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疗养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疗养医学
中国疗养医学

月刊

1005-619X

zglyyx@126.com

0335-4030054

066104

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保二路13号

中国疗养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onvalescent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将坚持知识性、学术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坚持公正、严谨的学风和朴实、清新的文风,鼓励不同学术思想和学派的讨论与争鸣,以创新意识传承祖国传统文化,光大现代疗养医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嵌入式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中的价值

    张培培郭雅静牛璐璐
    703-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嵌入式运动想象联合双侧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许昌市中医院125例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给予双侧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嵌入式运动想象疗法,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表面肌电指标、生活质量及单侧空间忽略检测异常率.结果 干预1个月末和3个月末,Fugl-Meyer评分评分(FMA)(上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肱二、肱三头肌均方根值(RMS)、中位频率(MF)、积分肌电值(iEMG)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01);干预后单侧空间忽略检测异常率观察组为15.87%(10/63)低于对照组32.26%(20/62),χ2=4.599,P=0.032.改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嵌入式运动想象辅助疗法能通过改善上肢功能及表面肌电指标及临床症状,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嵌入式运动想象疗法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有氧运动训练对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赵晓坤周俊杰张倩倩
    706-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有氧运动训练对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抛硬币的方式将113例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对照组辅以有氧运动训练,观察组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两组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P300水平.结果 观察组连线测验A和B(TMT-A and TMT-B)时间、P300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定(MoCA)、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P300振幅水平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结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有氧运动训练对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有显著的康复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P300水平.

    重复经颅磁刺激有氧运动脑外伤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吞咽功能训练应用于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秦玉领关春娥赵艳荣
    708-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吞咽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105例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52例患者接受呼吸肌训练、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观察组53例加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吞咽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分级、吞咽功能、心理状态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8.76±2.71)分低于对照组的(55.75±3.95)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7.66±3.12)分低于对照组的(57.12±4.43)分,舌骨上肌群肌电积分值(iEMG)为(27.89±5.11)V·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07±3.39)V·s(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吞咽功能训练能够有效增强吞咽肌群肌力,改善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吞咽功能,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基于跨理论模型吞咽功能训练喉癌

    rTMS治疗ACI后伴吞咽障碍老年患者的效果观察

    乔奎红刘献玲范灵慧杨继刚...
    710-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梗死(ACI)后伴吞咽障碍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科128例脑梗死后伴吞咽障碍老年患者,对照组64例给予自制吞咽功能训练操,观察组64例增加10 MHz模式下rTMS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效果、吞咽功能改善评分、营养检测指标、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吞咽功能改善效果低于观察组(P<0.001);对照组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26.35±3.16)分高于观察组(17.25±2.04)分(P<0.001)、藤岛一郎评分(6.28±1.32)分低于观察组(8.15±1.47)分(P<0.001);营养学指标水平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误吸率9.38%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4.69%相较于观察组误吸率3.13%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自制吞咽功能训练操治疗脑梗死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有效恢复吞咽功能,增加营养吸收,安全性较高.

    自制吞咽功能训练操误吸风险营养指标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袁少印王幸
    713-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某院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6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在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口肌生物反馈训练,观察组予以健侧吞咽运动皮质1.5 mA阳极电流刺激联合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疗效与干预前、干预4周后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吞咽障碍的结局与严重度量表(DOSS)评分、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水平.结果 经干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周后MMASA、DOSS评分与Hb、Alb、PAB水平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tDCS联合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提升疗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与营养状况.

    健侧吞咽运动皮质1.5Ma阳极电流刺激口肌生物反馈训练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循阴经取患侧穴位透刺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研究

    王俊敏王志永王栋
    715-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循阴经取患侧穴位透刺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偏瘫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前瞻性试验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83例ACI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循阴经取患侧穴位透刺治疗.对比治疗30 d后两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BI)及上、下肢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BI(81.13±5.35)分、上肢FMA评分(57.01±4.35)分及下肢FMA评分(27.32±3.68)分均高于对照组(72.25±6.03)分、(27.32±3.68)分、(24.06±4.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01、5.849、3.789,P均<0.001).结论 循阴经取患侧穴位透刺用于ACI偏瘫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脑梗死偏瘫循阴经取穴透刺治疗神经功能

    针灸通督法辨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张可钟乐
    718-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针灸通督法辨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辽宁省优抚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针灸通督治疗方法,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Barthel指数(BI)评分、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BI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针灸通督方法治疗,疗效显著,可显著提升神经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针灸通督法缺血性脑卒中总有效率

    中医针刺结合肢体训练对中风后偏瘫的干预效果

    白晓辉崔炎增白继琼
    720-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肢体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中风后偏瘫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用药指导,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肢体训练,观察组接受中医针刺结合肢体训练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36/39)高于对照组74.36%(29/39)(P<0.05);治疗后,两组眼斜口歪、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中风后偏瘫患者通过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肢体训练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中风偏瘫醒脑开窍针法肢体训练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特勤人员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陈静周晨洁郑冬图吴芳园...
    722-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针灸推拿治疗特勤人员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该病治疗方案的选取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空军某疗养中心治疗的36例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特勤人员,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各18例.对照组接受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Harri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rris评分(85.24±6.32)分高于对照组(74.10±8.95)分,中医证候积分(1.52±0.67)分、VAS评分(3.16±0.85)分低于对照组(2.69±0.68)分、(4.70±0.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针灸推拿是治疗特勤人员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有效方法,能够消除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功能活动度.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特勤人员针灸推拿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

    悬吊运动对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慢性腰背疼痛的研究

    赵淑萍孙倩李静
    724-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耐受程度的渐进式悬吊运动训练对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慢性腰背疼痛患者疼痛程度、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7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慢性腰背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49例增加基于耐受程度的渐进式悬吊运动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开始缓解的时间和疼痛完全消失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腰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比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肺活量、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最大通气量和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指标均比治疗前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理能力(70.24±6.61)分、心理健康(83.24±8.35)分和社交能力(88.35±6.37)分均优于对照组[(62.75±7.48)分、(70.35±9.26)分、(72.36±7.41)分](P<0.05).结论 基于耐受程度的渐进式悬吊运动训练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疗效确切,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渐进式悬吊运动训练特发性脊柱侧弯肺功能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