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煤炭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煤炭地质
中国煤炭地质

赵克荣

月刊

1674-1803

zhgmtdzh@163.com

010-56575176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外环西路26号院25楼

中国煤炭地质/Journal Coal Geology of China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沁水盆地左权地区山西组米氏旋回识别及其天文年代标尺

    苟苏恒吕佳阳李柯良刘亮亮...
    1-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地层序列的旋回信号进行地球轨道参数周期的识别,是确定深时时间尺度的有效方法之一.以沁水盆地左权地区山西组为例,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法与相关系数法对钻孔剖面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旋回性分析,并据此建立山西组年代地层标尺.使用频谱分析,在区内山西组识别出7.13 m、1.62~2.23 m的优势沉积旋回,分别对应405 kyr的长偏心率周期和91.9~126.4 kyr的短偏心率周期,经过天文检验,证实沁水盆地山西组受到天文周期驱动.通过高斯带通滤波,建立沁水盆地山西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确定出9个405 kyr长偏心率旋回,据此获得山西组沉积时限为3.82 Myr.建立的天文年代标尺可为沁水盆地山西组古环境、古气候和各种地质事件的演化提供年代学依据.

    山西组旋回地层学天文年代标尺轨道参数周期沁水盆地

    构造煤孔隙结构及甲烷吸附性能分子模拟研究

    杨君文赵晓慧郑斌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造煤在我国煤炭资源中占比较大,开展构造煤中气体赋存规律研究意义重大.使用分子尺度模拟方法研究煤在机械载荷作用下的微观孔隙结构以及甲烷吸附性能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膨胀变形导致煤体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增大,而压缩变形不利于二者.进一步研究发现,煤体吸附甲烷属于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膨胀变形会导致煤吸附甲烷性能增强,尤其构造煤内的封闭孔和开放孔尺寸变化对其吸附甲烷性能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构造煤形成时微观孔隙结构演化以及甲烷气体赋存规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煤层气构造煤微观结构分子模拟甲烷吸附

    新集一矿地质构造特征研究

    王开来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井地质构造是影响煤矿生产建设最重要的地质条件之一.本区地质构造条件中等,小断层较发育,严重制约了矿井采掘工作的进行.运用地质统计方法等手段对新集一矿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本区断层走向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为辅,正断层和逆断层均有发育,褶皱较为宽缓.已发现的断层有182 条,断层将井田切割成近东西向的多个条块,在剖面上呈现为阶梯状、地堑、地垒组合特征.根据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对其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工作建议.

    地质构造地质灾害新集一矿

    宁夏任家庄煤矿主要可采煤层煤质特征及清洁利用方向

    张滕滕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任家庄煤矿位于宁东横城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山西组.在对以往勘探煤质资料进行统计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主要可采三、五、六、九号煤层的水分、硫分、灰分等煤质特征及分布规律,并进行了煤炭洁净程度和气化特征划分.研究表明:三号煤层属较好—中等洁净煤,气化用煤类型主要为水煤浆、干煤粉气化用煤;五号煤层属较好—中等洁净煤,洗选加工后,可作为焦化用煤利用;六号煤层属好—较好洁净煤,洗选加工后,可作为焦化用煤利用;九号煤层属较好—中等洁净煤,气化用煤类型主要为水煤浆、干煤粉气化用煤.

    可采煤层煤质特征洁净等级气化液化清洁利用

    纳雍补作区块煤层气成藏控因及勘探方向

    邓兰曾家瑶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大量的煤田地质勘探资料,深入分析了研究区煤的变质程度、煤岩煤质特征、煤层顶底板封盖性、煤层埋深、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煤层气成藏控制因素,采用体积法估算了研究区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并进一步提出下一步勘探方向.结果表明:研究区水文地质和高致密的煤层顶底板对煤层气起到封闭控气作用;煤层埋深、煤岩煤质和煤的变质程度是造成各主采煤层含气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估算出研究区煤层气资源量为68.82×108 m3,为中型气藏,另外优选出区块1为I级甜点区,可作为研究区先期勘探开发区.

