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疗养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疗养医学
中国疗养医学

月刊

1005-619X

zglyyx@126.com

0335-4030054

066104

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保二路13号

中国疗养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onvalescent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将坚持知识性、学术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坚持公正、严谨的学风和朴实、清新的文风,鼓励不同学术思想和学派的讨论与争鸣,以创新意识传承祖国传统文化,光大现代疗养医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傅莹莹
    726-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针灸科收治的失眠患者中选取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药物组25例与针灸组25例,药物组患者服用天王补心丸进行治疗,针灸组患者则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及主客观睡眠参数.结果 治疗后针灸组PSQI评分为(6.29±2.34)分,低于药物组的(9.51±2.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针灸组患者主观、客观睡醒次数为(3.25±1.12)次、(3.15±1.33)次,均少于药物组的(6.89±1.87)次、(7.22±2.14)次;主观、客观睡眠潜伏期为(34.54±25.18)min、(30.19±14.15)min,均短于药物组的(54.28±32.02)min、(45.21±25.17)min;主观、客观总睡眠时间为(436.28±62.82)min、(402.29±48.27)min,均长于药物组的(324.21±59.28)min、(345.46±43.85)min,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针灸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

    针灸疗法失眠临床应用价值

    隔牵正散灸联合调督和胃针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价

    梁芳芳
    729-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隔牵正散灸联合调督和胃针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价.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沈阳市沈北新区中医院5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隔牵正散灸联合调督和胃针法针刺,连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面瘫程度[躯体功能(FDIP)、社会功能(FDIS)].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61.54%(P<0.05);治疗后实验组口眼斜、额纹消失、目不能闭评分及FDIS评分低于对照组,FDI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隔牵正散灸联合调督和胃针法针刺可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医证候,减轻面瘫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周围性面瘫调督和胃针法针刺隔牵正散灸强的松甲钴胺片

    核心肌力训练对军人训练致下腰痛的干预效果

    周立坤郭旖旎于晓波
    731-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核心肌力训练对军人训练致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训练致下腰痛的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交替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物理疗法,包括超短波、干扰电、脉冲激光、针灸、中频电疗等,健康教育内容教会患者腰背肌功能锻炼,包括三点式支撑法、五点式支撑法、燕飞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核心肌力的练习.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1.93±1.12)分,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2.55±1.22)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屈力、后伸力、左侧弯力、右侧弯力平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病情复发率为77.5%,再治疗率为52.5%,对照组病情复发率95.0%,再治疗率8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核心肌力练习对训练致下腰痛患者有明显效果.

    核心肌力训练伤下腰痛

    高原部队康复疗养员健康状况调查及康复疗养措施研究

    胡冰冰裴志刚
    734-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高原部队疗养员健康状况,为制定高原部队疗养保健措施及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大连康复疗养中心康复训练科住院的30例高原部队软组织伤病疗养员进行全面健康体检,采用四维疗法(手法、针法、药物、身心调理法)、自然疗养因子、保健知识宣教等手段,进行疾病矫治和预防保健.结果 发现5例尿酸(UA)增高、5例促甲状腺激素(TSH)增高、21例血红蛋白(Hb)增多、19例直接胆红素(DBIL)增高、11例存在睡眠问题.经过1个月康复疗养,软组织伤病治愈率90%,睡眠状况改善,Hb及胆红素水平下降,疗养前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养满意度达到98%.结论 高原官兵身体健康状况欠佳,康复疗养中心应制定针对性的康复疗养保健方案,尽早采取疾病防治措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维护和提高高原部队战斗力提供有力保障.

    高原部队健康状况康复疗养措施

    运动功能弱势评估联合功能性动作练习在训练伤预防中的作用

    姚聪良刘梦玉刘薇郑双锦...
    738-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运动功能弱势评估联合功能性动作练习对训练伤预防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某疗养中心疗养且通过运动功能弱势评估发现存在运动功能弱势(姿势或平衡)的疗养员共60例,采用摸红蓝球法(摸到红球进对照组,摸到蓝球进观察组)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前者进行常规体训,后者在常规体训基础上融入功能性动作练习,为期1个月,结束后再次进行运动功能弱势评估,并随访观察半年、一年训练伤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训练前后功能性动作筛查(FM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4.37±1.230)分VS(0.37±0.765)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善亦较对照组明显[(8.27±7.856)分VS(1.20±3.508)分].训练伤的发生率在半年、一年随访时均低于对照组(半年随访20.0%VS 46.7%,一年随访26.7%VS 7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动功能弱势评估联合功能性动作练习能有效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可用于预防训练伤.

