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刘起勇

双月刊

1003-4692

bingmei@icdc.cn

010-58900731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ctor Biology and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杀虫、灭鼠、防治病媒传染病的专业期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已连续3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是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南省埃及伊蚊击倒抗性基因流行特征研究

    陈丽周克梅吴超赵晓涛...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云南省埃及伊蚊重点分布区,检测埃及伊蚊引起击倒抗性(kdr)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VGSC)突变并分析,阐明VGSC基因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云南省盈江县、瑞丽市、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耿马县)、勐海县、景洪市和勐腊县共7个重点县(市)野生埃及伊蚊成蚊或幼蚊样本,直接测序法扩增VGSC部分基因片段,分析各位点突变率和联合突变构成情况.χ2检验比较不同位点突变率和不同性别成蚊VGSC基因kdr突变的差异等.结果 7个县(市)共计561只(雌蚊276只、雄蚊242只和幼蚊43只)埃及伊蚊样本成功提取蚊DNA基因组并被用于kdr突变的检测,共发现VGSC中4个位点突变.每个县(市)均存在S989P、V1016G和F1534C突变,S989P突变率为71.43%~100%,均值为92.51%[95%置信区间(CI)90.33%~94.70%];V1016G突变率均为100%;F1534C突变率为55.81%~100%,均值为85.38%(95%CI:82.45%~88.32%);首次发现瑞丽市、耿马县和镇康县3个县(市)存在Y1527F位点突变(0~35.45%),均值为8.73%(95%CI:6.39%~11.08%).同时存在4种联合突变类型:S989P+ V1016G、V1016G+F1534C、S989P+V1016G+F1534C和S989P+V1016G+Y1527F+F1534C,未发现单个位点突变情况.除盈江县外的6个县(市)雌蚊与雄蚊分别进行989、1016、1527和1534位点突变率以及联合突变构成比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云南省埃及伊蚊VGSC基因中kdr突变以多位点联合突变为主,且出现Y1527F新突变,应定期开展埃及伊蚊kdr突变监测,及时掌握其对杀虫剂靶标抗性变化规律.

    埃及伊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击倒抗性突变联合突变云南省

    征稿启事

    8,132页

    0.2%莪术醇饵剂防治农田害鼠的田间药效试验

    段倩云陈舜弘张巧玲赵日良...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验证0.2%莪术醇饵剂对农田害鼠的田间药效,以及筛选其最佳使用剂量.方法 在云南省丽江市鼠疫疫源地采用0.2%莪术醇饵剂1500、3000和4500 g/hm23个剂量开展田间综合测试,于投药后第30、60和90天分别调查农田鼠密度变化、害鼠子宫发育、怀孕率及胎仔数等变化情况.Excel 2010软件计算药效和摄食情况相关指标.结果 莪术醇饵剂1500、3000和4500 g/hm2组投药后30 d控制效果分别为47.06%、51.87%和57.65%,投药后60 d控制效果分别为50.00%、63.64%和60.00%,投药后90 d控制效果分别为54.55%、62.81%和50.91%.亚成体数量明显下降,雌成鼠怀孕率及平均胎仔数下降;害鼠对莪术醇饵剂的摄食系数为0.77;自投药后第1天开始连续15 d的调查,未观察到死鼠及其他非靶标生物的死亡情况.结论 从防控效果和经济阈值综合考虑,0.2%莪术醇饵剂防控农田害鼠的推荐应用剂量为3000 g/hm2..

    莪术醇饵剂田间药效农田害鼠抗生育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2015-202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分析

