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自用我法——石涛笔下的山水世界

    魏伟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涛,一位传奇的画家与思想者,其生平与艺术成就紧密相连。他的一生经历了从皇族后裔到出家为僧,再到以画为生的转变。石涛的绘画风格独特,技法成熟,尤其是其苔点技法前无古人。他提出的"我自用我法"和"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不仅革新了当时的绘画界,更为后世艺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尽管其艺术在当时未得广泛认可,但其影响力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彰显。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我自用我法笔墨当随时代

    论朱子理学与尤溪

    陈盛森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子,名熹,字元晦,谥号"文",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子在尤溪县诞生和成长,长大后又经常故乡探亲访友、讲学论道,并推动了尤溪县学发展。因此自元朝已降,尤溪被世人称作"闽中尼山",即尤溪是福建的尼山。本文试从朱子理学在尤溪的发祥与传播、传承与影响、创新与发展等方面,进行粗略的研究探讨。

    朱子理学尤溪发祥传承创新

    浅谈魏晋文人阮籍《咏怀诗》对《离骚》的接受

    王靖怡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阮籍处于魏晋异代之际,政局动荡,阮籍将他内心的愤懑和隐忍寄托在文学世界中,《咏怀诗》八十二首是阮籍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其中颇多感慨之词。屈原《离骚》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入手,分析魏晋文人阮籍的《咏怀诗》对屈原《离骚》的继承和接受。

    魏晋阮籍《咏怀诗》《离骚》

    史铁生散文中受难者形象分析

    刘岚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史铁生是我国当代文学巨匠,其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索、对生命的敬畏和思考、对人性的深入剖析,无一不展现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创作才华。在史铁生的散文中,带有"自我"意识的受难者形象是自己对现实的反思与对精神困境的刻画,是对自身苦难的一种感知与超越。本文从史铁生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介绍入手,分析史铁生散文中受难者形象产生原因,并对受难者形象表现展开探索,以充分展现出史铁生的精神世界。

    史铁生散文受难者形象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形象解析

    许瀚予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围绕《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几个关键人物形象展开深入解析,包括杰伊·盖茨比、黛西·布坎南、汤姆·布坎南、尼克·卡拉威和乔丹·贝克等角色。通过对这些角色的分析,探讨了他们所代表的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和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最终发现金钱和地位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而人性的扭曲和空洞才是真正的困扰。

    《了不起的盖茨比》人物形象社会批判

    法库弯柳遗址出土青铜考

    刘子正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1975-1988年铁岭地区文物组(铁岭市博物馆前身)在发掘法库弯柳地区青铜时代遗址时征集到的数件青铜器,出土信息不明确,给考证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对在法库弯柳征集到的数件青铜器的基本信息做以简要梳理,并对其工艺特点、原料来源进行了精细分析,旨在对这批青铜器的来源作出考证,揭示其文化内涵。

    法库弯柳青铜器年代考证北方民族文化内涵

    浅析明清时期皇家石狮美学特征

    郑天祥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石狮是一种能够彰显中华民族形象的象征性文化符号,历史根脉深厚,造型别具一格。不同朝代的石狮造型随着不同时期的审美取向而产生改变,而明清时期的皇家石狮被认为是各朝代石狮"美的集合"。本文以明清时期的石狮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明清时期石狮的审美特征和文化蕴涵并探寻其深层次的社会语境。

    美学明清时期皇家石狮中国石狮

    考古现场的文物保护分析

    马向前崔文涛杜强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古是探索和保护历史的重要工作,在其开展过程中,保护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文物至关重要。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文物拥有极高的价值,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亦属于历史发展的"证据",故保护文物,是考古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基于此,本文聚焦现实,对考古现场的文物保护意义、思路、影响因素、常用方法以及优化策略加以探究,希望为考古现场的文物保护实践优化提供帮助。

    文物保护考古现场保护措施现场管理

    西水坡遗址与河济地区早期文明

    邢平元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水坡遗址居于河济地区的中心地带,对研究河济地区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地位。西水坡属于后冈文化范畴,又受东方文化影响,是华夏文明早期融合的产物。从历史时空的角度看,其在河济地区的融合,是伴随着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变化而开展的。

    西水坡遗址后冈一期文化文明起源河济地区

    浅谈武平民俗绝技文化价值和活态传承

    刘馨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经济发展的加速,武平传统民俗文化面临了诸多挑战和困境。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逐渐淡化的风险。面对现代化的挑战,采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非遗保护、发展旅游经济等一系列措施,是促进武平传统民俗文化活态传承的关键途径。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全社会的支持,才能够确保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和承诺,也是对历史和未来的珍视。

    民俗绝技文化价值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