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马铃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马铃薯
中国马铃薯

陈伊里

双月刊

1672-3635

potatobjb@neau.edu.cn

0451-55190003

150030

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

中国马铃薯/Journal Chinese Potato Journa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和东北农业大学主办,全国唯一的马铃薯专业科技期刊。本刊创刊于1987年,以繁荣我国马铃薯事业为办刊宗旨。本刊集学术性和技术性于一体,发行量大、社会影响广泛,是马铃薯生产、科研、经销单位和用户之间信息交流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铃薯转录组数据中的病毒序列挖掘

    陈家茹杨曼华陈汝豪孟繁烨...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录组测序数据中包含寄主所感染的病毒序列信息.为分析和验证马铃薯转录组数据中存在的病毒序列,试验收集了关于马铃薯块茎发育、抗病、抗逆等研究的9个马铃薯转录组测序数据样本,过滤掉来源于马铃薯转录本的读段,组装并与病毒数据库进行本地比对,获得样本中相关病毒序列的种类和数量信息.病毒来源的读段在各样本中普遍存在,占总读段的0.12%~20.24%.这些读段组装得到10种植物病毒,包括9种RNA病毒和1种DNA病毒.其中来源于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的序列最多,组装得到28条近全长序列.进一步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些样品中同时存在PVSA和PVSO两种株系类型.此外,通过RT-PCR对转录组数据原始样本中的马铃薯H病毒(Potato virus H,PVH)、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PVS、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和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6种病毒进行检测,结果显示RT-PCR验证结果与测序数据组装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为马铃薯病毒多样性和进化分析提供一种高通量测序的方法.

    马铃薯病毒高通量测序转录组RT-PCR

    马铃薯抗褐变品种的鉴定与筛选

    商靖雯石瑛
    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褐变是马铃薯贮藏和加工过程中常见现象,影响其营养、感官和食味品质,降低其商品价值.以24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褐变强度、维生素C含量和褐化指数4个相关指标,对不同马铃薯品种抗褐变能力进行综合鉴定和评价.不同马铃薯品种PPO活性、褐变强度、维生素C含量、褐化指数均存在明显差异.选择PPO活性在15U以内的11个品种为预选褐变材料;选择维生素C含量在8 mg/100 g以上的7个品种为预选褐变材料;选择初始褐变强度小于0.2,变化值在0.5以内的7个品种为预选褐变材料;选择24h总褐化指数在Ⅱ级以内,且开始发生褐变时间大于1h的11个品种为预选褐变材料.对4个褐变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将测试的24个马铃薯品种聚为3类.类型Ⅰ为易褐变类型,类型Ⅱ是中间水平类型,类型Ⅲ是抗褐变类型.筛选出6个抗褐变马铃薯品种,即'东农314''东农324''东农325''东农328''延薯13号'和'中薯5号'.研究可为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和抗褐变育种提供基础材料.

    马铃薯抗褐变多酚氧化酶褐化指数褐变强度

    马铃薯疮痂病抗病种质资源评价筛选

    王越宿飞飞胡柏耿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铃薯疮痂病(Streptomyces scabies)近年在中国北方一作区、西南混作区、中原二季作区普遍发生,选育抗病品种是最有效、经济的防治方法.试验筛选对疮痂病具有抗性的马铃薯品种(系)材料.2022年利用自然病圃法对31个马铃薯品种(系)材料的疮痂病抗性进行评价鉴定并测定产量,2023年对筛选出的12份材料重复鉴定.2022年参试的31份品种(系)材料中,'希森5号''Z496''Z740''Z759''Z760''Z812''Z917''Z962''Z1148''Z1152''Z1356'11份品种(系)材料具有疮痂病抗性,产量表现优异.2023年进一步测试鉴定结果表明,'Z962'连续两年抗性鉴定结果为抗病材料(R),产量与当地主栽品种'尤金'无显著差异;'Z1148''Z1152''Z1356''Z740''Z760''Z917'产量高于对照品种,但仅'Z740'产量与对照差异显著,对马铃薯疮痂病具有中等抗性(MR).'希森5号'和'Z496'对疮痂病具有较强抗性,可作为杂交亲本材料进行疮痂病抗病育种创制杂交组合.研究筛选评价了31份马铃薯材料疮痂病抗性,为疮痂病抗病育种和病害防控提供基础材料.

    马铃薯品种(系)疮痂病抗性评价种质资源筛选

    黄芪秸秆基质优化应用对马铃薯原原种产量效益的影响

    李亚杰范奕孔乐辉谭伟军...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是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为筛选适宜陇中地区马铃薯原原种生长的新型栽培基质,以黄芪秸秆与草炭土、蛭石、椰糠基质的不同配制比为基础设置9个处理组,对不同复配基质基础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复配基质对马铃薯脱毒苗株高、茎粗及结薯数量的影响.10%黄芪秸秆+50%草炭土+40%椰糠处理下,脱毒苗平均株高和茎粗在生育期内最高,结薯数最多为605.00个/0.6 m2,较蛭石和椰糠分别高62.63%和34.05%,与对照处理(蛭石和椰糠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2~<5、5~<10、10~20 g级别块茎数量最多,产投比较纯蛭石组增加58.91%.生产中建议采用10%黄芪秸秆+50%草炭土+40%椰糠作为新型栽培基质以提高马铃薯原原种产量及经济效益.

