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刘起勇

双月刊

1003-4692

bingmei@icdc.cn

010-58900731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ctor Biology and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杀虫、灭鼠、防治病媒传染病的专业期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已连续3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是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安徽省六安市立克次体病血清学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汤复根吕勇陈智超杨卫...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2017年5月-2021年11月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医院收治的发热伴皮疹病例数量增加,通过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查明其病因,为发热伴皮疹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发热伴皮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详细询问其病史情况,调取其临床病历.采集患者入院时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无形体、伯氏疏螺旋体、东方体、埃立克体、立氏立克次体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IgG抗体滴度,通过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滴度4倍增长,判定为感染该病原体;急性期血清经立克次体序列测定,所得序列与GenBank公布序列比对分析,根据同源性确定引起该起疫情的病原体.结果 病例急性期血清无形体、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IgG抗体均为阴性;急性期血清中立氏立克次体IgG阳性率为51.52%(68/132),恢复期阳性率为89.19%(33/37),患者恢复期血清中IgG抗体滴度与急性期相比,增长均>4倍.立克次体ompA序列进化树分析表明该立克次体与我国云南省发现的Candidatus Rickettsia jingxinensis最为接近.结论 六安市发热伴皮疹病例经血清学诊断为斑点热立克次体感染.

    立克次体病立氏立克次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序列测定

    LASSO回归和SARIMAX模型联合应用对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的预测效果研究

    祁娟康燕陈海燕许聪辉...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3种时间序列模型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的预测效果,探索最小绝对值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回归(LASSO)联合引入自变量的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SARIMAX)模型对HFRS的预测效果.方法 系统收集2006-2022年广州市HFRS发病数、鼠密度、气象及社会经济学数据,采用指数平滑法、SARIMAX以及通过LASSO-SARIMAX模型进行发病预测,通过自相关函数(ACF)、平均百分比误差(MP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通过MAPE对比3种模型不同预测时长的预测效果.结果 2006-2022年广州市HFRS年均发病率0.06/10万,指数平滑法(ETS)模型训练集的MAPE为45.066,SARIMA模型训练集的MAPE为51.403,LASSO-SARIMAX模型训练集的MAPE为39.466,除预测24月时低于ETS模型外,LASSO-SARIMAX模型训练数据集、预测12月的MAPE均最低.结论 LASSO回归联合SARIMAX模型在广州市HFRS发病的中短期预测中有较好效果.

    肾综合征出血热预测指数平滑法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最小绝对值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回归

    基于Knox模型分析2019年中缅边境地区景洪市登革热时空聚集性特征

    唐烨榕周红宁马文军肖建鹏...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缅边境地区登革热流行特征,探讨不同时空尺度下登革热时空聚集性特点.方法 收集中缅边境地区云南省景洪市2019年登革热病例数据,采用Knox模型对登革热时空聚集性进行分析.结果 初步确定景洪市登革热传播平均时间距离为23.49 d,平均空间距离为5.54 km.其中,时间间隔在1 d时,空间距离在0.40~0.50 km内,发病风险处于最高水平[相对危险度(RR)≈2.00];空间距离在>0.50~1.00 km内,发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RR>1.60),空间距离在>1.00~2.00 km内,发病风险处于中等水平(RR≥1.40);空间距离在15.00 km时仍RR>1.00.在不同特征人群(性别、年龄、职业)中,登革热时空传播规律具有异质性,长时间短距离接触人群时空聚集强度最强.从职业方面来看,大尺度下(0~1.00 km)工人-工人病例对子最强,小尺度下(0~0.10 km)农民-农民病例对子最强.结论 景洪市登革热传播风险随时间和空间距离增加而快速下降,且在不同尺度不同特征人群(性别、年龄、职业)下时空聚集具有明显差异.