    李涛李红詹军龚瑞...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5-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固原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监测资料,掌握该市HFRS宿主动物分布及其感染带病毒情况,为固原市HFRS人间疫情预防控制和预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21年在固原市泾源、彭阳、西吉、隆德县和原州区按照《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开展春、秋两季野外和居民区监测小型兽类(小兽)工作,采用夹夜法监测小兽密度、分布、种类等特征,同时采集小兽肺和血标本进行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运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5-2021年固原市共捕获小兽5515只,小兽平均密度为2.00%,野外小兽密度(2.18%)高于居民区(1.7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20,P<0.001).其中野外不同年份间和各县(区)小兽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91.300、1202.179,均P<0.001);泾源县、原州区和隆德县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隆德县优势鼠种由黑线姬鼠转变为褐家鼠,西吉和彭阳县优势鼠种分别是长尾仓鼠和小家鼠.居民区不同年份间和各县(区)小兽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6.600、430.500,均P<0.001),小兽密度普遍在5.00%以下.泾源、西吉、隆德和彭阳县居民区优势鼠种均为小家鼠,原州区为褐家鼠,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018-2020年泾源和隆德县野外及居民区小兽密度均呈下降趋势,原州区和西吉县仅野外区小兽密度呈下降趋势,彭阳县仅居民区小兽密度呈下降趋势.2021年原州区和隆德县野外及居民区小兽密度较2020年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彭阳县野外小兽密度2021年较2020年也有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年间小兽感染率(抗体阳性率)是其带病毒率(抗原阳性率)的5.48倍,其中小兽带病毒率泾源县最高(1.05%),小兽感染率隆德县最高(10.61%);小兽感染率居民区高于野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75,P=0.008),仅野外小兽检出汉坦病毒;黑线姬鼠带病毒率(2.94%)高于感染率(1.96%),褐家鼠感染率(3.20%)高于带病毒率(0).结论 近年来固原市小兽密度普遍较低,但近2年出现小幅升高,且野外高于居民区,其中各县(区)野外优势鼠种多为黑线姬鼠,居民区多为小家鼠.提示虽然固原市HFRS宿主动物密度、分布、构成未发生明显变化,但2021年小兽带病毒率和感染率上升明显,仍需警惕人间HFRS疫情暴发流行.

    肾综合征出血热鼠类宿主动物监测分析

    山东省青岛市2017-2022年蝇类生态学监测与结果分析

    王伟修璟威宋富成马小芳...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青岛市蝇类种群构成、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蝇类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笼诱法进行蝇类生态学监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蝇种构成比差异采用χ2检验,蝇密度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结果 2017-2022年共捕获蝇类10490只,年平均密度为12.14只/笼;优势蝇种为麻蝇科(Sarcophagidae)蝇种、家蝇(Musca domestica)和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占比分别为22.73%、17.58%和17.45%,不同年份蝇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3.573,P<0.001);蝇类活动时间跨度长,3-11月均有活动,不同年份蝇密度季节峰值均出现在7月,峰值分别为47.63、32.13、33.63、23.00、26.75、28.50只/笼,不同年份蝇密度季节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6.442,P<0.001);不同生境中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餐饮外环境最低,分别为15.27和7.26只/笼,不同生境各蝇种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386,P=0.035);优势蝇种中,家蝇在居民区的密度最高,为3.18只/笼,麻蝇科在农贸市场、绿化带和居民区的密度均较高,蝇密度分别为2.68、2.73和3.75只/笼,丝光绿蝇在农贸市场的密度最高,为3.34只/笼.结论 青岛市蝇类主要活动场所为农贸市场和居民区,活动最高峰在7月,不同蝇种活动的生境不同.在蝇类防制过程中应结合密度消长规律,根据各生境优势蝇种及其孳生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有效降低蝇密度.