    栽培基质黄芪秸秆原原种产量

    小薯专用品种'华薯16号'的结薯特性

    王颖李晨曦夏军辉骆俊婷...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薯16号'是小薯专用品种,具有小薯率高、食味优等诸多优良特性,明确其结薯特性有利于提高'华薯16号'产量和品质.小薯品种'华薯16号'和常规品种'华薯1号'为试验材料,重点观测单株块茎数、主茎数、单株块茎鲜重等指标动态变化.相比'华薯1号',小薯品种'华薯16号'干物质积累延后,植株更繁茂;整个生育期内'华薯1号'和'华薯16号'单株平均结薯数分别为5个和18个,'华薯16号'单株结薯数较多原因是其具有较多主茎数.'华薯16号'生育期长,为提高小薯率可适当提前收获.

    马铃薯结薯特性小薯结薯数华薯16号

    马铃薯新品种'牡育薯1号'的选育

    解国庆董清山范书华王艳...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牡育薯1号'是以'GP2-12'为母本、'NS78-1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22)230011.'牡育薯1号'生育期77 d,植株半直立,平均株高约68.8 cm,生长势强,茎绿色,叶绿色,花冠浅紫色.天然结实性中等.块茎卵圆形,黄色皮、深黄色肉,芽眼深度中等.平均单株结薯数6.1个,平均单薯重171 g,商品薯率79.70%.干物质含量19.00 g/100 g,淀粉含量13.30 g/100 g,块茎粗蛋白含量2.04 g/100 g,维生素C含量14.20 mg/100 g,还原糖含量1.10%.2年区域试验中,较对照'克新13号'平均总增产9.16%.中抗晚疫病、中抗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和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牡育薯1号'适宜在黑龙江省春季种植.

    马铃薯新品种牡育薯1号鲜食型

    书讯

    48页

    马铃薯新品种'昆薯9号'的选育

    汪忠明储丽章杨永东谷春熠...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昆薯9号'是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品种'会-2'作母本,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材料'CIP004(TPS-67)'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人工有性杂交选育出的中熟马铃薯新品种.2023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23)530042.该品种生育期为105 d,适宜作为鲜食型品种.块茎圆形,芽眼浅、少,薯皮光滑、黄色,薯肉黄色.干物质含量14.00%、淀粉含量10.40%、蛋白质含量2.15%、维生素C含量23.20 mg/100 g、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0.64%.耐贮运,蒸煮品质优,适口性好.抗青枯病、感晚疫病和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病.2013年和2014年品种比较试验中产量分别较对照'合作88'增产66.20%和76.82%.2019-2021年冬播区域试验中,2019-2020年4个试验点'昆薯9号'平均产量为3 283 kg/667m2,较对照'丽薯6号'(3 778 kg/667m2)减产13.11%;2020-2021年4个试验点'昆薯9号'平均产量为2 864 kg/667m2,较对照'丽薯6号'(3 678 kg/667m2)减产22.14%.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春、秋、冬作区种植.

    马铃薯昆薯9号产量品质抗性

    基于图像测算马铃薯叶面积的校正系数

    张弘韬张继宗刘玉华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科研和生产过程中,马铃薯叶面积测定一直存在操作难度大、误差大、工作量大等问题.校正系数法是一种简便且成本较低的叶面积估测方法,获取准确的校正系数至关重要.为探索马铃薯叶面积校正系数的准确性,以'北方009''大西洋''冀张薯12号''北方002''希森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技术结合图像处理技术与马铃薯叶片长宽进行相关计算得出准确校正系数.以图像处理法获得精确的马铃薯叶片面积为参照,采用各叶片长宽乘积估算叶面积校正系数(K值),采用对各叶片校正系数简单算术平均数法估算,叶面积校正系数为0.583;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法估算,叶面积校正系数为0.585;以线性回归法求得的马铃薯叶面积校正系数为0.571.试验结果比较表明,以线性回归分析获得马铃薯叶面积校正系数(K值)0.571作为系数法参数,相关系数吻合度较高,其可作为马铃薯叶面积校正系数,应用于马铃薯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

    马铃薯叶面积校正系数图像处理法

    地质高背景区晚疫病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

    刘芳刘鸿雁王旭莲居贤杭...
    5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地质高背景区重金属胁迫下晚疫病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马铃薯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采集马铃薯('青薯9号''威芋5号'和'威芋3号')健康植株和晚疫病发病植株根际土壤,检测土壤pH、有机质和重金属含量,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群落;采集马铃薯块茎,测定重金属含量.试验区土壤Cd、Cr和Zn含量均值分别为2.14、170和220 mg/kg,Cd含量超过国家土壤质量标准风险管制值,Cr和Zn含量超筛选值.马铃薯块茎仅1个样品Cd含量为0.103 mg/kg,超过国家食品安全限值标准.发病马铃薯根际土壤优势细菌门及其相对丰度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3.16%~39.09%、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3.45%~17.11%;优势菌属主要为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8.78%~12.30%、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6.22%~7.61%,发病植株优势菌相对丰度与健康植株存在差异.不同品种间细菌多样性与丰度不同,马铃薯感染晚疫病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升高,细菌菌群丰度下降.主成分分析显示发病植株与健康植株细菌群落差异性贡献率为29.59%.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和pH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对优势菌群的影响尤为明显,健康与发病植株间细菌群落的差异受土壤Pb、Cr胁迫的影响更大.因此,地质高背景区重金属胁迫下马铃薯可实现安全生产,染病马铃薯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降低,丰富度上升,土壤Pb、Cr通过改变根际土壤细菌群落有益菌类而影响晚疫病的发生和发展.

    喀斯特地质高背景区重金属马铃薯晚疫病土壤根际细菌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