    登革热Knox模型时空聚集性中缅边境地区

    云南省2013-2022年登革热流行趋势及暴发疫情特征分析

    陈莉华念鹏英沈秀莲郑尔达...
    63-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云南省登革热流行特征系统及暴发疫情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模块收集2013-2022年云南省报告的登革热病例及暴发疫情相关信息,采用集中度法分析季节性,使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整理,MapInfo 7.8软件绘制地图,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登革热流行特征及暴发疫情处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22年云南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6774例,其中本地病例11944例,境外输入病例4521例,境内输入病例30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53/10万.发病呈现隔年高发的现象,发病集中度(M)为0.84,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输入病例主要发生在6-10月,本地病例以8-11月为主.输入病例中男女性别比略高于本地病例(χ2=37.596,P<0.001).本地病例以30~<40岁人群为主(20.14%),输入病例以20~<30岁人群最多(27.58%).本地病例出现在边境5个州(市),输入病例中境外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缅甸、柬埔寨和老挝是主要来源国(96.81%),境内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主(85.76%).病例职业主要为农民、商业服务、干部/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和学生,本地病例中以商业服务者构成比最高(21.89%),输入病例中以农民构成比最高(39.90%),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的职业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5.415,P<0.001).2013-2022年共报告登革热暴发疫情28起,其中较大事件1起,一般事件27起,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3.41%,每起事件平均涉及病例499.71例;首发病例发病到核实事件发生中位时间为7(5,9)d,暴发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10(27,140)d;25起暴发事件发生在村(社区).结论 云南省登革热存在明显季节、人群以及地区分布规律,应进一步加强输入病例管控、媒介监测控制以及重点地区的防控工作.

    登革热流行特征暴发本地病例输入病例

    内蒙古自治区1950-2021年人间鼠疫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张喆李建云刘芳刘洋...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人间鼠疫概况,掌握疫情动态和趋势,为鼠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50-2021年内蒙古人间鼠疫病例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950-2021年内蒙古共报告人间鼠疫病例271例,死亡130例,病死率47.97%.主要分布在通辽、赤峰、兴安盟、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兰察布和包头8个盟(市)的26个旗(县、区)88个疫点.病例主要分布在7-8月,7和8月均发生20起疫情.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与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病例的病死率分别为51.84%和3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71,P=0.059).结论 内蒙古人间鼠疫传播范围广,病死率高,且以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和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为主.内蒙古鼠疫防控工作应加强创新研究、监测预警,及时处置与控制动物间鼠疫,避免波及人间.

    人间鼠疫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蒙古

    阿龙山病毒及松岭病毒多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德殷启凯侯泽英王瑞晨...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多重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多重实时qRT-PCR)法,用于阿龙山病毒(Alongshan virus,ALSV)及松岭病毒(Songling virus,SGLV)核酸的快速检测.方法 针对ALSV NS 3基因和SGLV S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建立针对2种病毒的多重实时qRT-PCR检测方法,评价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并应用蜱标本对该方法进行应用评价.结果 该检测方法与森林脑炎病毒等其他6种虫媒病毒无交叉反应,灵敏度达1×101 拷贝/μl,重复性检测的循环阈值(Ct)变异系数均<2.00%;运用该方法,从2019年黑龙江省采集的30组蜱标本中检出2组ALSV阳性,1组SGLV阳性.经验证,该方法与普通PCR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100%.结论 建立了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ALSV和SGLV多重实时qRT-PCR快速检测方法.

    阿龙山病毒松岭病毒多重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检测

    山东省市、县级疾控机构媒介生物防制能力现状及对策分析

    王学军孙钦同刘言韩英男...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和掌握山东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媒介生物防制能力现状,为积极应对媒介生物传染病防控新形势,提升山东省媒介生物防制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山东省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媒介生物防制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信息及实验室配置等资料,采用WPS 2010和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山东省市、县级疾控中心从事媒介生物监测与控制专职人员均数分别为4.10和1.94人.职称以初、中级为主,占比分别为34.43%和36.79%;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专业占比46.70%(99/212);工作年限以1~5年为主,占比58.49%.工作内容以开展媒介生物生态学监测为主,绝大部分媒介生物实验室仅能开展媒介生物分类鉴定;县级疾控中心培训占比59.38%,年均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量分别为5.2篇和0.8项.结论 为应对媒介生物防制面临新挑战,各地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人才和技术储备,强化科研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要立足现有各监测项目,加强数据分析利用;做好媒介生物防制科普知识宣传,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媒介生物防制现状对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省永兴县人体重点肠道蠕虫感染监测分析

