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免疫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杨贵贞

月刊

1000-484X

zhmizazh@126.com

0431-88925027

130061

长春市建政路971号

中国免疫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mmu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免疫学会会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国免疫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本刊宗旨是为我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医药单位的免疫学工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服务,报道我国免疫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各分支学科间工作经验,介绍国内外免疫学科发展动态,推动我国免疫学科研、教学事业的发展。主要栏目设置有分子与细胞免疫学、遗传免疫学、肿瘤免疫学、抗感染免疫学、中医中药与免疫、移植免疫学,生殖免疫学、神经内分泌与免疫、兽医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免疫学技术与方法、教学园地、述评、专题综述等,跟踪国内外免疫学研究的重点、热点、前沿等课题,组织专题讲座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膀胱癌共刺激因子相关基因预后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汤鋕城蔡月桥廖海琴卢泽潮...
    564-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膀胱癌预后相关的共刺激因子相关基因,构建并评估基于共刺激因子标志物(CMS)的预后模型.方法:综合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GSE31684)下载膀胱癌患者的基因表达矩阵和临床信息,检索文献获得共刺激因子相关基因.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筛选预后相关基因并构建预后模型,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等方法在TCGA训练组、TCGA验证数据组和GEO组中独立验证其准确性.结合风险评分和临床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利用一致性分析和ROC评估其性能.使用反卷积算法(CIBERSORT)分析肿瘤微环境浸润的免疫细胞组成,并进行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SEA)以探究潜在机制.结果:筛选出4个预后相关CMSs:TNFRSF14、CD276、ICOS、TMIGD2,其中3个纳入风险评分构建.多因素Cox分析提示基于CMS的风险评分是膀胱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一致性分析和ROC结果表明,列线图模型有较好的预后预测准确性.免疫浸润分析显示,高风险组很可能处于免疫抑制状态.GSEA结果提示,高风险组基因富集于细胞外基质(ECM)互作受体、细胞周期等通路中.结论:TNFRSF14、CD276、ICOS可能成为膀胱癌患者潜在预后生物标志物.构建的风险评分和列线图可能有助于膀胱癌患者早期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的选择.

    共刺激因子膀胱癌预后模型肿瘤免疫微环境

    HCA587/MAGE-C2蛋白联合CFA和CpG佐剂的免疫应答及抗肿瘤效应

    焦薇谭媛芳陈惠媛范秋颖...
    572-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HCA587/MAGE-C2蛋白在不同免疫策略下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及在小鼠模型中的抗肿瘤作用.方法:HCA587蛋白与弗氏完全佐剂(CFA)/弗氏不完全佐剂(IFA)、不同剂量CpG ODN 1826(CpG)联合免疫C57BL/6J小鼠,比较不同方案诱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脾细胞产生IFN-γ的频率;ELISA检测抗HCA587特异性抗体;流式细胞术分析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CCS).将B16-HCA587肿瘤细胞皮下接种于C57BL/6J小鼠右侧胁腹部建立荷瘤小鼠模型,采用免疫比较方案中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最强的策略进行治疗;游标卡尺测量肿瘤体积;Log-rank检验评估生存曲线.结果:HCA587蛋白联合CFA和50 µg CpG免疫方案诱导出能分泌抗原特异性IFN-γ的脾细胞频数最多,诱导抗HCA587的IgG抗体滴度最高,诱导出的IFN-γ+CD4+T细胞比例最高(P<0.05).肿瘤治疗模型中,HCA587蛋白联合CFA和50 µg CpG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P=0.026),但Log-rank检验显示其对生存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佐剂CFA和50 µg CpG联合组成的HCA587蛋白疫苗在小鼠模型中能诱导强大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并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为肿瘤抗原蛋白疫苗临床前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数据.

