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戏剧发展与北大荒精神的关系——以黑龙江省为例

    徐颢洋梁昕煜罗文婧张文通...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黑龙江戏剧发展与北大荒精神之间的关系。黑龙江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地域之一,其戏剧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同时,北大荒精神作为中国农业发展的象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对黑龙江戏剧发展与北大荒精神的分析,本文旨在揭示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与互动,为进一步推动黑龙江戏剧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戏剧发展北大荒精神联系互动

    人工智能在雕塑创作中的艺术表现与审美价值研究

    张军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我国雕塑艺术创作大量涌现,雕塑创作形式丰富多样,其中的艺术表现力与审美价值更是值得人们挖掘,这也促使雕塑作品所具备的艺术形态更加完善。现如今,在人工智能理念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人工智能逐渐与各行业领域相互融合,发挥了多样性的功能作用,而将人工智能运用在雕塑创作中不仅十分新颖,其中的艺术表现与审美价值更值得人们深思。基于此,本文就将针对人工智能在雕塑创作中的艺术表现与审美价值展开相关研究。

    人工智能雕塑创作艺术表现审美价值

    竖屏短剧叙事美学的创新与挑战

    张婧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竖屏短剧作为新兴艺术形式,其叙事美学面临创新与挑战。竖屏短剧的叙事结构要求更紧凑、集中的故事表达;竖屏短剧的人物塑造与情感表达需更鲜明、直接,以触动观众;竖屏短剧的场景设计与氛围营造更紧密结合剧情,创造了独特观剧体验。然而,竖屏形式也带来了叙事连贯性、演员表演及观众审美习惯上的挑战。未来,竖屏短剧有望在融合多种艺术形式与广泛应用于社交媒体中持续发展。

    竖屏短剧叙事美学创新挑战

    纪念性文物展览的叙事技巧与情感表达——以厦门地区展览为例

    吴惠娟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叙事技巧和情感表达在纪念性文物展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纪念性文物展览案例,探讨如何运用叙事结构、多媒体技术和情感设计等元素,以增强观众的感知体验和情感共鸣。有效的叙事构建不仅能够提供清晰的历史线索,而且能够深化观众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同时,通过情感设计的策略,展览能够触动观众的情感,增强其对展览内容的记忆力和感受力。

    纪念性文物展览叙事情感表达历史记忆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

    曾胜平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探索中创造性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方案。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实践表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要强化相关部门主导,优化制度保障,推进整体保护,动员社会力量,坚持守正创新,充分聚合多元合作方的力量,加强建设新路径的探索和实践,汇聚起共商共建生态区的合力。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客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互联网+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与挑战——以宁德市蕉城区文保为例

    何菲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模式在文物保护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以宁德市蕉城区文物保护为研究对象,探讨互联网+在文物保护中的具体应用及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互联网+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技术,如视频监控、智慧安检、智能巡检等,显著提升了保护效率和保护能力。然而,数据安全、技术标准统一等问题仍是互联网+模式在文物保护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未来,需加强方针引导与技术创新,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以实现互联网+与文物保护的有机结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互联网+文物保护领域优秀传统文化

    文旅融合背景下现代化基层文化场馆发展研究

    李君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场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基本构成,是广大群众共享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场所。我国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不断加强,对文化场馆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本文以公共文化场馆研究为基础,详细阐述基层文化场馆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文化场馆发展途径进行浅析,以期为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提供价值参考,助力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文旅融合文化场馆建设发展

    新时代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与实践

    杨英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馆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馆的核心价值所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要符合时代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真实需求,促进群众文化活动高质量发展。群众文化活动要站在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宏观视角细化环节设计,使其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载体。基于此,本文将围绕新时代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与实践展开分析,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样态。

    新时代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创新

    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下明水古城文创产品策略分析——以济南市为例

    董悦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今天,文旅产品设计逐渐成为提升地方文化价值和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济南明水古城,作为一个有着丰厚文化底蕴和历史资源的古老城市,面临着如何通过文创产品设计,挑战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双重目标的实现。本文采用案例分析,对济南明水古城现状进行探讨,指出了其在产品设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本文提出了几项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以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性;基于旅游体验的设计策略,提升游客的互动性和体验感;以创新理念为引导,开发独特新颖的文创产品;最后结合市场需求与品牌建设,形成差异化的市场竞争优势。对明水古城文创产品设计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应的启示与建议,有助于提升当地文化传播和旅游业发展,旨在为文创发展提供与历史文化名城相似的参考与借鉴。

    文旅融合明水古城文创产品设计文化传承旅游体验

    "元宇宙"想象:中国科幻小说新启示

    林青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科技水平日益提升,人们对于数字未来的设想逐渐成为现实。三十年前活跃在文本、影视中的"元宇宙"想象冲破艺术的边界,为当今技术发展提供了蓝本。"元宇宙"的旧事重提不仅引起了科技震荡,也在多方面预示着科幻文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元宇宙科幻小说赛博朋克数字孪生科幻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