    运动功能弱势评估功能性动作练习训练伤预防

    3D-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单支重度病变患者PCI术前后右心室功能的价值

    范铭李阳魏晓玉王华...
    740-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 speckletracking technique,3D-STI)评价冠状动脉单支重度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后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某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接受PCI治疗的50例冠状动脉单支重度病变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56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病例组PCI术前和对照组常规超声参数、3D-STI参数,病例组PCI术后1个月3D-STI参数.结果 病例组PCI术前右心室心肌功能指数(RVMPI)较对照组高,室间隔纵向应变(Sep-RVLS)、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FW-RVLS)、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3D)较对照组低(P<0.001),其余常规超声参数和3D-STI参数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PCI术后Sep-RVLS、FW-RVLS及TAPSE-3D较术前升高(P<0.05),其余3D-STI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STI技术可定量评价冠状动脉单支重度病变患者PCI术前后右心室功能,Sep-RVLS、FW-RVLS、TAPSE-3D降低对右心室功能受损具有较好的提示作用.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冠状动脉病变右心室功能

    不同冠心病心力衰竭分级患者血清MMP及其组织抑制剂表达的变化观察

    陈杰
    742-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冠心病心力衰竭分级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其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 针对某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同时期的9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MMP指标(MMP-2、MMP-9及MMP-14)及TIMP指标(TIMP-1及TIMP-2),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心力衰竭分级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MMP指标MMP-2(49.03±6.33)ng/L、MMP-9(167.20±15.35)ng/L、MMP-14(30.39±5.10)μg/L均高于对照组MMP-2(20.21±2.63)ng/L、MMP-9(80.35±7.93)ng/L、MMP-14(20.26±3.31)μg/L,观察组患者血清TIMP-1(262.63±22.63)μg/L、TIMP-2(265.01±22.63)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IMP-1(350.56±31.37)μg/L、TIMP-2(366.37±30.12)ng/L,观察组心力衰竭分级较高者的血清MMP指标显著高于分级较低者,血清TIMP指标则显著低于分级较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MMP及TIMP表达显著异常,且不同心力衰竭分级患者的差异显著,血清MMP及TIMP表达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

    冠心病心力衰竭血清抑制剂

    Watson多元化关怀模式在乳腺癌化疗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应用

    李娜
    745-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Watson多元化关怀干预模式在乳腺癌化疗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Watson关怀模式干预.干预前后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the 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RPFS)评估患者CRF水平.护士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心理健康水平.采用乳腺癌治疗功能评价系统(FACTB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自制住院患者人文关怀满意度调查表比较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RPFS总分(4.00±2.9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35±2.80)分;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104.60±14.8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5.56±9.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对护士人文关怀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Watson多元化关怀干预模式应用于乳腺癌化疗癌因性疲乏患者,体现Watson关怀理论的全面性和关怀价值,有效维持患者体力、精力稳定,降低化疗毒副反应,帮助患者建立正向健康心态以尽快适应术后角色改变和身体变化,从而显著缓解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及负性情绪,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促进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Watson关怀理论关怀护理乳腺癌癌因性疲乏

    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回顾分析

    安淑香赵丹
    750-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最新文献进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间报告的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20例,通过大体及组织学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术前大部分难以作出明确诊断,术后活检有利于证实,免疫组化对其诊断有帮助,但主要还是依据组织学形态特征.结论 准确且规范的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病理诊断对阑尾治疗的选择至关重要.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回顾性分析

    手术室护士专科护理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刘丽曾华清
    753-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各层级护士的专科培训需求状况,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星调查2020年5月至7月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101名手术室护士的4部分27项专科护理培训需求.结果 各层级护士在专科手术护理配合技术、手术患者压疮的预防及处理、手术体位的安置、手术专科器械设备的使用及管理、手术护理急救技术、手术室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护患及医护沟通技巧、手术室院感控制8项培训需求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9.11%的护士认为培训时间安排在早上较合理,96.04%的护士认为培训时长为30 min较为适宜,73.27%的护士认为现场演示的教学方式培训效果较好.结论 定期开展手术室护士专科培训需求调查,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制定培训计划,使护士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

    手术室护士专科护理培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