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融媒视域下地方红色文化传播研究——以梅州市大埔县为例

    陈纯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振兴老区苏区,已成为新时代的重要命题之一.本文将站在融媒视域下,从拉斯韦尔"5W"模式入手,分析梅州市大埔县红色文化传播的主要问题,并利用传播学理论为地方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优化策略.

    融媒红色文化传播策略优化"5W"模式

    新疆屯垦文化与兵团精神的交融:人文精神的双重展现

    王永松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屯垦过程中,无论是水利、农业技术、经济和文化等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兵团精神是兵团人在屯垦戍边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是兵团人的真实写照.兵团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意识与行为.文章从新疆屯垦文化与兵团精神的交融出发,研究这两种精神的融合与价值,并提出新疆屯垦文化与兵团精神的交融的实践路径.

    新疆屯垦文化兵团精神人文精神屯垦戍边

    知古述今——粟特文化敦煌地区传播考论

    张宇鸿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粟特文化是敦煌地区较为重要的地方民族文化构成,敦煌石窟艺术中受粟特影响的相关表现,深层次体现出粟特作为外族在资金、技艺和文化宣传方面都参与进当地的艺术活动实践中.引入现代传播学视角的意义和目的在于深入理解粟特文化在敦煌地区的流传现象,探究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流动、影响和效果.通过传播学理论的指导,可以更好地揭示粟特文化流传的内在机制和规律,进一步阐明传播要素、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由此实现对于艺术传播史中个案性研究与整体性研究的统一理念深入理解.

    艺术传播一带一路敦煌学民族艺术

    印记—以3"D"技术服务于红色文化传播

    张洲源阳君杰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不仅是革命前辈留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当代国人对革命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发展.本文旨在运用 3"D"可视化手段传播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打造红色文化传播新途径.首先,本文阐述了当今红色文化内涵以及传播现状,并阐述了 3"D"视角下的红色文化创新型传播途径及应用策略,并展开阐述了数字艺术设计,数字化立体模型制作,数字打印技术与红色文化结合的典型案例与可行性发展方向.最后分析了 3"D"可视化技术在传播红色文化方面的优势."印记"通过运用数字媒体行业内信息化技术构建出能够让人与物、人与红色精神交流的传播路径,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红色文化创新型传播数字可视化技术

    当代影视剧叙事主题的多元化趋势研究

    张英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着眼于当代影视叙事主题的多样化趋向,从题材、叙事技巧、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这既是因为技术进步的强大动力,更是因为受众的多元化、社会文化环境的迅速变化.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这种趋向对于影视剧创作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即在激发创作者进行创作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受众的审美取向.同时,这种潮流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化,促使各种观点的相互交融.对此,本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对当前影视剧的叙事主题多样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影视剧叙事主题多元化趋势

    金陵茶文化聚落探析

    杨雨彤胡燕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都金陵(南京)孕育出的金陵茶文化聚落凝聚了丰富的共同价值与文化信念,反映了历史时期风土民情千丝万缕的相关性、传承性与生态性,展示了其具有强大凝聚力与归属感的文化表征.探究金陵茶文化的发展不仅是探究饮茶方式,更是对中国人精神、文化和生活方式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探讨,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社会共识、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金陵文化聚落茶文化

    地域性非遗资源活化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以乳源瑶族非遗文化品牌为例

    曾万隆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和美乡村背景下,非遗文化的活态发展成为推动地域文化与产业特色发展的重要动力.实践以品牌建设为主要手段,以乳源瑶族非遗文化为内容,进行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探索.应用方向包括以非遗文化作为形象主题的不同类型品牌设计,针对非遗文化某一截面的品牌设计,以及非遗文化空间品牌设计.以非遗纹样的图形叙事、非遗文化色彩系统、非遗文化内容联觉再现作为品牌形象基础建设的主要策略.在全矩阵媒体推广之下,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

    和美乡村非遗文化品牌形象乳源瑶族

    全民健身视阈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推广及可持续发展

    杜鑫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全民健身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还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然而,推广这些传统体育文化项目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资源分配不均、社会认知度低等问题,这些都成为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探索有效的推广策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成为实现文化传承与健康社会构建的重要任务.

    全民健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

    集体记忆视域下"好花红"文化认同及传播研究

    罗冬妮曹显明洪丽雯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数民族文化"好花红"的传承保护离不开文化认同与传播.在集体记忆理论视域下,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播务必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激活文化自觉,发挥部门的引导作用的同时,借助现代社会先进的传播媒介,构建兼顾官方与民间特质的传播体系,从而更好地盘活、善用"好花红",使其在保留文化内涵原生特性基础上,于多元化的社会中得到更多关注和理解,在更广阔的地域上播扬.

    好花红文化认同文化传播

    从文物鉴赏到文化创新:文化遗产的活化与利用

    郑雅娟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是当前文化遗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探讨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重要性及面临的挑战,探讨了从文化创新的角度活化利用文化遗产的几个关键举措,强调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我们还应挖掘其内涵价值,创新保护利用方式,推动文化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这不仅可以提高公众的文化自觉和参与意识,还能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文物鉴赏文化创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