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2020年中山市中心城区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并探究中山市白纹伊蚊野外种群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VGSC)击倒抗性(kdr)突变情况,为病媒生物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7-10月,在中山市城区5个不同生境采集伊蚊成蚊和幼蚊,经过实验室饲养后,挑选白纹伊蚊雌性成蚊应用成蚊接触筒法测定其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用PCR扩增中山市白纹伊蚊种群VGSC基因片段,并分析其kdr突变情况.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RxC列联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结果 生物测定结果显示,中山市城区白纹伊蚊野外种群对0.03%溴氰菊酯、0.08%顺式氯氰菊酯、0.07%高效氯氟氰菊酯、0.4%氯菊酯、0.4%高效氯氰菊酯类杀虫剂的24 h死亡率范围分别为9.48%~50.82%、6.89%~40.69%、2.61%~38.13%、0.88%~50.00%和 17.95%~94.00%.除金字山森林公园种群对0.4%高效氯氰菊酯表现为可能抗性外,其余均表现为抗性.共检测了 318只白纹伊蚊VGSC基因,结果显示,中山市种群1532位点未出现突变,1534位点已发生突变.1534位点存在4种突变等位基因,包括TTG/L、TCC/S、TCG/S和TGC/C,TTG/L出现频率最高(57.23%);有9种基因型,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TTC/TTC(F/F),野生/突变型杂合子TTC/TCC(F/S)、TTC/TCG(F/S)、TTC/TTG(F/L)和 TTC/TGC(F/C),突变型纯合子 TTG/TTG(L/L)、TCC/TCG(S/S)和 TCC/TCC(S/S),突变型杂合子TTG/TCC(L/S),以突变型纯合子L/L占比最高,为41.82%.结论 中山市中心城区白纹伊蚊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经产生了较高程度的抗性,有必要持续监测蚊虫抗药性,并根据抗药性现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相关蚊媒传染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