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横州平塘江口的历史作用

    孙志豪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塘江口位于横州市新福镇平塘村,地处百色至广州的西江和钦州至南宁的通道交汇点,地理位置优越,水上交通便利,自古便是钦盐北运的要道,如今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骨干工程平陆运河的起点.平塘江口的形成、发展与盐道贸易、交通往来紧密相关,是管理盐务与稽查私盐的历朝盐关,是商贾云集的商业重镇,是水上族群聚集的归属,也是沟通两广、对外发展贸易的交通要塞.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平陆运河建设的背景下,平塘江口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平塘江口平陆运河历史作用

    《四书集注》中关于儿童发展的阐释探微

    张静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书集注》是宋代儒学大师朱熹对儒家的批注和自我阐述,这个儒家经典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集注》中的儿童发展理念的再发现,可以为现代社会带来价值参考和创新支撑,借鉴《四书集注》中的儿童发展理念,为当代早期教育的发展提供历史经验.文章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深入研究《四书集注》的理论及其阐释,深入儿童发展思想的内涵.研究发现,尽管源自古代,但《四书集注》中的许多理念在当代依然具有适用性和启发性.

    《四书集注》儒家经典儿童发展人文精神

    非遗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活化与应用研究

    陈浒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文化)作为文化多样性的象征和历史记忆的载体,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巨大的活化与应用潜力.通过提炼和现代解读非遗文化元素,创新其表现形式,并结合地域特色进行设计,能够增强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还能实现文化传承和社会认同的构建.这项研究探讨了非遗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途径,包括元素提炼、创新表现以及地域文化融合,旨在为非遗文化的现代化转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贡献力量.

    非遗文化环境艺术设计活化与应用

    民俗节庆活动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研究——以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为例

    吴盛凡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俗节庆活动逐渐成为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的一种方式,挖掘出蕴含丰富民俗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不仅可以满足旅游者对旅游文化的需求,同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起到保护和传承的作用.聚焦旅游目的地形象,民俗节庆活动等主题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所构建起的理论体系也已比较成熟,但目前以民俗节庆活动涉入角度作为切入点,分析节庆活动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的研究不多,本文以"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为分析案例,分析民俗节庆活动涉入对游客在目的地形象层面上的感知所发挥的影响,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建议举措.

    民俗文化目的地形象节庆活动旅游涉入

    论书法艺术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李亮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法艺术,这一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自古以来便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紧密相连,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与推崇.它不仅是中国封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寄托情怀的载体,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本文将从书法艺术的历史价值、文化底蕴、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联以及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期能够更全面地揭示书法艺术在民族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书法艺术民族文化传承地位与作用

    视觉文化语境下,楚雄彝族刺绣中的纹样造型与文化意蕴研究

    朱楠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 2014 年11月,国务院批准将以彝绣为主要表现手法的彝族服饰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千年传承的彝绣艺术也成为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在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中的核心推动力.在当今视觉文化语境下,通过深入研究楚雄彝族刺绣的纹样造型,揭示其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国刺绣艺术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同时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彝族刺绣纹样造型文化

    科技传播视角下的纪录片编导创新研究

    牛婷婷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科技传播视角下,探索新媒体环境中,电视纪录片编导创新的必要性,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环境,提升纪录片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创新思维,对纪录片的质量进行提升,满足大众的多元化的诉求,促进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资料的梳理总结,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编导的现状、误区和存在的问题.创新思维,提出改进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纪录片编导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编导具备不断掌握新技术,增加创新思维的能力,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环境,在制作方式、管理方法、制作流程的上不断创新优化.

    科技传播新媒体时代纪录片虚拟现实

    原创·本土·儿童剧——云南本土儿童剧研究

    赵珂欣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戏剧肩负为儿童"陶冶情操,寓教于乐"的核心作用,遵循戏剧创作的核心规律与小观众们的审美需求.优秀的儿童剧不仅促进儿童人格、心灵的成长,给予不同年龄层的儿童观众以戏剧审美的愉悦.同时也是演出市场上特殊的文化产品、精神食粮.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景观的省份,云南省儿童剧在扎根本土的同时紧随着民族的发展与时代的潮流不断进步,其本土儿童剧市场涌现出了许多饱含人文情感的瑰丽作品,这些作品本身所兼具的红色血液、边塞地区特有的地域特色以及多民族汇聚而成的民族文化等珍贵的文化属性,使得研究与分析云南原创本土儿童剧的现状,推动原创儿童剧目与云南本省文化结合与发展成为了必要.

    云南儿童剧原创儿童剧少数民族

    传统元素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发展探究

    赵念念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已经融入了人们生活中.数字媒体艺术虽然依托网络技术,但离不开人文艺术.无论是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广告设计,还是影视特效,都需要以人文艺术为核心进行创造.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在创作中,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数字媒体艺术相融合,不仅可以丰富数字媒体,也能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数字媒体艺术优秀传统文化水墨

    巴陵戏及其传承的特殊价值和功能

    李功雨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陵戏又称"巴湘戏",扎根于湖湘大地的地方大戏剧种,形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发展历史.巴陵戏独具魅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2006 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巴陵戏既展现了岳阳人民的本土化智慧,更将戏曲艺术和本土实践相结合,在传承的过程中展现了其特殊的文化价值.

    巴陵戏传承特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