    青岛蝇类生态学监测种类构成季节消长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25页

    海南省2020-2022年蚊虫生态学监测结果分析

    刘莹吴群刘璞瑜曾雪霞...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海南省2020-2022年的蚊虫分布情况,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封关后的输入性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研判提供常见蚊虫的生态学监测资料.方法 在全省18个市(县)全年开展蚊虫生态学监测,成蚊采用诱蚊灯法和双层叠帐法,幼蚊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用R 4.3.1软件对不同年份、区域的蚊虫进行多样本均值比较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有差异的结果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 2020-2022年共布灯12240台,捕获雌蚊41087只,蚊密度在1.59~4.55只/(灯·夜)间波动,平均密度为3.36只/(灯·夜),各年度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10,P=0.015).伊蚊成蚊帐诱指数在0.06~1.74只/(顶·h)间波动,平均帐诱指数为0.90只/(顶·h),各年度帐诱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97,P=0.082).伊蚊幼蚊BI值在2.13~6.60间波动,平均BI值为4.13,各年度B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969,P=0.065).诱蚊灯法蚊密度呈明显的季节性分布,夏季高于冬季;6-8月白纹伊蚊密度较高,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12月至次年2月的密度最低,之后呈上升趋势,8月之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对不同干湿气候区的年均指标进行方差分析,蚊密度(F=7.758,P<0.001)和BI值(F=11.63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帐诱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77,P=0.113).结论 2020-2022年海南省的平均蚊密度、帐诱指数和BI值均处于较低水平,但存在局部地区蚊密度较高的现象,需密切关注封关后蚊虫密度情况.

    蚊虫密度伊蚊季节性输入性风险

    本刊关于论著类文章的界定说明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编辑部
    31页

    南昌市2017-2022年鼠类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监测分析

    付仁龙陈飞刘仰青陶卉英...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南昌市鼠种构成、鼠密度、不同生境鼠密度变化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南昌市科学制定鼠类防控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17-2022年设置城镇居民区、农村自然村和特殊行业3种监测生境,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南昌市3类不同生境的鼠种构成及鼠密度季节消长等.采用Excel 2021软件整理数据,SPSS 26.0软件用于分析南昌市3类不同生境的鼠种构成及鼠密度季节消长等.描述性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年份和不同生境的鼠密度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7-2022年南昌市共布放有效鼠夹104121夹次,捕获鼠类548只,平均鼠密度为0.53%,6年间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857,P<0.001).总鼠密度、3种优势鼠种(褐家鼠、小家鼠和黄胸鼠)的全年密度以及城镇居民区和特殊行业生境的鼠密度均随季节变化呈双峰分布,而农村自然村生境的鼠密度呈单峰趋势,峰值在7月.不同生境鼠密度农村自然村(1.56%)>特殊行业(0.45%)>城镇居民区(0.30%)(χ2=304.340,P<0.001).城镇居民区和农村自然村的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和黄胸鼠,小家鼠在特殊行业占优势(47.47%).褐家鼠在特殊行业和农村自然村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黄胸鼠在城镇居民区的构成比先升后降,而在特殊行业和农村自然村则总体呈上升趋势;小家鼠在3类不同生境的构成比总体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2017-2022年南昌市不同年份间鼠密度差异较大,鼠密度随季节变化呈双峰分布,农村自然村鼠密度较高,应针对不同生境鼠种的变化采取针对性的防制措施以降低鼠密度及鼠源疾病风险.

    鼠类密度鼠种构成季节消长监测

    山东省淄博市2022年重要病媒生物生态学监测状况分析

    杜俊王延东郑加玉孙琪...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淄博市2022年主要病媒生物种类构成情况,掌握其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淄博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淄博市蚊、蝇、鼠和蜚蠊4种病媒生物进行密度监测.蚊类监测采用诱蚊灯法和布雷图指数(BI)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蜚蠊监测采用粘捕法.不同生境下病媒生物构成比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 2022年淄博市成蚊平均密度为11.81只/(灯·夜),8月密度最高,为32.51只/(灯·夜),优势种群为淡色库蚊;幼蚊7和8月BI值均>10.00,9月BI值>20.00.2022年淄博市蝇类平均密度为12.51只/笼,蝇类密度7月达到最高峰,为66.98只/笼,优势蝇种为市蝇.2022年淄博市鼠类平均密度为1.15%,9月鼠密度最高,优势鼠种为褐家鼠.2022年淄博市蜚蠊平均密度指数为3.15只/张,9月为活动最高峰,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不同生境下蚊类、蝇类、鼠类构成比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160.149、1029.005、33.394,均P<0.001).结论 淄博市主要病媒生物是淡色库蚊、市蝇、褐家鼠和德国小蠊,夏季7-9月密度较高,应适时采取适当措施控制病媒生物密度,减少媒介生物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病媒生物监测季节消长种类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