    HCA587蛋白佐剂IFN-γCD4+T细胞抗肿瘤作用

    CircRHOT1调节miR-187-3p/SOX4轴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孙沛姜振伟刘倩
    577-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环状RNA ras同源物基因家族成员T1(CircRHOT1)调节miR-187-3p/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4(SOX4)轴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体外培养的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和乳腺癌细胞MCF-7、Hs-578T、MDA-MB-231中CircRHOT1、miR-187-3p与SOX4表达;将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ircRHOT1敲低(转染CircRHOT1 siRNA质粒)组、miR-187-3p mimics(转染miR-187-3p mimics)组、共转染阴性对照(转染空载质粒和miR-187-3p inhibitor阴性对照)组、CircRHOT1敲低+miR-187-3p inhibitor(转染Cir-cRHOT1 siRNA质粒和miR-187-3p inhibitor)组,分组转染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CircRHOT1、miR-187-3p与SOX4表达;采用EdU染色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比值(Bax/Bcl-2).各组细胞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并分组转染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活化CD8+T细胞比例;采用MTT法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各组MCF-7细胞的杀伤率.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CF-7细胞CircRHOT1对miR-187-3p、miR-187-3p对SOX4的靶向调控.结果:与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相比,人乳腺癌MCF-7、Hs-578T、MDA-MB-231细胞CircRHOT1、SOX4蛋白与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miR-187-3p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CircRHOT1敲低组、miR-187-3p mimics组细胞SOX4蛋白与mRNA表达、EdU阳性率、集落生成率降低(P<0.05),miR-187-3p表达、凋亡率、Bax/Bcl-2、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活化CD8+T细胞比例及其对MCF-7细胞杀伤率升高(P<0.05).与CircRHOT1敲低组相比,CircRHOT1敲低+miR-187-3p inhibitor组细胞CircRHOT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X4蛋白与mRNA表达、EdU阳性率、集落生成率升高(P<0.05),miR-187-3p表达、凋亡率、Bax/Bcl-2、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活化CD8+T细胞比例及其对MCF-7细胞杀伤率降低(P<0.05);共转染阴性对照组细胞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敲低CircRHOT1可通过上调miR-187-3p而降低SOX4表达,从而减弱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并促进其凋亡,还可抑制CD8+T细胞活化并增强其癌细胞杀伤力,减弱乳腺癌细胞免疫逃逸.

    CircRHOT1miR-187-3p/SOX4轴乳腺癌增殖凋亡免疫逃逸

    基于ERK介导C-Myc/PD-L1协同作用探讨参芪抑瘤方联合顺铂对H22肝癌荷瘤小鼠的抑瘤机制

    杨玉萍段永强白敏冯鑫...
    586-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参芪抑瘤方联合顺铂经ERK介导C-Myc/PD-L1相协途径对H22肝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取10只小鼠作为空白组,其余50只小鼠复制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2.5×10-3 g/(kg·3 d)]、参芪抑瘤方低[13.515 g/(kg·d)]、中[27.030 g/(kg·d)]、高剂量[54.060 g/(kg·d)]联合顺铂[2.5×10-3 g/(kg·3 d)]组,每组10只,治疗13 d,末次给药24 h后,麻醉处死小鼠,测定小鼠肿瘤抑制率和脾指数、胸腺指数;HE染色观察小鼠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肿瘤组织匀浆液中EGF、IFN-γ含量;IHC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ERK1/2、C-Myc、PD-L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ERK、C-Myc、PD-L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平均体质量和脾脏指数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肿瘤抑制效果明显,且参芪抑瘤方联合顺铂组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肝癌小鼠肿瘤生长,提高小鼠平均体质量和脾指数、胸腺指数,促进肿瘤细胞坏死,增加坏死面积,降低肿瘤组织中EGF和IFN-γ含量以及p-ERK1/2、C-Myc、PD-L1蛋白表达和ERK、C-Myc、PD-L1 mRNA表达(P<0.05);与顺铂组相比,参芪抑瘤方中、高剂量联合顺铂组治疗效果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抑瘤方联合顺铂能有效抑制H22肝癌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显著下调肿瘤组织中C-Myc与PD-L1蛋白表达,该机制可能通过调控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发挥抑瘤作用.

    参芪抑瘤方顺铂肝癌ERK通路C-Myc/PD-L1

    痛风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基因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陈锋李华南章晓云黄慧莲...
    592-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痛风患者的差异基因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寻找痛风发病的关键基因及免疫细胞,探究免疫细胞与痛风的关系.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痛风的芯片GSE160170,借助R语言筛选差异基因,随后采用STRIN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分析,并借助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基因,再对其进行富集分析,同时对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IL-6、IL-1β、TNF、CCL3、CXCL8和CXCL1为痛风发病的关键基因,主要通过IL-17、Toll样受体、NOD样受体、NF-κB等信号通路发挥细胞对脂多糖、细菌来源分子及生物刺激的反应等过程导致疾病发生;免疫浸润结果表明记忆性B细胞、活化的NK细胞、活化的树突状细胞、活化的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痛风患者中表达显著;免疫细胞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滤泡辅助性T细胞与活化的肥大细胞表达呈正相关,未活化的NK细胞与单核细胞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关键基因和差异表达的免疫细胞与痛风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为痛风的免疫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痛风单钠尿酸盐生物信息学免疫细胞细胞浸润

    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的观察

    屈小燕陈盼倪文琼肖辉...
    599-603,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银屑病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3例银屑病患者及27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各2 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ETs形成情况,计算NETs数量及荧光强度,并与临床分型、疾病严重程度及炎症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收集其中5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免疫荧光法观察NETs.结果:银屑病患者外周血自发NETs的比例及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且与银屑病PASI评分呈正相关.合并代谢异常或TNF-α异常的银屑病患者中NETs生成高于不合并代谢异常或TNF-α正常的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皮损中的NETs表达增多.结论:NETs水平与银屑病、银屑病合并代谢异常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或可反映银屑病及银屑病代谢共病的炎症状态用于疾病评估.

