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当代儿童绘本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意实践探析

    王阳刘瑛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绘本市场整体发展参差不齐;精品绘本少;国际知名度低.文章重点分析了国产儿童绘本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儿童绘本创新式融合,并探索出中国儿童绘本的创作路径,以期为原创儿童绘本家和出版社的创作发展道路提供一些启示.

    优秀传统文化儿童绘本中国原创绘本

    如何应对文化旅游业对文物保护的挑战

    郑义灵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文化旅游业的不断壮大,游客们更加倾向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目的地,这无疑成为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的一股动力.但游客量的增加、商业环境的开发等,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诸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深入探讨文化旅游业对文物保护所带来的挑战,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和方法.旨在旅游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文物保护也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文化的"双赢".

    文化旅游业文物保护挑战应对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路径与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李会芳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应致力于打造鲜明多彩的河南文旅形象,走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之路,进而推动河南旅游产业发展和中原文化的崛起.本文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舞台,分析了河南文旅深度融合的时代价值和意义,研究了河南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现状,重点探讨新时代下河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与对策,从而积极有效地打造河南文旅产业品牌,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的环境机制,革新文旅人才发展制度,用创意和科技加快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进而实现河南文旅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使其建设成强大富美的新时代文化旅游强省.

    新时代河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路径与对策

    中原文化发展多元路径研究

    万寒雨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源地之一的中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在经济全球、世界共合体的今天,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原文化在传承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研究如何传承创新中原文化这一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充分把握中原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原文化传承创新面临的挑战,阐释了中原文化传承的意义,提出了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多元途径,以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自信中原文化文化传承与发展多元路径

    革命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的实践与思考

    姜璐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革命纪念管是保存红色资源的重要载体,是弘扬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本文以革命纪念馆传播红色文化为主线,阐述了革命纪念馆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探讨了革命纪念馆传播红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实践的具体策略,旨在创新宣传爱国主义形式,发展革命纪念馆事业,促进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革命纪念馆爱国主义红色文化实践策略

    红色文化资源在革命历史纪念馆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杨佳慧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独特遗产,蕴含深厚的历史与精神价值.革命历史纪念馆作为这些资源的核心载体,不仅承担着收藏保护红色文物的重任,还负责展示传播革命历史,弘扬革命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功能与定位得到了显著拓展,成为红色文化传承与红色旅游体验的重要场所.为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需深入挖掘与整理资源,结合地域文化进行创意转化,并通过红色旅游、红色体验、红色研究与传播等途径,充分发挥其文化与经济价值.同时,方针法规保障与人才队伍建设是确保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红色文化资源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发与利用创意转化红色旅游

    新媒体时代非遗戏曲的传承与创新——以《最美中国戏》为例

    程恰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遗戏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的重中之重,立足新媒体时代推动非遗戏曲的传承与创新尤为关键.文章针对新媒体时代非遗戏曲面临的戏曲创作瓶颈难突破、受众群体不断萎缩以及传播渠道不通畅等问题,参考戏曲文化创新节目《最美中国戏》的传播实践,提出非遗戏曲应借助主体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以及产业创新帮助非遗戏曲走出困境,助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质量发展.

    非遗戏曲非遗传承非遗传播《最美中国戏》新媒体

    论嵇康《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思想中的积极意义

    林仰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嵇康《声无哀乐论》(以下简称《声论》)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中的重要篇章,其独树一帜的音乐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深入剖析了嵇康的性格特质及思想底蕴,结合魏晋时期社会背景,探讨了《声论》音乐美学思想中所蕴含的积极意义,这些思想不仅强调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共鸣,深化了对音乐审美独特性的理解,肯定了音乐与情感的紧密联系,更展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的批判精神.通过与近代西方音乐美学观点的对话与比较,进一步发现了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跨越时空的价值与意义,它不仅为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崭新的里程碑,更为现代音乐艺术及美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

    嵇康《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积极意义

    新世纪儿童乡土小说中歌谣书写的美学意蕴探赜

    孔令玉李亚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世纪儿童乡土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歌谣书写.这些歌谣内含多向度的美学意蕴,主要体现在它们有着万象自然的画面美,至纯至真的情感美,自由本真的游戏美三个方面.通过对儿童歌谣这一美学意蕴的探赜,既能唤起孩子们对经典歌谣的传承,又能指引作家们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生活的新歌谣,为新时代的乡村文化振兴"添砖加瓦".

    新世纪儿童乡土小说美学意蕴歌谣

    马头琴与钢琴合奏曲目的历史沿革与当代演奏实践

    其格庆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马头琴与钢琴合奏的历史背景、演奏实践以及意义与前景.首先介绍了马头琴和钢琴的起源与发展,包括马头琴在蒙古民族传统音乐中的地位以及制作与演奏技巧,以及钢琴作为西方古典音乐代表乐器的发展与演奏特点.接着探讨了马头琴与钢琴合奏的历史沿革,包括传统音乐中的合奏形式以及现代音乐中的创新与探索.然后分析了当代马头琴与钢琴合奏的演奏实践,包括音乐会与舞台表演以及录音与音乐制作方面的挑战与技巧.最后讨论了马头琴与钢琴合奏的意义与前景,包括文化交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如新创作与跨界合作以及在教育与传承中的作用.结论指出,马头琴与钢琴合奏在丰富音乐文化、促进国际交流以及推动音乐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马头琴钢琴合奏历史背景演奏实践意义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