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重要性

    呼晓薇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聊城市是黄河与运河交汇的明珠城市,文化底蕴深厚,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建设黄河文化(聊城)生态保护区对推进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规划与保护

    空间·时间:关于新田县龙家大院的文化表述

    龙舒慧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龙家大院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将中国传统审美精神与当代价值追求融为一体,并随着社会文化的更迭被赋予不同的时代内涵,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龙家大院作为物质载体,承担了大量的非物质内容,将整体的社会非物质结构以物质化的表达进行阐述,将中国传统审美价值融入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浪潮之中.

    龙家大院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鄂伦春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汤觐歌延依静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伦春族是我国六小民族之一,坐落于我国的东北部.自鄂伦春族下山以后,许多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衰退的境遇.本文首先通过对黑龙江省黑河市瑷珲县鄂伦春族新生乡的实地调研,分析鄂伦春族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探索鄂伦春族文化在数字时代的新机遇,最后从文化传承与旅游业结合、科技赋能文化传播以及新媒体助推文化传承与发展三大方面提出具有可实施性的路径.旨在促进鄂伦春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鄂伦春族聚居地经济发展.

    鄂伦春族文化文化传播经济效益

    云冈非遗优秀文化的价值与传播策略研究

    杨玲玲吴海燕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冈非遗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也是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与理解的重要媒介.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今天传播云冈非遗优秀文化,不仅能增强国内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有助于让国际社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理解,为中国的国际形象增添更多的文化魅力.因此,加强云冈非遗优秀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工作至关重要,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云冈非遗优秀文化价值传播策略

    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与发展研究

    何元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壮族民歌作为壮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歌曲内容丰富多样、音乐语言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声响特点,以及强烈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本文首先概述了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随后分析当前文化格局下壮族民歌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广西壮族民歌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壮族民歌艺术特色发展

    美声唱法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应用分析

    何春燕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声乐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有着别具一格的创作方法及表现方式.美声唱法则是西方十分流行的一种演唱方式,其可实现极强的音乐表现力,并可让听众形成强烈的性感共鸣.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历经长期发展,对我国民族声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现代媒体的推广应用,通过对美声唱法的学习借鉴,让民族声乐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并不断实现了自身的创新发展.文章首先梳理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的历史碰撞,然后分析了美声唱法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应用价值,最后探讨了美声唱法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实际应用.

    美声唱法民族声乐演唱融合

    浅析歌剧《苍原》女主角娜仁高娃的人物塑造——以咏叹调《情歌》为例

    常莎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苍原》用歌剧的形式生动再现乾隆年间土尔扈特族因不堪压迫,历经艰辛全族回迁祖国的历史事实.《苍原》巧妙地构思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在四位主人公的爱恨情仇间将那段尘封的历史鲜活的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作为剧中唯一的女主角,娜仁高娃是土尔扈特人精神的象征,本文以咏叹调《情歌》为切入点,结合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基本剧情浅析娜仁高娃的人物塑造.

    歌剧《苍原》娜仁高娃人物塑造《情歌》

    跨文化视角下的歌曲评论与音乐传播策略分析

    张凯硕张景易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对歌曲进行评论并分析音乐传播策略,是一种深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作品接受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方法.不仅关注歌曲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创作背景,更重视其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解读、评价和传播方式.在跨文化视角下的歌曲评论中,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对音乐元素的感知差异.这意味着要研究如何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和方法,将音乐作品有效地推广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中去.促进全球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增进对音乐传播过程中文化差异的认识,提升歌曲评论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跨文化视角歌曲评论音乐传播

    山西舞剧作品地域文化传播传承路径研究

    王峰王惠娟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地域特色.在这片土地上,舞剧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形式,成为了传播山西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从山西优秀传统文化、古老的民间文化遗存中汲取创作灵感,以舞剧的方式保留和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传统价值观念,通过舞剧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让全人类共享中华民族用审美形式转化的独特创造,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山西舞剧作品在地域文化传播与传承中的作用、路径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山西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舞剧地域文化传承路径

    论舞蹈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分析与研究——以群舞《纸扇书生》为例

    郭馥璇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并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舞蹈表演作为艺术活动的一种,也成为人们交流思想与传递情感的渠道.不同形式的表演创作出来的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文化背景、情感思想也是多样的,能否将其传递给观众让观众产生共鸣主要取决于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否成功.舞蹈演员作为表演中的主导者与执行者,要想成功的塑造一个人物形象就要求舞蹈演员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舞蹈素养以及领悟人物塑造要求和创作能力.本文通过以群舞《纸扇书生》为例进行特点分析,在该作品中舞蹈表演者成功的塑造了多样化人物形象,将文人书生的风趣、雅趣和狂放准确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并通过道具的合理化安排运用、服装的选择上相得益彰等方面渲染了舞台效果,展现了舞台魅力.因此本文提出了将情感融入表演之中,提高舞蹈表演者的自身专业素养及确保外部元素的有效应用等建议,以期提升舞蹈表演者的人物形象塑造能力,来更好地诠释舞蹈作品.

    人物形象舞蹈表演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