    银屑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疾病严重性代谢相关共病

    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研究

    王晓梅金涛王霞俞淑静...
    604-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142例糖调节受损患者,根据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分组,仅糖调节受损患者为对照组(n=86),并发亚临床AS为观察组(n=56).比较两组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因子,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Pearson法测定血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25(OH)D和免疫因子的相关性.采集基线资料和血液学指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亚临床AS的影响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血清25(OH)D和免疫因子对亚临床AS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25(OH)D[(24.01±4.87)mmol/L vs 3(0.74±5.01)mmol/L,t=7.909,P=0.000)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TNF-α[(48.32±8.02)ng/L vs(33.21±9.00)ng/L,t=10.199,P=0.000)和IL-6[(41.22±9.43)ng/L vs(30.21±7.01)ng/L,t=7.492,P=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25(OH)D呈负相关(r=-0.428,P<0.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TNF-α和IL-6呈正相关(r=0.574,0.57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25(OH)D(OR= 0.520,95%CI:0.401~0.675)、血清TNF-α(OR=1.667,95%CI:1.131~2.457)和血清IL-6(OR=1.478,95%CI:1.213~1.802)等是亚临床AS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25(OH)D最佳截断值为28.32 mmol/L,其对应的敏感度为69.64%,特异度为70.93%,AUC为0.803(95%CI:0.749~0.855);血清TNF-α临界值为40.56 ng/L,其对应的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72.09%,AUC为0.761(95%CI:0.717~0.823);血清IL-6截断值为36.13 ng/L,其对应的敏感度为60.71%,特异度为60.47%,AUC为0.627(95%CI:0.566~0.702);回归分析对应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81.40%,AUC为0.889(95%CI:0.830~0.915).结论:血清25(OH)D与免疫相关因子单独和联合回归检测可有效预测亚临床AS的发生,上述指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且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是亚临床AS发生的预测指标,临床宜根据指标进行针对性干预,值得进一步研究.

    糖调节受损25-羟基维生素D免疫因子动脉粥样硬化

    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PCNA表达与肾病预后不良的关系分析

    廖敏宋勇波魏卓刘小兵...
    610-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肾脏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5例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PCNA的表达.所有患者均接受跟踪随访24个月,统计预后情况,对比不同预后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PCNA的表达,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38.69±6.83)%、(55.94±8.08)%、(33.47±5.72)%;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7.24%,预后不良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27阳性细胞表达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升高、24 h蛋白尿增多、系膜细胞增生、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新月体与P21、PCNA阳性表达率升高、P27阳性细胞表达率降低均是影响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gA肾病肾小球系膜组织存在P21、P27、PCNA阳性表达,IgA肾病预后不良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均高于预后良好者,P27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低于预后良好者,且均为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IgA肾病P21P27增殖细胞核抗原肾小球硬化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快速高灵敏化学发光POC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谢海宇秦静张艳妮刘俊杰...
    615-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快速高灵敏化学发光POC检测法(POC-CLIA)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Alp)-AMPPD发光体系,以磁微粒(Mps)为固相载体构建POC-CLIA,并评估其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特异性、稳定性、钩状效应和临床应用.结果:β-HCG最低检测限为0.71 mU/ml,线性检测范围为0.710~1.092×104 mU/ml,且在1.7×105 mU/ml内无钩状效应影响.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10%,可在37℃稳定保存10 d.准确度偏差在±10%之内,结果可靠.干扰物质与β-HCG均无交叉反应.对100例临床血清标本进行检测,与临床标准方法检测结果高度相关(R2=0.997 0).单个样品检测时间<15 min,且测试通量可达到200 T/h.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广泛用于基层社区,助力基层医疗中妊娠及相关疾病筛查.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化学发光免疫即时检测基层健康筛查

    动物免疫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及实践

    李海花李留安胡烨丁巧玲...
    621-625,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动物免疫学课程中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法:实验采用了动物免疫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对课程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进行研究,并且从成绩和思政效果对教学成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结论:该方法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动物免疫学线上线下教学课程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课程设计学生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