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濒危文化保护中的影像记录——以《中国最后的驯鹿部落》创作项目为例

    王伟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像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记录方法之一,它以影像为信息载体,记录并呈现人类社会的结构与文化样貌。通过影像可以透视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形态和历史变迁。生活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北坡牧养驯鹿的鄂温克人,是我国境内唯一依靠牧养驯鹿谋生的特殊族群,是"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也是"中国唯一的驯鹿部落"。由于人口稀少、长期的迁徙以及近年来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融入,不少驯鹿鄂温克人独有的文化正悄无声息地消逝在历史长河中。本文从驯鹿鄂温克人文化的独特性、濒危性进行探讨,提出利用多种影像媒介对驯鹿鄂温克人文化进行保护的有效途径,以期在民族文化保护领域、国内民族影像史、多民族视觉文化传播交流领域为相关学者提供参考。

    驯鹿鄂温克敖鲁古雅民族志摄影

    李清照词作中的植物意象及其美学意涵

    武珺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女性文学家,其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著作题材广泛,美学意涵丰富,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其词作中包含许多不同的植物意象,如梅花、菊花、桂花等,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生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的密切联系,蕴含有独特的美学意义。本文意图通过李清照词作中的植物意象,领略其人生感悟,探究其中的审美意蕴,以求前人之美照今人。

    李清照植物意象美学意涵

    论古诗词中的地理意象与审美意境

    史诗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理意象是古诗词意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承载着诗人的情感意志、还蕴含着独特的诗韵神韵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鉴赏地理意象是读者走近古诗词的有效路径,有助于其深刻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诗文独特的审美意境。文章以此为基础,从自然、人文地理意象切入,对古诗词的地理意象审美文化进行深层次探析,以深刻领悟古诗词的美学意境,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供助力。

    古诗词地理意象审美意境

    李渔《巧团圆》的创作特色研究

    武艺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对李渔《巧团圆》的创作特色进行了探讨。首先,对李渔及《巧团圆》进行了基本介绍;其次,明确了《巧团圆》的四大创作特色,即坚持一线到底,情节结构紧凑;内容贴合生活,角色利索入场;人物个性鲜明,贴合时代背景;无"包括之痕",但有"团圆之趣"。

    李渔《巧团圆》结构特色

    文学阐释学的历史化进程与功能性探析

    张响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释学的本质就是解释文本的意义,且这一活动处于高阶阶段,所以文学阐释学涵盖了相关认知科学的理论,有助于人们更加准确深刻的明确文学阐释的原则和方法,对相关实施技艺提供阐释学指导。本文通过明确文学阐释学的历史化进程和功能性意义,有助于增强人们的阐释学意识,注重意义阐释的普遍性,而不仅仅是关注文学作品的风格背景等。

    文学阐释学功能性历史化

    茂名年例的整合发展探究

    罗尚妍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茂名有一种特有的民俗活动——年例,具有悠久的历史。2012年茂名年例被纳入了第四批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中办第[2017]5号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一文件的发布,为茂名年例这类的民俗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目前,关于茂名年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功能、年例流程、文化传承等方面,整体而言,对于茂名年例的溯源、文化分析、现状与演变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的探讨,本文将以上述问题为研究基础,旨在探讨茂名年例的整合发展。

    茂名年例起源发展整合

    文物保护意识背景下旧址的保护与利用

    代素满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文物保护工作的逐步推进,旧址的保护与利用成为文保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保护旧址、利用旧址,有必要结合经济服务的发展需求和当前旧址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提高旧址保护与利用的水平。本文分析了文物保护意识在旧址保护与利用中的意义,针对目前旧址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文物保护意识下旧址保护利用的实践策略。

    文物保护旧址保护利用

    古炮台的历史答卷和时代脉动——以厦门胡里山炮台为例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

    陈晶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厦门胡里山炮台,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保护历史遗产的同时,通过创新和传承,提升其文化旅游的价值与吸引力。厦门胡里山炮台保护中心致力于守护、创新和传承的三重使命,不仅在文物保护研究上不断深化,更通过守正创新的策略,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开展文化利用,并积极推广海防文化。通过这些措施,胡里山炮台中心逐渐构建了一套结合静态古遗址保护与现代文旅发展的综合经验模式,为类似文化遗产的现代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胡里山炮台文物保护海防文化传承文物利用发展

    广东顺德龙氏交游述考——以龙凤镳《知服斋丛书》为中心

    张凤娟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顺德龙氏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清晖园园主,目前学界对清晖园关注较多,对园主家族社交网络、文化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龙凤镳围绕刊刻《知服斋丛书》展开的交游为线索,试图从微观视角探究清代中期以后,在广东藏书刻书风气兴盛的大环境下,顺德龙氏如何拓展交游圈,与国内藏书家、学者展开互动与交流,从而推动文化流通、刊刻业发展。

    顺德龙氏龙凤镳知服斋丛书交游梁鼎芬李文田广雅书局

    深化全民艺术普及,唱响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之歌

    庄绵绵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全民艺术普及的社会职能,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主力军。深化全民艺术普及,聚焦全民美育,推动人民精神共同富裕,是新时代赋予文化馆的使命。本文从文化馆服务供给出发,以厦门市文化馆近年来开展的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为切入点,从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开展情况、目前存在问题、提质增效举措等方面探索新时代文化馆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助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艺术普及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