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侗族建筑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

    黄珊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数民族题材动画作品创作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有积极作用,观众通过动画场景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本文归纳侗族建筑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具体分析应用原则、步骤、具体表现以及优势与弊端,为需要进行相关题材创作的动画设计师提供一些参考。

    侗族建筑动画场景设计应用研究

    成长小说视域下《绿山墙的安妮》与《小岛上的安妮》中主人公成长历程的研究

    芦冰清罗焕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山墙的安妮》和《小岛上的安妮》是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所作的"安妮系列"成长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第一部和第三部。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视角研究主人公安妮在少女时期和女大学生时期的成长历程。安妮的成长大概经历了天真、困惑和顿悟三个阶段,最终成长为一个心智成熟的女性。通过对安妮成长历程的解读和研究,论文旨在使读者了解安妮的可贵品质,帮助读者更好地追求幸福,实现自我价值。

    绿山墙的安妮小岛上的安妮成长小说成长历程

    摆脱抑郁 走出困惑——探究林黛玉的性格形成的原因及指导意义

    张玉亭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是国学中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分析林黛玉行为及行为背后性格形成。在文本的分析中,分析了林黛玉行为表现;黛玉的行为背后性格成因;林黛玉人物形象的指导意义。

    国学林黛玉抑郁气质

    从陈励修书法看民国女性意识崛起

    李宜洋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时期"西学东渐"带来的两性平等的思想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接受与男性相同的学习教育,参与到社会的各种活动中来。并且,同时期碑派书风在民间兴极一时,吸引了大批书法家以其为时尚追求。陈励修在这种环境下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展露出民国女性的风采,为民国书法史增添了一笔色彩。

    陈励修民国书法女性意识

    明《孝子朴庵史翁墓表》考释

    曹昕运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孝子朴庵史翁墓表》的碑文进行释读、考证,对孝子史阜的生平进行解读,并对溧阳史氏家族黄金山分支的世系变化考究,进而延伸到对明朝进士、著名书法家马一龙书法价值的探讨。

    史阜史氏黄金山分支马一龙

    翁方纲"由唐溯晋"的书法观

    姚凯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法理论在清代得到了十足的发展,本文以翁方纲的书法观为视角,来探析清代"由唐溯晋"的书学观念。翁方刚擅长金石学研究,注重以石养书。翁氏书学观主要来源于论书、题跋、手札、文集等几个方面。主要表现为其一:"以楷书为正则",强调楷书不仅具备社会实用性的功能,而且是众多学童启蒙阶段必学的书法范本;其二:"褒晋的崇古观",从诸多在魏晋书法的题跋中可知其对魏晋书法的痴迷,提出形是神的基础,对待经典法帖需一丝不苟的观念。本文通过以翁方纲"崇唐""褒晋"两个角度为出发点,其用独特的眼光来确立由唐溯晋的书学观,不仅扭转来由崇尚董赵之风带来的靡弱局面,振兴清中期帖学发展的风尚;还能为后学者指点迷津。

    清代崇唐褒晋帖学

    融合传统与现代:国学文化的多维探析

    马旭珂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国学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多维融合与应用。国学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然而,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将国学文化与现代需求有机结合,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国学文化的历史渊源与价值传承、国学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有机结合以及国学文化的未来发展与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国学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将国学文化的传统智慧与现代社会的需求有机结合,我们可以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国学文化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

    湖南嘉禾伴嫁歌的传承与传播策略探赜

    李佳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嘉禾伴嫁歌是嘉禾伴嫁婚俗仪式的核心部分,也是嘉禾民歌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传承历史、宣扬文化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探索嘉禾伴嫁歌的传承与传播策略有利于响应文化强国战略,树立文化自信。但目前来看,嘉禾伴嫁歌的传承存在意识淡薄、人才匮乏、形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可采取深化民众的传承意识、培养传承人才以及丰富传播形式等策略,使这一古老的音乐文化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嘉禾伴嫁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策略

    赫哲族非遗文创品牌的构建——以"赫哲印象"为例

    李一祾昌隽如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东北少数民族非遗的文创产品传播困难的问题,不仅由于地域局限因素,还存在设计师对少数民族的人文属性特征挖掘不足、产品同质化,导致人们对东北少数民族文化认知停留在片面的、脱节的状态,从而与大众文化消费产生了一定的鸿沟,未能挖掘到民族文化精神和人文历史精粹。本文从非遗文创品牌构建的角度出发,集合赫哲族的神话传说和手工技艺,将零散的文化符号构建成符合当下大众审美需求的文创品牌,强调赫哲民族文化与视觉文化的图形转化,探讨赫哲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的有效融合的品牌构建思路。由此提出对东北少数民族非遗项目的设计与传播的新样板,推动东北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向旅游文创产品转化的进程。

    赫哲族文创产品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装饰纹样

    苗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梁芳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情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众多民族中,苗族以其独特的民歌文化而闻名。苗族民歌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展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情感和生活态度。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苗族民歌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以及年轻一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疏远,都对苗族民歌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本文主要阐述苗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希望能对能够为苗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并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苗歌保护传承