    煤层气成藏控制因素构造水文地质勘探方向

    吕家坨矿煤中伴生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张华于海成张冀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吕家坨矿煤层及顶底板中稀土元素采样测试,全面分析了稀土元素含量、地球化学参数、分布模式,探讨了研究区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研究表明:研究区∑ REE远高于世界煤及中国煤平均含量.不同煤层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基本一致,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山西组煤中的稀土元素高于太原组.稀土元素与反映陆源的元素相关性较好,主要来源为陆源碎屑矿物,与灰分弱正相关,以有机态和无机态相结合的方式赋存.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黄松峪地质公园岩石纹理特征提取技术分析

    李敏王婷王晓红周嘉林...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松峪地质公园处于燕山南麓与华北平原北端的相交地带,区内出露的白云岩、底砾岩、砂岩、页岩等在华北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判别岩石的有效特征对于精准识别岩石类型尤为重要.应用Matlab仿真平台针对岩石纹理特征提取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小波变换进行滤波去噪预处理,基于霍夫变换检测线条特征,将二维图像降维投影为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一维曲线信号,根据信号的均值、标准差、偏态、峰度等参数分析图像中的纹理结构特征.对比高斯平滑算法,小波变换的Mallat算法可有效实现滤波去噪预处理,大幅度提高图像的信噪比.相对于Prewitt边缘检测算子,霍夫变换检测中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子提取的二值化图像更有利于精准提取岩石的线状纹理信息,结合一维投影曲线信号特征对于线条型纹理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采用相关分析法设置不同的权限参数串行联接构成协同数据可以实现多特征融合,提高对复杂岩石结构的表达能力.

    特征提取降维霍夫变换小波变换岩石分类

    山东鲁西北地区东营组砂岩热储及流体化学特征

    杜亚虎刘咏明石传华崔圆圆...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西北地热区莫霍面埋藏较浅,具有较高的热流值和富水性较强的含水层,是山东省地热资源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热储主要为层状热储,地温相对于其它地热区均匀.鲁西北地区东营组主要发育泥岩、细砾岩、砂岩等,沉积厚度受基底起伏和区域构造的控制.研究表明,鲁西北地区东营组砂岩热储表现为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变厚趋势;鲁西北地区东营组砂岩热储为细粒砂岩、砂砾岩,总的分布规律是在坳陷、凹陷的中心厚度最大,在盆地边缘最薄,分布不稳定.区内东营组热储补给微弱,为难再生资源,水中阴离子以Cl-为主,阳离子以Na+为主,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

    砂岩热储热储流体特征东营组鲁西北

    地热供暖梯级利用优化研究

    杨清吴冰洁李曼
    50-5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地热能利用率是地热供暖节能增效的有效途径,尾水回灌是热储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根本保障.不同的地热能供暖运行策略致使系统地热能利用率与系统总能效不同.不同的热储层具有不同的物化特征,为利于回灌、节能及安全,宜据其特性优化利用模式.基于砂岩热储供暖在不同运行模式下案例,定量分析不同侧重点之优缺,提供更合理的梯级利用策略参考模型.

    地热梯级利用热泵技术性能评价参数

    基于压水试验和放水恢复试验的帷幕注浆效果综合评价

    郭书全王海韩强
    56-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帷幕注浆效果评价是烧变岩水害治理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以神南矿区柠条塔煤矿S1232工作面烧变岩水害帷幕注浆工程为背景,分别采用检查孔取心验证、注浆前后压水试验、抽水试验以及井下放水试验恢复试验对治理工程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取心发现在风化基岩段均见到水泥浆液充填薄层,J5孔在烧变岩烘烤岩层中发现浆液填充.注浆后续孔的渗透系数在1.8×10-5~5.9×10-5 cm/s,5个检查孔中的渗透系数为2.2×10-5~3.7×10-5cm/s,注浆后的抽水孔渗透系数在2.7×10-5~4.3×10-5 cm/s,均属于弱透水.对比注浆前的渗透系数,注浆后的所有钻孔压水试验获得的地层渗透系数均减少了一个数量级.根据抽水实验结果,注浆前后的渗透系数为190×10-6cm/s和(1.04~2.2)×10-6cm/s,单位涌水量分别为0.045 9L/(s·m)和0.014 1~0.023 1L/(s·m).注浆后帷幕区域渗透系数远小于注浆前,相差两个数量级,单位涌水量数值也减小了一半.根据注浆前后放水恢复实验结果,注浆后井下关水水位恢复均较注浆前快.F26孔初始水压0.8MPa,注浆前后分别在关水后4h和5.55h后水压恢复至0.6MPa;地面长观孔的水位变化也呈现相同的趋势.以上所有指标均反映了帷幕注浆工程对火烧区改造明显,和南侧烧变岩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明显降低,帷幕注浆效果明显.研究成果将为类似条件的烧变岩水害治理工程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矿井水害防治帷幕注浆效果渗透系数水压恢复压水试验放水试验柠条塔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