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艺术类高校展演实践机制研究——以中国戏曲学院为例

    郑唯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中国戏曲学院(行文中有时简称"国戏")立足优良办学传统,赓续"教演一体"实践教育优势,以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戏曲艺术大学为建设目标,从艺术展演组织管理、瞄准人才培养目标、坚定戏曲文化自信等方面,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完善戏曲文化艺术展演机制。

    艺术类高校展演实践机制中国戏曲学院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卢树松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是一种欣赏、理解并能进行情感表达的综合技能,对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大学生的音乐艺术鉴赏能力越来越富有时代意义,作为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并提高高职院校音乐艺术鉴赏的师资力量、依据学情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扩大大学生的音乐鉴赏接触面、循序渐进有序提升他们的音乐艺术鉴赏能力,让他们在复杂社会中具备音乐分析的能力、准确听辨的能力和理性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为以后的人生增添音乐艺术的色彩。

    音乐艺术高职院校鉴赏能力培养

    探究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民族文化

    孟庆颜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而辉煌的民族文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本身就具有历史统一性,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这一特点,也体现在诸多文学作品中。中国以文学作品为核心,记录漫长而悠久的历史;以文学作品为产物,记载中华各族人民的民族文化。在发展阶段和发展时期不同的背景下,民族文化和文学作品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的民族特色、风俗和民族生活,都影响了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民族文化实现了同发展、同创新。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民族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尤其是文学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多,民族文化实现了进一步积累,现代文学作品更有内容,被赋予了新特征和新内涵,所展示出来的"形象"也更具针对性。基于此,本篇文章就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民族文化展开以下探讨。

    现代文学作品民族文化研究

    《正常人》中康奈尔的身份焦虑

    毕晨阳王立宏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常人》是爱尔兰作家萨莉·鲁尼的代表作,讲述了青年男女康奈尔和玛丽安的青春成长故事。主人公康奈尔心中充斥着身份的焦虑,这种焦虑影响到了他的日常生活,甚至使他陷入了严重的抑郁情绪。康奈尔的身份焦虑表现为双重自我的矛盾,即表层自我与深层自我之间的矛盾,社会定义与自我追求不符之间的矛盾。随着康奈尔的逐渐长大,与周围人联系增强,对社会的理解加深,最终深层自我与表层自我达成了和解,在焦虑中确立了自我,找到了人生方向。

    《正常人》康奈尔身份焦虑深层自我表层自我

    孤独意蕴的书写——《百年孤独》与《额尔古纳河右岸》共性探析

    施婕妤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年孤独》和《额尔古纳河右岸》都通过描写族群的孤独状态来揭示非主流文明的孤独困境,并经由意象隐喻了边缘文明在存续孤独中爆发的顽强生命力,由此引发后来者对其困境出路的思考与实践。

    《百年孤独》《额尔古纳河右岸》孤独意蕴共性探析

    张承志《黑骏马》文学地理学解读

    王天丽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骏马》中乌珠穆沁草原上人民的生存状态、生活气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它嵌入了作者本人的地理足迹和亲身经历所体现的地理基因与草原情结,通过建构自然地理空间和人文地理空间展现草原人民的精神空间,谱写了一首草原文明的赞歌。

    《黑骏马》文学地理学草原情结地理空间建构人性美

    易代文士生活的文学写照——论明末清初潮州文人陈衍虞的诗歌创作

    陈腾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衍虞是明末清初潮洲地区一个重要的文士代表。其一生颠沛流离,既结交反清复明的志士,后又出仕新朝,其行藏出处在易代之际具有典型性。由于身处乱离,常年携家避难,诗歌写作记录了他飘零困厄的一生,形成了幽愤深杳,缠绵飘渺的风格。

    易代普通士人陈衍虞诗风

    《告别马焦拉》中的代际伦理书写

    高俊英卢艳玲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拉斯普京是俄罗斯"农村散文"作家的代表,作品中充斥着乡土情结与家园意识。《告别马焦拉》是拉斯普京的重要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面对马焦拉岛即将被水淹的难题,不同人群做出了不同的反应。本文拟用代际伦理从空间、时间及人性三个角度阐述三代人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如何做出抉择,以及抉择背后折射出的不同伦理特征,由此透视拉斯普京借代际伦理差异对现代化发展与农村文化传统的态度和反思。

    《告别马焦拉》代际伦理代际差异

    浅析太原地区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文化

    吴鹏程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学术思想文化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五霸迭兴,七国争战,其首先表现的是政治与军事的霸主地位。政治军事上的强大促使思想文化等领域达到了极大地繁荣与发展,从而这一时期又成为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重要时期。法治与道德思想、政治军事思想、民族思想、侠义思想等的发展达到了当时社会的最高水平,在诸多方面均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法治与德治思想政治军事思想民族融合思想侠义思想

    新形势下博物馆文物安全管理工作的再探讨

    崔贻彤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旅产业高开稳增,"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同时,文物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目前仍然存在基础工作不扎实、日常工作"重外轻内"、文保科技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较为薄弱、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当前是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博物馆应建立科学完善的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厘清文物底数等常态化工作,加强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加快推进文物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管理,续写文物安全管理的新篇章。

    新形势博物馆文物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