    朱韩武阳慧何德彪黄军校...
    85-8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湖南省永兴县人体重点肠道蠕虫感染情况,为寄生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年在湖南省永兴县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分别随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连续5年开展监测,每个监测点每年调查3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至少20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肠道蠕虫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虫种,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3~9岁儿童蛲虫卵.采用WPS Excel 202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感染率的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粪检5066人,检出人体重点肠道蠕虫感染136人,感染率为2.68%,其中蛔虫感染率为1.99%、钩虫0.24%、蛲虫0.20%、鞭虫0.18%和肝吸虫0.08%,未检出混合感染.钩蚴培养12份,结果均为美洲钩虫.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9岁儿童1500人,蛲虫感染率为0.33%.2016-2020年永兴县人体重点肠道蠕虫总感染率分别为4.08%、1.97%、3.24%、1.10%和3.00%.结论 湖南省永兴县人体重点肠道蠕虫感染处于低流行水平,但感染因素依然存在,仍需加强分类监测和寄生虫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人体肠道蠕虫感染监测分析永兴县

    杭州市2020-2022年入境人员检疫管理措施对登革热疫情的影响分析

    王哲黄仁杰朱雷金彬彬...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杭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针对入境人员的检疫管理措施对登革热疫情的影响.方法 收集杭州市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登革热病例信息,2017-2022年蚊媒监测数据和杭州市入境人数,使用Excel 2019软件汇总数据,使用R 4.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疫管理措施实施前后流行特征比较采用χ2检验,蚊媒密度监测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入境人数与登革热病例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 2020年3月26日-2022年12月31日入境人员检疫管理措施实施后,杭州市累计报告登革热输入病例5例,输入传播风险强度为0,明显低于实施前(250例,4.82);检疫管理措施实施后,登革热输入病例的人群特点、输入季节和输入地区分布特征与实施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检疫管理措施实施后,输入病例中分别有4和1例在隔离点和口岸发现,实施前则以医院发现为主(246/250,98.40%);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显著短于实施前(t= 2.053,P=0.041).2017-2019年伊蚊幼蚊布雷图指数月平均值和成蚊帐诱指数月平均值与2020-2022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7-2022年入境人数与登革热输入病例年报告数存在正相关(r=1.000,P=0.003).结论 杭州市在实施入境人员检疫管理措施后,登革热输入病例显著减少,但在解除入境人员管理后,仍存在登革热传播的风险.

    登革热输入病例检疫管理措施媒介密度本地传播风险

    2017-2022年中山口岸输入性病媒生物截获情况分析

    赖梅凤陈健李婷婷刘德星...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山口岸2017-2022年输入性病媒生物监测数据,总结中山口岸病媒生物输入规律,为口岸制定病媒生物监测策略、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2017-2022年中山口岸入境货物截获病媒生物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病媒生物的种属构成比、数量变化、来源地及与携带途径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22年中山口岸截获的病媒生物有蜚蠊、蝇、蚊、鼠形动物及蠓共5大类51种.其中,截获的蜚蠊类中,美洲大蠊、澳洲大蠊、古巴绿蠊和德国小蠊分别占蜚蠊总数的36.48%、28.36%、17.64%和13.37%;蛆症异蚤蝇、家蝇、市蝇和红头丽蝇分别占蝇类总数的26.14%、25.00%、12.50%和11.36%;致倦库蚊、东乡伊蚊和白纹伊蚊分别占蚊类总数的85.11%、7.98%和3.72%;主要的鼠形动物是黄胸鼠;主要蠓类为异域库蠓.蜚蠊的主要来源地是圭亚那,蝇类和蚊类主要来源于中国香港.口岸病媒生物主要通过木材原料、集装箱和入境维修船舶等途径入境;木材中携带的病媒生物种类较多,最多的是蜚蠊,占48.41%.结论 中山口岸截获病媒生物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其中有6种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的国内未见分布种,外来病媒生物入侵风险和由此带来的公共卫生潜在风险较高,进一步加强口岸病媒生物检疫鉴定、监测和防控意义重大.

    中山口岸病媒生物截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