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角思考晋宁区文旅融合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秧佬鼓舞"为例

    陈朱瑜查永仙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秧佬鼓舞"作为晋宁区一种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晋宁区旅游结合构建了一个良性的模式.当代游客对旅游的期待值越来越高,越来越关注地域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秧佬鼓舞"文化与晋宁区旅游业的双向融合,这对于"秧佬鼓舞"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提高晋宁区旅游业质量无疑有着积极意义.对此,本文以"秧佬鼓舞"文化为例,对晋宁区文化旅游双向融合开展研究,并立足视觉传达专业的特性,尝试性提出"秧佬鼓舞"文化与晋宁区文化旅游相融合的改进优化措施,希望能够对晋宁区发展文旅融合提供参考.

    秧佬鼓舞晋宁文旅融合

    南渡窑景德镇元素的文化交流与转化——兼论海上丝绸之路对南方陶瓷工艺的影响

    雷芸李锡山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瓷器文化历史悠久,瓷器作为重要的工艺品对我国古代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受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我国的瓷器远销海外.而景德镇是我国的瓷器中心,其先进的制瓷工艺和设计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和发展,为其他地区的陶瓷文化发展创新注入了活力.在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发达的海上贸易的共同影响下,各地的制瓷工艺呈现出不同的魅力,其中的文化交流和转化展现了我国陶瓷文化的兼收并蓄,以雷州南渡窑为代表,其吸收了大量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元素,同时具有鲜明的雷州本地的民间风情和人文内涵,瓷器制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基于此,本文对南渡窑和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的文化交流进行研究,分析了海上丝绸之路对南渡窑的影响,介绍了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南渡窑南方陶瓷工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影响

    湘西苗族银饰技艺数字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黄一烜王健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湘西地区的苗族文化中,银饰工艺是一项重要的文化象征,展现出独特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是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湘西地区的苗族银饰工艺风格独特,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湘西苗族银饰工艺正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挑战.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将湘西苗族银饰工艺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实现传承及发展的数字化成为一种创新的途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湘西苗族银饰技艺传承数字化的重要性、现状和挑战,以及推动数字化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湘西苗族银饰数字化传播传承创新

    横店影视城艺术团演艺人才孵化模式探索

    孔姿燕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培养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本文通过对横店影视城艺术团演艺人才孵化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试图为构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基地建设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演艺人才.

    横店影视艺术团人才孵化探索

    群众文化活动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张金鸿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社会发展中文化建设工作尤为重要,因此群众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内容.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漫长历史发展下形成的文化瑰宝,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融合与创新,有利于提升群众文化的文化素养,深化文化内涵,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本文主要对群众文化传承的意义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究群众文化中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途径,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群众文化的综合发展.

    群众文化活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创新

    短视频赋能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创新路径研究——以深圳技术大学为例

    张龙云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媒体时代,短视频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席卷全球,为中国故事的多样化传播提供了契机.深圳技术大学以其高度敏锐的前瞻性视角,结合学校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外语专业学生语言优势,进行外语短视频创新实践活动.本文以深圳技术大学创新实践为例,分析外语短视频之于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重要意义,指出技术叙事的根本在于深耕文化语言能力,建构世界共同文化之上的中国故事.

    短视频中国故事文化传播应用型人才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路径研究

    吴丹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力量和精神标识为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风貌奠定了基调和底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更深厚、更立体的文化根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坚持以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根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取其精华、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开展创造性转化路径探究,为促进民族昌盛、国家富强贡献力量.

    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民俗文化旅游类短视频的传播特征及策略探讨

    张晓洁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紧张而繁忙的工作给人们带来的压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利用闲暇之余暂离浮华的都市外出旅游,见识不同景色.民族风情浓郁的区域,纷纷打起了民俗牌,形成了以民俗为主的民俗文化旅游,而近年来火爆的短视频也参与其中大肆传播,迅速吸引了民众的眼球,让民俗文化旅游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因此,为更好的推动民俗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有必要分析和研究民俗文化旅游类短视频的传播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传播策略,为民俗文化旅游提供质优高效的传播服务.

    民俗文化旅游类短视频传播特征传播策略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规划与发展

    周诗涵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及核心体现,更是华夏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强后盾.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则一定要坚定文化自信,而实现文化自信的前后则必须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形成正确认知,并以此为基础,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因此,基于文化自信视域下,推进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规划及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明确文化自信及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随后明确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规划路径与发展渠道,为华夏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深度互融与相辅相成奠定扎实基础,在传承与发扬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持续推动公众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作用分析

    李之坤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实际上与青年志愿服务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理念有着密切关系,通过青年志愿服务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现实可行的.为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推广,应把中华传统美德传播和塑造良好社会环境作为志愿工作重心,利用相关机会,向青年传授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基于此,本文将对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作用进行分析.

    志愿服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