三是提高乡村数智治理能力,发展技术韧性.

    农村人居环境韧性治理乡村治理

    乐山市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

    杜小三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民宿作为个性化的住宿产品,承载了丰富住宿产品类型、推动住宿业转型升级的重任,既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乐山市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特色鲜明、交通便利,这为乡村民宿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乡村民宿起步早却发展慢,存在规划布局滞后、质量良莠不齐、融合度偏低、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不能更好地支撑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随着休闲旅游和大众旅游的蓬勃兴起,传统的旅游住宿产品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乡村民宿亟需迭代升级.这就需要突破对传统民宿的认知,从单一的工具性向审美性、舒适性转变,发挥好传统乡土文化的情感价值和山清水秀空间的生态价值,把握好情怀与经济的平衡,掌握好城市和乡村的距离,创造性、差异化、特色化、品质化、共生化发展.

    乡村旅游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乐山

    以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考察与分析——以乐山市沐川县为例

    朱明军
    94-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是用最少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发展,是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开展绿色发展的理论研究、探讨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更好地提升我国绿色发展水平,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沐川县立足县域绿色生态优势,着力发展生态工业,持续壮大现代绿色农业,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为生态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但与此同时,在绿色发展方面还存在经济质效不高、项目支撑不够、服务承载力不强、产业发展不足等问题,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此,沐川县通过实施转型提升战略、"两山"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引领战略、民生优先战略促进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