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疗养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疗养医学
中国疗养医学

月刊

1005-619X

zglyyx@126.com

0335-4030054

066104

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保二路13号

中国疗养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onvalescent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将坚持知识性、学术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坚持公正、严谨的学风和朴实、清新的文风,鼓励不同学术思想和学派的讨论与争鸣,以创新意识传承祖国传统文化,光大现代疗养医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3D打印技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冀胜辉
    987-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3D打印技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置钉术.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伤椎复位情况、Cobb角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前、术后1、6个月评估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和伤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随访1年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置钉准确率、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前缘高度比均显著升高,Cobb角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JOA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变化更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3D打印技术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够有效改善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且术后并发症少.

    3D打印胸腰段脊柱骨折椎弓根螺钉置钉

    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孙艳王泽林
    990-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2020-01-01—2021-01-01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组再加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心肌肌钙蛋白I(cTnI)、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比对照组20.00%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指标水平,治疗效果显著,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急性心肌梗死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安全性临床效果

    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观察

    赵普威段宝民
    993-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冷沉淀凝血因子与限制性液体复苏(LFR)联合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取冷沉淀凝血因子与LFR联合治疗,对照组采取LFR单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补液治疗前后凝血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功能变化,补液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与血乳酸水平(BL)变化及急性呼吸窘迫(ARDS)、急性肾衰竭(ARF)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功能障碍(DIC)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补液前TT、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补液后TT、PT、APTT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补液前p(O2)、p(CO2)、B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补液后p(O2)高于对照组(P<0.001),p(CO2)、BL指标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 冷沉淀凝血因子与LFR联合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纠正血氧状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冷沉淀凝血因子限制性液体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凝血功能

    经口间歇置管肠内营养对脑卒中吞咽障碍老年患者血清营养学指标及吞咽功能的影响

    代元春霍艳梅
    996-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经口间歇置管肠内营养对脑卒中(cerebral stroke,CS)老年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25例CS吞咽障碍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制定的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冰酸咽部刺激和常规饮食管理,观察组增加经口间歇置管肠内营养,对比两组血清营养学指标、吞咽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1个月末血清血清白蛋白(ALB)(43.19±3.56)g/L、转铁蛋白(TRF)(2.36±0.43)g/L、前白蛋白(PA)(281.53±42.94)mg/L水平及吞咽困难评价量表(VFSS)评分(8.69±0.52)分高于对照组(39.57±2.92)g/L、(1.89±0.35)g/L、(234.62±46.13)mg/L、(6.97±1.24)分;洼田饮水试验(1.32±0.11)分、吞咽功能评估法(SAA)评分(18.45±2.36)分低于对照组(4.13±0.27)分、(29.37±2.92)分(P<0.05).结论 经口间歇置管肠内营养可通过提高CS感觉神经纤维的兴奋性以改善CS吞咽困难患者的血清营养学指标,调节吞咽功能.

    脑卒中经口间歇置管肠内营养血清营养学指标吞咽功能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参数的变化及检测价值探究

    杨宏煜
    998-1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与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参数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疾病情况的关系.方法 选取邓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的7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体检的7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与比较两组的脑血流参数[最大血流速(Vmax)、平均流速(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及动态阻力(DR)],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发作频率及TIA早期卒中风险预测工具(ABCD2)评分者的检测结果,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脑血流参数与发作频率及ABCD2评分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Vmax、Vmean及Qmean分别为(37.67±2.63)cm/s、(15.37±1.63)cm/s及(9.50±1.03)mL/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63±3.10)cm/s、(21.26±2.37)cm/s及(12.23±1.39)mL/s,DR为(3.79±2.53)kPa·s/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9±2.13)kPa·s/m,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中不同发作频率及ABCD2评分者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Vmax、Vmean及Qmean与发作频率及ABCD2评分呈负相关,DR与发作频率及ABCD2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流参数显著异常,且与疾病的危险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检测价值相对较高.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流参数危险程度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酶抗氧化指标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关系探究

    李铁军
    1000-10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与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酶抗氧化指标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大连康复疗养中心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70例健康同龄者为对照组.检测与比较两组的血清酶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及过氧化氢酶(CAT)]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CCS分级者的检测结果,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酶抗氧化指标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酶抗氧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不同CCS分级者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酶抗氧化指标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清酶抗氧化指标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呈现异常表达的状态,且上述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本类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

    冠心病心绞痛血清酶抗氧化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

    保留残端重建术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的影响

    武琨
    1003-10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保留残端重建术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105例ACL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保留或不保留残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ACL不保留残端重建术,观察组予ACL保留残端重建术,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本体感觉恢复.结果 观察组术后6、12个月末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61.43±6.35)分、(89.23±8.72)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58.22±6.13)分、(88.76±8.92)分高于对照组(53.12±6.28)分、(79.36±8.23)分、(46.12±5.37)分、(79.25±8.27)分;被动活动察觉阈值(2.12±0.35)°、(1.12±0.13)°与被动角度再生试验水平(4.61±0.82)°、(1.92±0.41)°低于对照组(2.82±0.43)°、(1.70±0.16)°、(5.56±0.94)°、(3.38±0.63)°(P<0.05).结论 保留残端重建可改善ACL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本体感觉恢复.

    前交叉韧带保留前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功能

    医学期刊的编辑加工与编辑素养

    王红霞丛乃霞夏文雪
    1005-10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编辑加工是医学期刊出版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期刊的质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在医学期刊编辑加工中,编辑素养则贯穿始终,编辑素养的高低决定着编辑加工的水平,故编辑加工与编辑素养相辅相成.笔者从编辑加工和编辑素养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如何做好医学期刊的编辑工作,以期对同类医学期刊编辑有所帮助.

    医学期刊编辑加工编辑素养

    论网络时代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转型与策略研究

    夏文雪丛乃霞王红霞
    1007-10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在网络时代开展工作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为此,其转型发展变得十分必要.从单一型编辑人才向复合型编辑人才转变的过程中,医学科技期刊编辑需通过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负有使命担当;构建多元化知识体系,提高综合业务能力;面向市场化,加强学术与市场的融合,从以上方面做好医学科技期刊的把关人,强化医学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体现编辑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与引领意识.

    科技期刊编辑转型研究方法策略

    征稿启事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